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二单元第一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四课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三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近 代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的 曲 折 发 展
鸦片战争后 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变动含义
单一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出现多种经济成分
背景
鸦片战争前夕,中国的自然经济已经有了某种程度的分解,商品经济有所发展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以英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扩大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外商在华私自设立的工业、金融业、商业和航运业等企业也迅速发展
标志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表现
(1)农业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2)手工业
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破坏,城市手工业遭受沉重打击。
(3)商业和金融业
①外国的商业势力进一步侵入中国,洋行大量增加。
②商业和金融业发生变化,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广州转移到上海。
影响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近 代 中 国 民 族 工 业 的 发 展 历 程
概念
近代
指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民族工业
广义
中国人投资兴办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器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
狭义
私人资本(民间资本)投资兴办的运用资本主义机器化方式进行生产的工业,又叫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
指中国民间资本投资兴建的使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制工业
发展历程
兴起
原因
1.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2. 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外商企业的刺激;
3. 洋务运动的诱导;
条件
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途径
(1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
(2)原来的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分布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代表企业
工厂名称 时间 地点 创办者
发昌机器厂 1866年 上海 方举赞、孙英德
继昌隆缫丝厂 1873年 广东南海 陈启源
特点
(1)发展速度慢且不均衡: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平均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3)地区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
a.经济基础好
b.交通便利便于引进机器
c.自然经济解体较早
(2)部门分布不均衡:集中在轻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等。
黄金时期
曲折发展
初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