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课心灵创造幸福
第八课心灵创造幸福,1.接纳顺逆境 2.耕耘福田 3.提高认识,以积极正向心态面对自己和世界 4.避免追逐欲望的过患 5.看清心的痛苦和快乐不同层面,进而自利利他,成就究竟圆满的幸福。
编辑于2023-06-19 19:45:33 河北省佛学闻思重要性,现在这个时代很重视知识技能,就是生存的方便,否则真是寸步难行,现在都是靠本事吃饭。只要有真本事,随便把你扔到哪里,你都能生存。但要没本事没能力,可就麻烦了。所以,听闻世间知识,能得到生存的方便 ;听闻佛法智慧,能得到修行的方便。
修身必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认识到名声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和满足感,但它并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品德、能力、贡献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明确价值观:如果你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内在的成长、对他人的贡献和真实的自我,那么名声可能就不会成为你追求的主要目标了。
在过去信息不通的时代,我们读到的经论非常有限,所受的教育往往取决于老师,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比如你学了某部经论,或是接受某个老师的教育,而老师的知见是片面的,你也就容易片面,所以学习《道次第》,可以对佛法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帮助我们灭除谤法重罪。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佛学闻思重要性,现在这个时代很重视知识技能,就是生存的方便,否则真是寸步难行,现在都是靠本事吃饭。只要有真本事,随便把你扔到哪里,你都能生存。但要没本事没能力,可就麻烦了。所以,听闻世间知识,能得到生存的方便 ;听闻佛法智慧,能得到修行的方便。
修身必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首先,要认识到名声虽然能带来一定的社会认可和满足感,但它并不是衡量个人价值的唯一标准。真正的价值在于个人的品德、能力、贡献以及对社会的积极影响。明确价值观:如果你的核心价值观强调内在的成长、对他人的贡献和真实的自我,那么名声可能就不会成为你追求的主要目标了。
在过去信息不通的时代,我们读到的经论非常有限,所受的教育往往取决于老师,思想很容易受到影响。比如你学了某部经论,或是接受某个老师的教育,而老师的知见是片面的,你也就容易片面,所以学习《道次第》,可以对佛法有全面而正确的认识,帮助我们灭除谤法重罪。
第八课:心灵创造幸福
前言(探讨幸福)
不幸福原因
以为贫穷追求财富
有了财富也不幸福不快乐甚至有心灵困惑
什么事幸福?
怎么才能获得幸福
如果物质不能带来幸福,那问题出在哪里?出在
精神上
心灵上
一、如何面对逆境
人生由顺境和逆境组成
如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关系很好
逆境
如健康出现问题,家庭问题伴侣不忠或者孩子不听话,或者事业问题,或者生死问题如至亲死亡
会陷入到痛苦中会难过忧伤愤怒焦虑会怨天尤人
会有负面情绪掉入到负面情绪中
如亲人离世有可能会伤心五年十年痛苦不已
幸福将离你而去
要转化智慧
面对逆境
也许是一种伤害
持续愤怒或者悲伤也许会影响我们几年或者几十年
负面情绪产生的伤害是第二支毒箭
如何避免
对人生会有期待或者设定
比如说我们希望我们永远健康,甚至是我们亲人不要死掉永远和我们在一起
希望孩子都乖听话考试清华北大耶鲁
希望关系好
事业一帆风顺这些期待和设定
并且我们会很执着,以为就该这样子
逆境的特点,是打破了这份期待和执着,给了我们世界的真相
就是这个发生的事情和期待不吻合,如果不接受,就是因为活在自己设定的执着里,没有了解世界真相
佛法告诉我们怎么认识世界
认识世界(因缘、因果)
所有现象发生都有前因后果
不健康,之前乱吃不运动
孩子不听话
疏于管教主题
家庭出问题事业出问题关系出问题所有问题都有前因后果
不要活在我们自己的一厢情愿里
佛法告诉我们随缘
就是告诉我们不要活在一厢情愿里面
一切事情要了解因缘、因果
了解之后,无论发生什么事情我们都能接受,是必然的,
了解之后,我们要怎么去改变他,只有改变了因缘才能改变结果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所以任何逆境产生也是改善自己、成长进步的一次机会
世间一切是无常变化的
如宇宙有成中坏空,人有生老病死
人的关系也有合有散
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有规律,创造的好越变越好,创造不好有可能变化
不好的创造好了就有可能变化
子再好的关系不珍惜也会变坏主题
所以了解因缘、因果、了解无常 我们就有能力接纳各自逆境❤️
不会活在一厢情愿中,所以告诉大家接纳特别重要
只有了解真相才能够接纳生活中所就发生的一切
当你有这想种接纳的能力和智慧所有事情发生才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所有如何面对逆境,要认清真相,接纳现实,
顺境让我们活的肤浅
有的人在顺境中沉沦
因为忘乎所以
让逆境成为修道助缘
《老子》讲祸兮福之所倚,福福兮祸之所伏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所以你要有智慧才能看清楚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所以要智慧的看待逆境,避免人生所伤害,这是能保证人生幸福的重要因素
二、幸福要有福
有的想升官发财爱情,可能有这些会带来幸福,但是也未必,
因为幸福不单纯因物质满足,同时也需要心灵的和身体的满意
没有健康身体就没幸福
要身心健康
1.五福临门
长寿,富贵,康宁、好德,善终
长寿
富贵(富有、升官发财、贵的身份地位)外在的)有富有贵就能幸福吗?
有富友贵是辅助因素
第三张康宁很重要,健康安宁
很多人为了赚钱把身体搞坏了甚至命没了
没能力享受财富了,或者没有命享受财富了
休息不好都会影响健康
没有健康身体有财富也不能享受
从养生到养心,身心健康是人生的第一财富,修身养性是人生最好的投资
因为财富毕竟是身外之物,没有健康身心财富对你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要养生,是幸福的基础
内心安宁
为什么不安宁,因为有烦恼负面情绪
有了心理疾病就会知道健康多么可贵
什么时候最开心,就是没有烦恼的时候
内心没有压力焦虑 心事 没有烦恼
佛法帮助我们一、解决烦恼,二、解决生命中的迷惑
涅槃(寂静)
社会喧嚣因为我们内心躁动有妄想情绪烦恼
通过学习禅修、修行、让躁动静下来后进入高度安静和欢喜是涅槃 这样的时候我们的内心才叫真正的安宁和自在。所以佛陀称他得大自在 不再有困惑和烦恼。
好德就是道德
道德对我们生命究竟有多大意义
道德其实就是健康的心理,生命的存在就是追寻健康的心理,
如果没有健康心里不要想过得幸福,如果有健康心理她每天很容易开心,不健康每天制造痛苦,健康心理每天制造快乐。
能意识到健康心理和健康人格的重要
一个人有道德准则很容易得到社会对我们的认可最终,和谐,自己和别人相处的更好,做事情更容易,所以好德关系到我们的福报有没有可能持续发展。
善终
有钱人不想死但不得不死,这样不叫好死,死亡是一大功课
中国面临两大问题1.老年生活2.临终关怀
老年机能衰退不能追求物质享受时,要有信仰,要有精神生活才能充实快乐,
还有死去哪里?临终关怀,这一世界结束了,我这个身体用了几十年,该换一件了,高僧可以自在选择怎么死,要
死的好、自在
所以需要多重福田
要有福先培福
三种福田
感恩心
对身边的父母六亲眷属朋友和有恩于你的人和社会,离不开别人的帮助和支持
要心怀感恩、心怀欢喜
能在感恩心中产生福报
仇恨面对没有福报,感恩心产生福报
恭敬心
对三宝对众生产生恭敬心
恭敬心对每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人们心乱?因为没有敬畏之心,就肆无忌惮
如果看到有道德和值得我们尊重的人我们会比较清净
他们有气场,有强大的加持力,会让心静下来2.当你心有虔诚的和恭敬心的时候,自己的心会被净化,就会生气清净心恭敬心,这样的心会让我们产生福报
慈悲心
悲悯心
一个人太关注自己太在乎自己不容易幸福,要学会关注更多人,有一颗同理心同情慈悲心开放心去别人角度思考
我们不仅要关注自己还要关注他们并因他们快乐生气欢喜心,他们痛苦生气同情心
所以慈悲具备慈与快乐,悲能带她从痛苦中走出来
有了这三种心❤️我们会越来越有福报
什么事慈善?要有慈悲大爱之心,没有慈悲大爱之心不能被称为慈善
所以让这个世界有更多爱,更重要的事是要培养每个人的爱心,从小到大
有经济条件做捐献,没有条件尽自己所能一点一滴的帮助社会、利益他人,所以福报也从慈悲心中产生
幸福由综合因素组成,德行是基础,身心健康是关键,要有福先培福,耕耘悲田、恩田和福田。
三、提高认识 有智慧没有烦恼
如对外境模式你如何看待:每个人思维不一样
有的人积极正向无论遇到什么事情都往好的方面想,就会开心,西方叫积极心理学
认识很重要,建立正确认识,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 用正向心理去思考,调整观念,改变认识,有智慧没有烦恼
你带着仇恨,所有人都是敌人,你带着慈悲,你见所有人都想着我需要帮他做什么事情
有什么样的认识就会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烦恼产生1.我执
把自己丢了,最大的错误对自己错误认识
烦恼产生2.产生特别多的幻想
《金刚经:》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看到世界荣华富贵所有的辉煌像一场梦一样,一切现象都是条件的假象。
看透这些后还要去积极的去追求,一帆风顺不至于得意忘形,因为它未必长久,遭受挫折时不会受伤太深,因为终会过去。有了这种心态和认识,就能在积极进取的同时不为所累。可以帮我们彻底解决烦恼。
有智慧可以断除烦恼,佛法关于无我,空的思想,和无明(因为没有智慧,明代表智慧)
我’’和我们只有暂时的关系,不论身体情绪还是身份财富,是可以永远拥有的?因为无明和贪著,容易把身体当做我,产生贪著和依赖。但是一切事无常变化的,剥离外在执着,使智慧光明得以显现,从而解除迷惑,看清真相。
会源源不断散发喜悦,真正幸福是代表生命本质的存在。
四、多欲为苦 知足常乐
幸福是一种感觉是一种满足感,得不到满足觉得不幸福,所以幸福跟欲望有关系。第二,幸福跟欲望的满足有关系
每个人欲望不一样,简朴地区人或贫困地区人很容易幸福:原因1.他比较单纯2.欲望比较少
那很多人现在不幸福也因为两个条件
1.内心不清静,如烦恼2.欲望太大,填不满
所以不容易幸福
要知道欲望带来的幸福是假象
追逐欲望的过患
占有攀比竞争的人们很累很辛苦
累是现在社会普遍现象
忙的习惯让我们休息不了
未来考量一个人会不会幸福,要看你会不会休息,有健康的身心你才能获得幸福,所以要学会让自己静下来,学会管理自己的心。
对外在依赖越多,越不独立没有安全感,我们生存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还有幸福的成本也越来越高
古人说知足常乐,你欲望是 少就容易满足,容易满足就幸福
知足常乐,多欲为苦
五、幸福来着心灵
内心的不同
心是痛苦的源泉,比如贪婪怨恨焦虑自私恐惧等等
所以有烦恼,生命就会源源不断的制造痛苦
内心也是快乐的源泉.没有烦恼就会开心,为什么呢,因为每个人的内心都有觉悟的潜质
每个生命的本质是自由和快乐的,在迷惑和烦恼的背后还具有觉悟的潜质
这个觉悟的潜质会源源不断的制造快乐自由喜悦宁静,源源不断的产生快乐,所以要了解生命两个层面
所以念头有的是敌人,有的是朋友
烦恼心是敌人,善的念头是朋友要持续安住正念中
人生最大的敌人是你自己,你自己指的是什么?其实是你内心的烦恼,他会不断制造麻烦
同时内心有很多健康心理,善的心理,可以让我们能力提升,让我们幸福快乐,让使社会安定和谐
人人皆可为尧舜、
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了解细节最重要的事情
佛菩萨修行的自利利他
佛菩萨是学佛修行的目标,因为佛菩萨成就断德、智德、悲德
佛家认为每个生命都有三种病毒🦠贪瞋痴
所有痛苦负面情绪就是贪瞋痴演变出来的,所以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
如何开发潜质
智慧的品质
大智慧
解决烦恼
慈悲的品质
引领无量无边众生,都有烦恼,帮助他们一个一个众生使广大众生脱离烦恼
这样做就是修行慈悲心,观音菩萨大慈大悲
对一切众生生起慈悲心的时候说明你是大慈大悲 有一个众生你不愿意帮助就说明你不是大慈大悲
所以不仅要自己建立幸福人生,还有帮助众生建立幸福人生
大乘佛法修行目标:开发觉性,使幸福成为生命本质性的存在,并给众生带来幸福
结语
1.接纳顺逆境2.耕耘福田3.提高认识,以积极正向心态面对自己和世界4.避免追逐欲望的过患
5.看清心的痛苦和快乐不同层面,进而自利利他,成就究竟圆满的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