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礼记金句
《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书籍,儒家十三经之一,成书于汉代,相传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篇幅宏大,通读全书会耗费读者极大精力和时间,故我们整理出“礼记金句”以方便大家快速学习《礼记》之精华。
编辑于2023-06-14 09:49:58 北京市礼记金句
曲礼
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
对于自己所喜爱的人,不可只知其优点,而不知其缺点;对于自己所憎恶的人,不可只知其缺点,而不知其优点。
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
礼崇尚往来。施人恩惠却收不到回报,是不合礼的;别人施恩惠于己,却没有报答,也不合礼。
傲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慢之气不能滋长,欲望不可放纵无拘束,心志不可以放任自满,安逸享乐不可无所节制达到极点。
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能在无声之中有所听闻,能在无形之中有所察见。
人生十年曰幼,学。二十曰弱,冠。三十曰壮,有室。四十曰强,而仕。五十曰艾,服官政。
男子长到十岁叫做幼,这时候该出外上学了;二十岁叫做弱,这时候就该加冠了;三十岁叫做壮,这时候就该娶妻了;四十岁叫做强,这时候就该做官了;五十岁叫做艾,这时候就该参与国家的政事了。
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
进入他国就要问他国的风俗,进入别人家里就要问家里的忌讳。
公事不私议。
不在私下谈论朝政公务的事。
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茍免。
面对财物,不能随意的占为己有;面对危急,不能随意地逃避。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在库言库,在朝言朝。
若君命涉及板图文书,就在官习议;若君命涉及宝藏货贿,就在府习议;若君命涉及车马兵甲,就在库习议;若君命涉及政事,就在朝习议。
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
鹦鹉能够说话,却仍然脱离不了飞鸟的属性;猩猩能够讲话,却仍然脱离不了禽兽的属性。
礼,不妄说人,不辞费。
礼是不能随随便便取悦于人的,也不可说多余的话。
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人有礼仪规范就会和谐,没有礼仪规范就会有危害。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礼节不下达到庶人,刑法不上加于大夫。
檀弓
国奢,则示之以俭;国俭,则示之以礼。
在社会奢侈成风时,君子就应作个节俭的表率;在社会节俭成风时,君子就应作出按照礼教办事的表率。
王制
量入以为出
根据收入的多少,确定开支的限度。
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
国家的物资储备,不够九年用就是不富足,不够六年用就会告急,不够三年用就不成为国家了。
三年耕,必有一年之食;九年耕,必有三年之食。
三年的耕作,必定要有一年的粮食储备;九年耕作,必定要有三年的粮食储备。
文王世子
举大事,必慎其终始
想要办成大事,必定要慎始善终。
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者也
当老师的,以事例教导学生使他得到道德上的启发。
古之君子,举大事,必慎其终始,而众安得不喻焉?
古时的君子,做大事的时候,从头到尾都极其谨慎,这样一来,众人怎会不理解其意义呢。
礼运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大道实行的时代,天才成为公共的,是天下人的天下。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
礼仪制度和风俗习惯,始于饮食活动。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饮食吃喝与男女情爱,是人存在的最大欲求;生老病死与贫困苦厄,是人存在的最大恶苦。
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父子之间心意诚厚,兄弟之间和睦相处,夫妻之间和和美美,家业才能旺发达。
为义而不讲之以学,犹种而弗耨也
追求大义却不通过学习,就好比种了庄稼却不除草。
郊特牲
阴阳和而万物得。
阴阳调和,于是万事万物能各得其所。
内则
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
父母所爱护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要同样去爱护它;父母所敬重、尊敬的人或事物,作为子女也同样去尊重它。
学记
大德不官,大道不器,大信不约,大时不齐。
德行很高的人,不限于只担任某种官职;普遍的规律,不仅仅适用于那一件事物;有大信实的人,用不着他发誓后才信任他;天有四季变化,无须划一,也会守时。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玉石不经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就不会明白道理。
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
仅仅靠背诵和记忆前人的东西而没有自己的见解和想法,这样的人是不足以给别人当老师的。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通过学习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过教授才知道自己困惑的地方。
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所谓教师,就是帮助学生发挥长处并纠正学子的失误之人。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又从而庸之;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会学习的人,能使教师费力不大而效果好,并能感激教师;不会学习的人,即使老师很勤苦而自己收效甚少,还要埋怨教师。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如果不喜欢这种技艺,就不能心情愉悦地去学习它。
凡学之道,严师为难。
凡是为学之道,以尊敬教师最难做到。
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
擅长歌唱的人有能力让别人跟着他歌唱,善于教育的人有能力使别人继承他的心志。
良冶之子,必学为裘;良弓之子,必学为箕
优秀的冶匠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习制作裘囊;好的射手的儿子,一定是先学会用竹条编制器具。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自己一个人苦学,而没有朋友,就会学识浅薄,见闻不广。
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老师受到尊敬,然后真理学问才会受到敬重。真理学问受到尊敬,然后人民才会敬重学问,认真学习。
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教师教育学生,要引导学生自己学习而不是强制学生学习,要鼓励学生学习而不是压抑学生的学习热情,要启发学生思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建立国家,统治人民,首先要设学施教。
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人们的学习,有的失误在学得多,有的失误在学得太少,有的失误在学得太容易,有的失误在遇到困难中途就停止。
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及其久也,相说以解;不善问者反此。
会提问的人,像木工砍木头,先从容易的地方着手,再砍坚硬的节疤一样,(先问容易的问题,再问难题),这样,问题就会容易解决;不会提问题的人却与此相反。
既知教之所由兴,又知教之所由废,然后可以为人师也。
教师既要懂得教育成功的因素,而且也要知道教育失败的原因,然后才能胜任教师的工作。
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
安心地学习,亲近师长,乐于与众人交朋友,并深信所学之道。
乐记
情动于中,故形于声。
人的内心产生了情感,就会形成一定的声音。
凡音者,生人心者也。
但凡音乐,都是从人的内心而产生的。
天地之道,寒暑不时则疾,风雨不节则饥。
天地间运行的自然规律是:寒冷和炎热不按照一定的时节出现,人们就会生病,风雨不按照节律出现,人们就要挨饿。
教者,民之寒暑也;教不时则伤世。
教育事业,对百姓来说,犹如自然界的冬寒夏暑,不按照恰当的时机进行教育就会毁了一个时代。
事者民之风雨也;事不节则无功。
政策举措,对百姓来说,如同自然界的春风秋雨,不在恰当的时机推行措施,就不会有成效。
杂记
有其言,无其行,君子耻之
有那样的言论,却没有那样的行为,是君子的就应当感到羞耻。
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
只知道紧张而不松弛,文王武王都做不到;只知道松弛而不紧张,文王武王也不会这样做。一张一弛,有劳有逸,这才是文王武王治理天下的办法。
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能行也。
君子有三个担心:对于没有听到的(道理),害怕听不到;已经听到了,害怕学不会其中含义;已经学会了,害怕自己做不到。
祭义
恶言不出于口,忿言不反于身。
自己不说对人无礼、中伤的话,别人就不会以忿怒怨恨的话伤及自己。
孝有三: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
孝顺的行为可以分成三个等级:最大的孝顺就是充分尊重自己的亲人长辈,其次使父母不受辱没,最下等的是仅仅只赡养他们。
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一切活着的东西都要死去,死后其体魄必然归土,这就叫鬼。
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如果孝子对父母有深深的爱戴,心中就必然充满和顺之气;·心中充满和顺之气,脸上就一定会表现为和颜悦色;脸上有和颜悦色,则整个人的态度必定委婉柔顺。
经解
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
进入一个国家,可以了解其对国民教化的情况,如果民众为人处世温柔厚道,一定是《诗》教化的结果。
哀公问
古之为政,爱人为大
古人治理国家,总把关爱民众作为第一大事。
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政矣。
治理国家,就必须树立一个榜样,当政者是行正道的,那么老百姓才会听从管理。
孔子闲居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日月无私照。
(做人)需要像天那样无私地覆盖万物,像地那样无私地承载万物,像曰月那样无私地照耀万物。
坊记
家无二主
一个家庭不能同时有两个做主的人。
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
君子尊重别人而贬抑自己,先人而后己。
君子约言,小人先言。
君子往往很少说话,多干实事;而小人往往事还没做,就先说大话。
善则称人,过则称己,则怨益亡。
有善行则归功于他人,有过错则归咎于自己,这样怨恨就会日益减少。
中庸
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君子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要小心谨慎,在无人听得到的地方也要恐惧敬畏。从最隐蔽、最细微的言行上就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所以,君子要学会慎独。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隐蔽时也会被人发现,细微处也会昭著,因此君子在独处时要慎重。
至诚之道,可以前知。
最高境界的真诚可以预知未来。
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
做任何事情,事前有准备就可以成功,没有准备往往会失败。
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人家一次就学通的,我如果花上百次的功夫,一定能学通。人家十次能掌握的,我要是学一千次,也肯定会掌握的。
表记
君子不自大其事,不自尚其功
君子不自我夸耀自己做的事,不自己宣传自己的功劳。
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
口头上向别人许诺的好处不加以兑现,就会招致别人的怨恨。
君子不以其所能者病人,不以人之所不能者愧人。
君子不以自己所能做到的事去责备别人,也不以别人做不到的事便让人家感到惭愧。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德行高尚的君子,对人举止庄重,对人彬彬有礼,也不能出言不逊。
缁衣
谨于言而慎于行。
说话开口要谨慎,行为举止要端正。
君子寡言,而行以成其信
君子讲究少说话而多做事,以此来成就他的信誉。
可言也,不可行。君子弗言也;可行也,不可言,君子弗行也。
说得出而做不到的话,君子不说;做得到却不能说的事,君子不做。
三年问
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
创伤很大的恢复起来的时间就会很长,伤痛非常厉害的要痊愈起来时间就会很迟缓。
儒行
儒有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君子儒者应博览群书,知识的积累是无止境的;有了学问还要切实付诸行动,不能懈怠!
上不臣天子,下不事诸侯;慎静而尚宽,强毅以与人,博学以知服;近文章,砥厉廉隅;虽分国如锱铢,不臣不仕。
上不臣事天子,下不事奉诸侯;性情慎静而崇尚宽大,性格强毅而能从善如流,学问渊博而能服膺胜于己者。多读圣贤之书,以磨练自己的品行气节。即令是要把整个国家分给他,在他看来也不过是芝麻般的小事而不为动心,不会因此就出来称臣做官。
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
金玉并不值得宝贵,忠信才值得宝贵。不祈求土地,树立起道义就是土地;不祈求多有积蓄,多掌握知识就是财富。
闻善以相告也,见善以相示也
在对待朋友的问题上,听到了有益的话便要告诉他,见到了有益的事便要指给他。
世治不轻,世乱不沮;同弗与,异弗非也。
世局大治的时候,群贤并处而不自轻;世局混乱的时候,坚守正道而不沮丧。与己政见相同的人,不和他营私结党;与自己政见相异的人,也不对他诽谤诋毁。
苟利国家,不求富贵。
只要能为国家造福,自己并不希望得到什么赏赐。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
金银珠宝并不值得宝贵,忠诚和诚信才值得宝贵。
身可危也,而志不可夺也。
一个人可以处于危险境地,但他的意志却不可改变。
大学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后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志才能端正;心志端正后才能修养身心;身心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和家族;管理好家庭和家族后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天下太平。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
财富可以修饰房屋,道德可以修饰身心,心胸宽广,则身体安适舒泰。
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创造财富有一条原则:生产财富的人多,耗用财富的人少;管理财富的人勤快,使用财富的人适度;这样,财富就会长久地保持充足了。
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家族,因为不能教育好自己家族的人反而能教育好一国之民,这是从来不会有的事情。
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许多双眼睛在看着你,许多只手在指着你,够严厉的吧!
昏义
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上以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婚礼的意义在于要结成两性之好,对上以事宗庙,对下以继承后世,所以君子很重视它。
聘义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
缺点不能掩盖优点,优点不能掩盖缺点。
文王官人
言不过行,行不过道
说话不超过自己所能做到的范围,做的事不超越正道的范围。
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当面奉承的人往往不忠实;掩饰面目的人往往没有真情。
多私者不义,扬言者寡信。
更多地考虑自己私利的人没有道义可讲;说大话的人很少能实践诺言。
曾子立事
言必有主,行必有法,亲人必有方。
言谈时必须有中心思想;行动时必须有法则;与人亲近必须有正确的方式。
君子虑胜气,思而后动,论而后行,行必思言之,言之必思复之,思复之必思无悔言,亦可谓慎矣。
君子思考问题要克服感情用事,考虑好再行动,论证后才去做。行动必须考虑符合计划,符合计划后必须考虑经得起检验,考虑经得起检验必须考虑到不会出现后悔的话,就可以说是谨慎了。
君子多知而择焉,博学而算焉,多言而慎焉。
君子要能够识别多种人并区别对待,能够广泛地学习并辨别好坏,多参与谋议并出言谨慎。
观说之流,可以知其术也;久而复之,可以知其信矣;观其所爱亲,可以知其人矣。
观察一个人的言论,可以知道他的心术,长期观察他是否能兑现其言,可以知道他的诚信,观察一个人的所亲所爱可以知道他的为人。
故目者,心之浮也;言者,行之指也;作於中,则播於外也。
眼神是内心的浮现,言论是行动的表示,内心有活动,在外就有表现。
曾子制言
人非人不济,马非马不走,土非土不高,水非水不流。
一个人没有别人的帮助,就不可能成功;一匹马没有别的马竞争,就不会快跑;筑土成台而没有土,土台便高不起来;一泓池水,没有别的水相激荡,便成死水而流不起来。
不能则学,疑则问,欲行则比贤,虽有险道,循行达矣。
没有才能就学,有疑难问题就问,想做事就仿照贤人,虽然有艰险的道路,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就没有行不通的。
君子执仁立志,先行后言,千里之外,皆为兄弟。苟是之不为,则虽汝亲,庸孰能亲汝乎?
君子坚持仁爱,坚定志向,先做后说,千里之外都是兄弟。假如你不这样做,那么即使是你的亲人,哪又有谁肯亲近你呢!
君子进则能达,退则能静。岂贵其能达哉?贵其有功也。岂贵其能静哉?贵其能守也。
君子为官就能通达,退隐就能静养。难道看重的他的通达吗?看重的是他有功;难道是看重的他的静养吗?看重的是他能坚持操守。
君子思仁义,昼则忘食,夜则忘寐,日旦就业,夕而自省,以殁其身,亦可谓守业矣。
君子思慕仁德和正义,白天从事事业忘记吃饭,晚上自我反省忘记睡眠,以此锻炼自身,就可说守住基业了。
君子将说富贵,必勉于仁也。
君子想要喜欢富贵,必须在仁德上下功夫。
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君子做官就要给国家加添声誉,并能减少百姓的忧愁。
保傅
同声则异而相应,意合则未见而相亲
声音相同,不同的物体之间就会产生共鸣;情意相合,未曾见面而心中就彼此亲近了。
无常安之国,无宜治之民
没有一个永远是安定的国家,也没有一批永远是管理方便的百姓。
得贤者安存,失贤者危亡
得到贤能之士治国理政,则国家就安定存在,失去贤能之士的辅政,则国家就有危亡之虞。
正其本,万物理;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了解事物的根本规律,知道万物演变的道理;开始只有极其微小的差别,最后的结果也会天差地别。
曾子疾病
君子尊其所闻,则高明矣;行其所闻,则广大矣,高明广大,不在于他,在加之志而已矣。
君子重视信息,就能使德行高超明达;善于运用信息,就能使事业宽广宏伟。德行的高超明达,事业的宽广宏伟,不取决于别的,取决于意志的加强罢了。
君子苟无以利害义,则辱何由至哉?
道德高尚的君子假如不会因为利益而损害道义,那么屈辱又从何而来呢?
曾子大孝
孝者,天下之大经也。
孝顺是一切德行的起点,是一切德行的根本准则。
劝学
君子不可以不学,见人不可以不饰。
君子不可以不学习,与别人相见不可以不对自己的服饰、容貌稍作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