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2023年CPA《会计》第二十九章 公允价值计量
备考时间紧张,没时间归纳今年CPA考试的重点?本思维导图总结了2023年注册会计师《公允价值计量》的复习重点,每一个考点都清清楚楚,给今年的考生参考。
编辑于2023-07-07 10:02:37 广东第二十九章 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概述
(一)公允价值概念 公允价值,是指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即脱手价格。
1.相关资产或负债
(1)公允价值计量口径适用的相关资产或负债 相关资产或负债,是指其他相关会计准则要求或允许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或负债,也包括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常见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适用的范围:
①.《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中规范的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
②.《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规范的使用公允价值确定可收回金额的资产;
③.《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中规范的以非货币性资产形式取得的政府补助;
④.《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范的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取得的可辨认资产和负债以及作为合并对价发行的权益工具;
⑤.《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中规范的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以及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等。
(2)相关资产或负债的特征
①.资产状况和所在位置。企业计量相关非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时,通常会考虑该资产的地理位置和环境、使用功能、结构、新旧程度、可使用状况等。
②.对资产出售或使用的限制。
A.如果该限制是针对相关资产本身的,那么此类限制是该资产具有的一项特征,任何持有该资产的企业都会受到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进行定价时会考虑这一特征。因此,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应当考虑该限制特征。
B.如果该限制是针对资产持有者的,那么此类限制并不是该资产的特征,只会影响当前持有该资产的企业,而其他企业可能不会受到该限制的影响,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对该资产进行定价时不会考虑该限制因素。因此,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时,也不应考虑针对该资产持有者的限制因素。
(3)计量单元
①.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可以是单项资产或负债,比如一台机器设备、一项专利权或者一项金融资产或负债,也可以是资产组合、负债组合或者资产和负债的组合,比如,由多台设备构成的一条生产线、《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中规范的业务等。
②.企业是以单项还是以组合的方式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公允价值计量,取决于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③.计量单元,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单独或者组合方式进行计量的最小单位。企业在确认相关资产或负债时就已经确定了该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2.有序交易——正常的市场环境
(1)相关资产或负债有序交易的识别 当企业遇到下列情况时,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活动通常不应作为有序交易:
①.在当前市场情况下,市场在计量日之前一段时间内不存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惯常市场交易活动。
②.在计量日之前,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惯常的市场交易,但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仅与单一的市场参与者进行交易。
③.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处于或者接近于破产或托管状态,即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已陷入财务困境。
④.资产出售方为满足法律或者监管规定而被要求出售资产,即被迫出售。
⑤.与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近期发生的其他交易相比,出售资产或转移负债的价格是一个异常值。
(2)相关资产或负债有序交易价格的应用
①.企业判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是有序交易的,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或负债时,应当考虑该交易的价格,即以该交易价格为基础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②.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过程中赋予有序交易价格的权重时,应当考虑交易量、交易的可比性、交易日与计量日的临近程度等因素。
③.企业判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不是有序交易的,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或负债时,不应考虑该交易的价格,或者应赋予该交易价格较低权重。
④.企业根据现有信息不足以判定该交易是否为有序交易的,在以公允价值计量该资产或负债时,应当考虑该交易的价格,但不应将该交易价格作为计量公允价值的唯一依据或者主要依据。相对于其他已知的有序交易价格,企业应赋予该交易较低权重。
(二)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
1.概述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应当假定出售资产或者转移负债的有序交易在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进行。不存在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假定该交易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最有利市场进行。
(2)主要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最有利市场,是指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相关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相关负债的市场。
2.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识别
(1)企业根据可合理取得的信息,能够在交易日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的,应当将该市场作为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
(2)企业根据可合理取得的信息,无法在交易日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最大和交易活跃程度最高的市场的,应当在考虑交易费用和运输费用后,将能够以最高金额出售该资产或者以最低金额转移该负债的市场作为最有利市场。
3.主要市场或最有利市场的应用
(1)主要市场
①.企业应当以主要市场上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②.主要市场是资产或负债流动性最强的市场,能够为企业提供最具代表性的参考信息。
③.公允价值=主要市场的价格-运费
(1)最有利市场
①.不存在主要市场或者无法确定主要市场的,企业应当以相关资产或负债最有利市场的价格为基础,计量其公允价值。
②.最有利市场的选择标准是市场价格扣除交易费用和运费的净额中的最高者。
③.最有利市场下的公允价值=最有利市场的价格-运费
结论一:上海为主要市场,设备的公允价=26-2=24(万元) 结论二:如果没有主要市场,则西安为最有利市场,设备的公允价=29-4=25(万元)
(三)市场参与者
1.市场参与者的特征 市场参与者,是指在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中,相互独立的、熟悉资产或负债情况的、能够且愿意进行资产或负债交易的买方和卖方。 市场参与者应当具备下列特征:
(1)市场参与者应当相互独立,不存在关联方关系。
(2)市场参与者应当熟悉情况,根据可获得的信息,包括通过正常的尽职调查获取的信息,对相关资产或负债以及交易具备合理认知。
(3)市场参与者应当有能力并自愿进行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交易,而非被迫或以其他强制方式进行交易。
2.市场参与者的确定 企业在确定市场参与者时,应当考虑所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以及在该市场上与企业进行交易的市场参与者等因素,从总体上识别市场参与者。
3.市场参与者的应用 企业应当从市场参与者角度计量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而不应考虑企业自身持有资产、清偿或者以其他方式履行负债的意图和能力。
二、公允价值计量
(一)公允价值初始计量
1.进入价格 企业在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中,交易价格是取得该资产所支付或者承担该负债所收到的价格,即进入价格。
2.脱手价格 即出售该资产所能收到的价格或者转移该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是脱手价格。
3.大多数情况下,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进入价格等于其脱手价格。
4.在下列情况中,企业以公允价值对相关资产或负债进行初始计量的,不应将取得资产或者承担负债的交易价格作为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
(1)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但企业有证据表明,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是按照市场条款进行的,该交易价格可作为确定其公允价值的基础。
(2)被迫进行的交易,或者资产出售方(或负债转移方)在交易中被迫接受价格的交易。
(3)交易价格所代表的计量单元不同于以公允价值计量的相关资产或负债的计量单元。
(4)进行交易的市场不是该资产或负债的主要市场(或者在不存在主要市场情况下的最有利市场)。
(二)估值技术
1.概述:
估值技术通常包括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企业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从市场法、收益法和成本法中选择一种或多种估值技术,用于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相关资产或负债存在活跃市场公开报价的,企业应当优先使用该报价确定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除上述情况外,企业选择上述三种估值方法中的哪种或哪几种确定相关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并不存在优先顺序。
2.市场法 市场法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组合的价格以及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的技术。企业应用市场法估计相关资产或负债公允价值的,可利用相同或类似的资产、负债或资产和负债的组合(例如,一项业务)的价格和其他相关市场交易信息进行估值。
3.收益法 收益法是企业将未来金额转换成单一现值的估值技术。 企业使用的收益法包括现金流量折现法、多期超额收益折现法(一般用于无形资产)、期权定价模型(一般用于金融工具)等估值方法。
(1)现金流量折现法。现金流量折现法是企业在收益法中最常用到的估值方法,包括传统法(即折现率调整法)和期望现金流量法。
①传统法。传统法是使用在估计金额范围内最有可能的现金流量和经风险调整的折现率的一种折现方法。
②期望现金流量法。期望现金流量法是使用经风险调整的期望现金流量和无风险利率,或者使用未经风险调整的期望现金流量和包含市场参与者要求的风险溢价的折现率的一种折现方法。
(2)期权定价模型。企业可以使用布莱克——斯科尔斯模型、二叉树模型、蒙特卡洛模拟法等期权定价模型估计期权的公允价值。
4.成本法 成本法,是反映当前要求重置相关资产服务能力所需金额的估值技术,通常是指现行重置成本法。在成本法下,企业应当根据折旧贬值情况,对市场参与者获得或构建具有相同服务能力的替代资产的成本进行调整。折旧贬值包括实体性损耗、功能性贬值以及经济性贬值。
5.估值技术的选择 企业在某些情况下使用单项估值技术是恰当的,如企业使用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的公开报价计量该资产或负债的公允价值。但在有些情况下,企业可能需要使用多种估值技术,如企业对未上市企业股权投资的估值,采用市场法和收益法相结合。企业应当运用更多职业判断,确定恰当的估值技术。 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中使用的估值技术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企业变更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的,应当作为会计估计变更处理,并根据准则的披露要求对估值技术及其应用方法的变更进行披露。
(三)输入值
1.市场参与者所使用的假设即为输入值,可分为可观察输入值和不可观察输入值。
2.企业使用估值技术时,应当优先使用可观察输入值,仅当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时才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企业通常可以从交易所市场、做市商市场、经纪人市场、直接交易市场获得可观察输入值。
(四)公允价值层次 企业应当将估值技术所使用的输入值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最优先使用活跃市场上相同资产或负债未经调整的报价(第一层次输入值),最后使用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
1.第一层次输入值,是企业在计量日能够取得的相同资产或负债在活跃市场上未经调整的报价。活跃市场,是指相关资产或负债交易量及交易频率足以持续提供定价信息的市场。
2.第二层次输入值,是除第一层次输入值外相关资产或负债直接或间接可观察的输入值。第二层次输入值包括:
(1)活跃市场中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2)非活跃市场中相同或类似资产或负债的报价;
(3)除报价以外的其他可观察输入值,包括在正常报价间隔期间可观察的利率和收益率曲线等;
(4)市场验证的输入值等。
3.第三层次输入值是相关资产或负债的不可观察输入值。第三层次输入值包括不能直接观察和无法由可观察市场数据验证的利率、股票波动率、企业合并中承担的弃置义务的未来现金流量、企业使用自身数据作出的财务预测等。 企业只有在相关资产或负债几乎很少存在市场交易活动,导致相关可观察输入值无法取得或取得不切实可行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三层次输入值,即不可观察输入值。
(五)关于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
1.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
(1)概述
①.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通过直接将该资产用于最佳用途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或者通过将该资产出售给能够用于最佳用途的其他市场参与者产生经济利益的能力。
②.最佳用途,是指市场参与者实现一项非金融资产或其所属的一组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最大化时该非金融资产的用途。企业判定非金融资产的最佳用途,应当考虑该用途是否为法律上允许、实物上可能以及财务上可行的使用方式。
(2)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法律上是否允许,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非金融资产定价时所考虑的资产使用在法律上的限制。企业在计量日对非金融资产的使用必须未被法律禁止,例如,如果政府禁止在生态保护区内进行房地产开发和经营,则该保护区内土地的最佳用途不可能是工业或商业用途的开发。
(3)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实物上是否可能,应当考虑市场参与者在对该非金融资产定价时所考虑的资产实物特征,例如,一栋建筑物是否能够作为仓库使用,或者是否能够作为房屋出租,建筑物结构能否更改。
(4)企业判断非金融资产的用途在财务上是否可行,应当考虑在法律上允许且实物上可能的情况下,市场参与者通过使用该非金融资产能否产生足够的收益或现金流量,从而在补偿将该非金融资产用于这一用途所发生的成本之后,仍然能够满足市场参与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
(5)通常情况下,企业对非金融资产的当前用途可视为最佳用途。
2.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非金融资产,应当在最佳用途的基础上确定该非金融资产的估值前提,即单独使用该非金融资产还是将其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组合使用:
(1)通过单独使用实现非金融资产最佳用途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该资产出售给同样单独使用该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
(2)通过与其他资产或负债组合使用实现非金融资产最佳用途的,该非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应当是将该资产出售给以同样组合方式使用资产的市场参与者的当前交易价格,并且假定市场参与者可以取得组合中的其他资产或负债。
(六)关于负债和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
1.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公允价值的方法
(1)具有可观察市场报价的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①.如果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可观察市场报价,企业应当以该报价为基础确定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②.但在很多情况下,由于法律限制或企业未打算转移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等原因,企业可能无法获得转移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开报价。
③.在上述情形下,企业应当确定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是否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相关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在计量日从持有对应资产的市场参与者角度,以对应资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相关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没有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企业应当从承担负债或者发行权益工具的市场参与者角度,采用估值技术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2)被其他方作为资产持有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 对于不存在相同或类似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报价,但其他方将其作为资产持有的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企业应当根据下列方法估计其公允价值:
①.如果对应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并且企业能够获得该报价,企业应当以对应资产的报价为基础确定该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的公允价值。
②.如果对应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报价,或者企业无法获得该报价,企业可使用其他可观察的输入值,例如对应资产在非活跃市场中的报价。
③.如果①②中的可观察价格或输入值都不存在,企业应使用收益法、市场法等其他估值技术。
2.不履约风险
(1)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应当考虑不履约风险,并假定不履约风险在负债转移前后保持不变。不履约风险,是指企业不履行义务的风险,包括但不限于企业自身信用风险。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时,应该考虑其信用风险(信用状况)的影响,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负债履行的因素。
(2)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相关负债,应当基于该负债计量单元考虑不履约风险对负债公允价值的影响。负债附有不可分割的第三方信用增级(如第三方的债务担保),并且该信用增级与负债是分别进行会计处理的,企业估计该负债公允价值时,不应考虑该信用增级的影响,而仅应当考虑企业自身的信用状况。
3.负债或企业自身权益工具转移受限 企业以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并且该负债或自身权益工具存在限制转移因素的,如果企业在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值中已经考虑了这些因素,则不应再单独设置相关输入值,也不应对其他输入值进行相关调整。
4.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 具有可随时要求偿还特征的金融负债的公允价值,不应低于债权人要求偿还时的应付金额,即从可要求偿还的第一天起折现的现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