导图社区 第二章 心理状态
第二章 心理状态的思维导图,它是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
第一章 心理学概说的思维导图,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揭示心理活动的本质和它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
第九章 能力的思维导图,影响能力发展的因素有先天素质、早期经验、教育与教学、社会实践、主观努力。
第五章 思维与想象的思维导图,综合过程有黏合、夸张、典型化、人格化。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心理状态
概述
概念
定义
个体在面临一定情境时,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活动状态和特征
特点
动态性
直接现实性
综合性
心理状态与脑的激活
睡眠状态
脑抑制,心理激活水平低,心理活动不自觉、无意识
觉醒状态
非睡眠状态,人对客观事实清晰反映
注意状态
维持心理过程进行的基本条件
应激状态
高度警觉,偏负面
心理状态与自我觉知
人对自身心理活动有无察觉:将心理活动分为意识和无意识
注意的参与是形成意识活动、保持意识状态的基本条件,意识状态是人的自觉的心理活动。
注意
人的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性和集中性
注意的功能:①选择功能②保持功能③调节和监督功能
产生条件
不随意注意(无意注意;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
起决定性作用:刺激物的相对强度(刺激物强度与周围物体强度的对比)
客观
刺激物强度的相对性(强度越大,注意越明显)
刺激物之间的对比性
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差异(对比)
刺激物的变化性(运动变化)
活动与变化--静止
刺激物的新异性
未经历过,新异刺激/相对新异性:刺激物异常变化或各种特性的异常结合
主观
人本身的主观状态
人的个性倾向性:需要、兴趣、价值观等(决定对注意对象的选择)
人的心境、精神、身体、对事物期待值、过去知识经验...
随意注意(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付出一定意志努力)
①加深对活动的目的、任务的理解
②培养间接兴趣
③合理地组织活动
④排除外界干扰
随意后注意(有意后注意;事先有预定目的,几乎不需要意志努力)
根本条件:熟练与练习;高度稳定性
特征(品质)
注意的广度
同一时间内被观察到的数量
影响因素
知觉对象的特点
知觉对象越集中、排列越有规律,注意范围越大
知觉者的活动任务和知识经验
任务越多,范围越小,反之越大
经验越丰富,范围越小,反之越大
稳定性
持续时间越长,注意越稳定
在一定时间内稳定地保持在注意的对象上
注意的分散:当前的对象---无关事物吸引(被动)
注意的起伏:注意的周期性,间歇地加强或减弱
分配
同时指向于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对象或活动
条件
①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中,至少有一种是高度熟练的(如一边打王者一边聊天)
②这几种活动中存在必然的联系(如一手画方,一手画圆,莫能成)
转移
主动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到另一个对象
注意的心理机制
注意与学习
合理将两种注意相转化
无意注意规律在教学中运用·
①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②运用生动的语言和表情
③尽量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并提高板书技巧④丰富教学内容
⑤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⑥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
有意
①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②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③强化课堂调控的手段④把智力活动和实践操作结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