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讲 北宋前期词坛
第三讲 北宋前期词坛的思维导图,介绍了北宋前期词坛状况、晏殊与欧阳修等、柳永与张先。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三讲 北宋前期词坛
一、北宋前期词坛状况
因革(两个阵营)
1.因循多于革新
以晏殊、欧阳修、范仲淹、宋祁等台阁重臣为代表,非专力为词,因循五代花间、南唐词风。
2.革新多于因循
以柳永、张先为代表,对五代词风进行革命。
因循:走五代花间、南唐词人之路。强化了花间词人开创、定型的抒情范式,进一步确立了以小令为主的文本体式、以柔情为主的题材取向和以柔软婉丽为美的宙美规范。
革新:题材、艺术上的开拓创新。 范仲淹《渔家傲》的 塞外孤城、“白发将军”、戍边征夫;欧阳修《朝中措》由“挥毫万宇”的“文章太守”; 苏舜钦《水调歌头》 中“壮年憔悴”“耻疏闲”的大丈夫。 ➡️动摇了五代以来词世界由红粉佳人一统天下的格局,预示着男性十大夫的抒情形象,已开始进入词世界而欲与红粉佳人平分秋色。
二、晏殊与欧阳修等
(一)晏殊(991-1055)
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少有才名,以神童入试,赐同进士出身。 谥号“元献”。文学特点:以词立于文坛,尤擅小令,风格含蓄婉丽,与子晏几道被称“大晏”“小晏”,又与欧阳修并称“晏欧”。文集已散佚,今存《珠玉词》。“太平宰相”“北宋倚声家初祖” 【2、如何理解晏殊词作中的“富贵气象”】晏殊认为堆金砌玉式地直接描写外在物质生活是为真富贵之人所摒弃的,因而他在“吟咏富贵”之时,不大张旗鼓地描写“金玉锦绣”这类的奢华外物,而是略去富贵的表象,着眼于身处富贵之中的人的精神生活和高雅情趣,成就了词中气象。如酒和酒杯是宴席上最常见的助兴娱乐之物,晏殊不直写筵席的盛况,而以小见大,以“金尊”“玉卮”代指,让人未感奢靡而能懂其中贵气,手法可谓高明。
(二)范仲淹(989-1052)(略)
字希文,吴县(江南)人。曾以“屯田久守”的巩固西北边防。(➡️使他的诗歌有种边塞豪情) 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渔家傲秋思》转宋初温婉绮丽之调为慷慨雄壮之声,推动词体演进,为豪放词史上开风气之先的杰作。
(三)欧阳修的词
欧阳修词的特点
1.词学观念:词乃小技。欧阳修《西湖念语》:因翻旧阙之辞,写以新声之调,敢陈薄伎,聊佐清欢。
2.词的创作
其一,宋初数量第一,250余首
其三,不乏香艳之作,后世尊欧者尽力掩饰(他们认为一代盟主不能有任何私人化的情感体验,也看不起词)
3.词的形式与风格:形式多为小令,内容多以婉约含蓄见长。
欧阳修——艳词【如何看待?】
《玉楼春》
(四)苏舜钦(略)
《水调歌头 沧浪亭》
三、柳永与张先
(一)柳永
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为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人称柳七 终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以词闻名,有《乐章集》收词两百余首。➡️ 市井流连,羁旅游宦。工于羁旅行役。
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屯田蹊径”“柳氏家法️“三创”之功:创体、创意、创法【1、柳永在词坛上有何开拓之功?】
创体:变小令为慢词
《望海潮》
创意
自我化情感的增添和引入:去除晚唐五代模式化、普泛化的男情女爱与伤春悲秋,代之以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和个人心态。
贴近市井,直言近俗: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声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创法:铺叙衍情法
不同于晚唐五代以意象烘托传情,而是将赋法移植于词,铺叙展衍,断续回环。为词作带来一定的叙事性、情节性,适应、满足了从小令到慢词的体制结松变化的需要,解决了词的传统抒情方法与新兴体制之间的矛盾,推动了慢词艺术的发展。
《花间》的好处,在于不尽,在于有余韵。耆卿(柳永)的好处却在于尽,在于“铺叙展衍,备足无余”。
代表作:《望海潮》
(二)张先
字子野,乌程人。 以尝知安陆,人称“张安陆”。(一树梨花压海棠写的就是他) 为人善戏谑,有风味,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尤以歌词闻于天下,风格味极隽永。诗文已佚,今存《张子野词》一百八十余首。
“张三中”“张三影”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张三影 曰:“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懒起,帘幕卷花影”“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
《天仙子时为嘉禾小、以病眠不赴府会》:精于取景,巧于炼字
张先--“桃李嫁东风郎中”:《一丛花》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为什么一直在伤高怀远?)千丝🟰千思,莲🟰怜,双关。“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3、词作特点】
1.重实:常用题序,缘题赋词,写眼前景,身边事,具有一定的纪实性。词的题材取向由远离创作主体的普泛化情事转向于贴近创作主体的日常生活环境,即由因情“造境”转向纪实“写境”。如《天仙子·时为嘉禾小倅、以病眠不赴府会》采用题序,写眼前景身边事,精于取景,巧于炼字。
2.重虚:以影写形、化实为虚,重神韵传达。形成清幽查渺且空灵的艺术意境。脱离“花间词”秾艳的色调,展现北宋前期文人尚韵的审美情韵与内敛的创作心态。如《一丛花》里”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化实为虚。
→作为维系北宋前期至中期两代词人的纽营,张先词作代表了其间词风嬗变的趋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