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商业银行发展历史、业务与管理、风险监督
商业银行发展历史、业务与管理、风险监督,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作为经营对象,通过负债进行信用创造,提供多功能综合性金服务的金融企业。
编辑于2023-07-07 17:37:23 河南商业银行
定义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通过多种金融负债筹集资金,多种金融资产作为经营对象,通过负债进行信用创造,提供多功能综合性金服务的金融企业
资本
含义:用于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资金
拨备/贷款损失准备:吸收预期损失的资金
拨备=一般(风险)准备(净利润10%)+专项准备(各类贷款的相应拨备率)+特种准备
拨备覆盖率=拨备/不良贷款
拨备率=不良贷款率+拨备覆盖率
分类:核心资本/一级资本;附属资本/二级资本
依据
资本:吸收非预期损失的能力
资产:流动性
巴塞尔协议:资本的永久性
原因
商业银行存在的先决条件
稳定储户和债权人信心
风险防火墙:防止风险从企业到储户传导
降低储户和银行之间委托代理问题
满足监管要求(资本充足率)
经营原则
安全性
流动性
银行随时具有以适当价格取得资金,随时满足存款人提取存款、为客户提供合理贷款及其他资需求的能力
盈利性
根本目的
收入:贷款利息、证券投资收入、出售资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收入
成本:借入资金成本,各种营运和管理成本
发展历程
1984-1994国家专业银行
存在四家专业银行:中、农、工、建
1994-2003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1995年颁布《商业银行法》,从混业经营转变成分业经营
2003至今国家控股股份制商业银行
2003年四大银行上市
竞争结构多元化
多层次银行结构体系
国有大行(6):中、农、工、建、交(交通银行)、邮储
股份制银行(12)
城商行(100+)
农商行(1000+)
其他农村金融机构(2000+)
民营银行(17)
阿里巴巴的网商银行
外资银行
职能作用
信用中介
最基本也是最能反映经营特征的职能
吸收存款、发放贷款,优化社会资源配置,在不增加社会货币资金总量的情况下,提高社会货币的使用效率和增值能力
支付中介
与信用中介紧密结合
为客户保管、出纳和代理支付货币的功能,加速结算过程和货币资金的周转,促进社会再生产的扩大
信用创造
“双层次货币创造机制”;在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保留一定库存现金后,存款创造贷款再创造派生存款
金服务
存贷款、担保、信托、租赁等;风险管理等
分类
组织形式
总分行制
中国
单一银行制
美国
集团银行制
银行控股公司制
连锁银行制:有实际控制人,但不是控股公司的形式
知识点
金融控股公司
在同一控制权下,完全或主要在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租赁、期货至少两个不同的金融行业提供大规模服务的金融公司
目前有全牌照的金融公司有:中信、光大、平安
监管难,存在三大主要问题:利益输送;资本金重复使用;风险传染
单一银行制和总分行制的利弊
单一银行制
总分行制
规模效应
形成规模经济,降低信息成本,更好服务跨区域贸易
有利于政策的实施
降低沟通成本
分散风险
发展模式
分业经营/职能分工型
中国(2015)
混业经营
美国
1933《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案》规定银行不得从事证券业务,标志美国进入分业经营的时代
1999《金服务现代化法案》标志美国重新进入混业经营的时代
2010《多德—弗兰克法案》中“沃尔克规则”规定对银行业务范围进行限制,核心是禁止银行使用自有资金投资、盈利
分业经营和混业经营的利弊
分业经营
降低风险
混业经营
提高效率:协同效应/交叉销售等等
业务与管理
业务:投入资本;资本作为抵押,举借外债(加杠杆);资产的收益率大于债务成本,便可盈利一负债决定资产
表内业务
负债业务
存款性负债
传统负债业务:活期、定期、储蓄
1970s创新负债业务:为了规避Q条例(1933经济危机)的管制
ATS:(Automatic Transfer Service)自动转移支付服务
储蓄账户saving account,付息
支票账户checking account不付息,永远有1 dollar的balance,支付时从savingaccount里面转入
NOW:(Negotiable Order of Withdral)可转让支付命令
本质就是支票账户,换了个名字,所以可以付息;可以无限制签发支票
MMDA:(Money Market Deposit Account)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本质是银行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付息,为了与MMMF(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竞争,防止存款搬家,存款利率浮动、无上限;2500美元起存
CDs:(Negotiable Certificate of Deposits)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大额:中国30万起存,美国10万美元起存
可转让:二级市场
定期存款:不能提前兑现
利息更高:利率的市场风险;面额大
1961年花旗银行首次推出
借款性负债
同业拆入
回购
同业拆借和回购的异同
相同
都是货币市场的子市场
不同
交易对手不同
是否为信用交易
商业票据
欧洲货币
再贷款、再贴现
存款性负债-CDs=被动负债/非交易型存款;:借款性负债+CDs=主动负债/交易型存款
资产业务
一级准备
库存现金:不算M0,提出后才算
存放央行: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额存款准备金
法定存款准备金
一段时间内平均数额达到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要求
超额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库存现金+存放央行
同业资产:同业拆出、逆回购
在途资金:应收帐款
二级准备
证券资产:债券(国债、地方债、央票、企业债)、商票
创新的投资工具:结构票据、证券化资产、剥离证券
贷款
工商业贷款
传统业务
不动产贷款
不动产抵押贷款,期那限长
消费者贷款
消费品抵押,分期付款
信用卡贷款
透支的部分即为贷款
同业贷款
短期
其他贷款
关于贷款的风险管理
关于贷款的风险管理
贷款的五级分类
正常
不逾期;1.5%拨备
关注
逾期;3%拨备
存在不利因素
次级
逾期90天;30%拨备
正常经营收入不能偿还
不良贷款
可疑
逾期270天;60%拨备
抵押担保无能力偿还
不良贷款
损失
逾期360天;100%拨备
所有措施无能力偿还
不良贷款
商业银行筛选借款人的6C原则
Capital,Capacity,Character,Collateral,Condition,Continuity
监管机构对商业银行的CAMELS评级
Capital,Asset,Management,Earning,Liquidity,Sensitivity
风险度量
p(1+k)+(1-py(1+k)=1+E(r)
p收回贷款概率,(1-p)违约概率,y违约时贷款回收率
两年累计违约概率
收回贷款概率p1p2;违约概率1-p1p2
p1=(1+i)/(1+k),p2=(1+f12)/(1+c12)
国债收益率,12第一年到第二年国债远期利率
其他资产
表外业务: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当期资产负债总额,但影响银行当期利润,改变银行资产报酬率的业务
表外业务/或有业务:可以转化为表内业务,有一定风险
信用担保
备用信用证
承诺业务
信贷额度:同客户非合同化协议,不支付承诺费,留存一定比例支持性存款
贷款承诺:同客户合同化协议,支付承诺费
备用信贷承诺
循环贷款承诺
票据发行便利NIF:银行承诺帮助筹资人发行票据、CDs
包销
代销
贷款出售
贷款证券化出售
组合、担保、评级、等分,发行其作为担保的证券
提高资本充足率、分散转移风险、提高流动性
中间业务:不具有未来的不确定性,不需要商业银行自己的资金,无风险
结算
同城结算:支票结算
异地结算:汇兑、托收、信用证结算
信托
只收取手续费,营运收益归委托人/受益人
委托人所有权,受益人利益权
代理
与信托相似,但规定代理的范围、内容、期那限
租赁
经营性租赁:短期,所有权不转移,出租人承费
融资性租赁:长期,所有权转移,承租人承费
信用卡
是否可以透支
借记卡/储蓄卡
贷记卡
咨询
表内业务和表外业务的区别
未来是否有可能入表
是否承担风险
是否需要资本金覆盖风险
监管制度和力度:表内业务审批制,力度强;表外业务备案制,力度弱
管理
资产管理理论
可转换理论
背景:一站后,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大量发行国债,借款需求增加
内容:可以持有信誉高、期限短、可转让的可转换行资产
启示:二级准备
预期收入理论
背景:1940s,经济恢复,鼓励投资和出口消费,贷款需求猛增
内容:高质量贷款的还本付息日期表应以借款人的未来现金流量为依据
启示:中长期贷款、房屋抵押贷款、分期付款的消费贷款
商业性贷款理论
背景:1960s前,资金来源充裕,重点流动性管理,资金来源以活期存款为主
内容:应该发放短期的、以真实商票作为贷款抵押的、与商品生产周转相联系的工商企业贷款
启示:票据贴现
负债管理理论
背景:1960s后,金融市场发展,非银金融机构不受利率管制的约束,导致存款搬家、金融脱媒;利率管制下的金融创新一主动负债/交易性存款
内容:不再依赖高水平现金资产和出售短期证券来满足流动性需要,而是主动在货币商场上“购买”资金
其成本一般高于利息,增加流动性风险
启示:主动负债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背景:1970s-1980s,逐步取消利率管制,出现金融自由化浪潮,浮动利率资产和负债涌现,利率风险出现
内容
缺口管理
敏感性缺口
利率每敏感性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
利率海敏感性资产:一定时期内到期或重新确定利率的资产,包括短期资产、浮息贷款、短期债券;利率敏感性负债同理,包括短期负债、浮息负债
应用
要保证盈利性,当预期利率上行时,保证正利率敏感性缺口;下行相反
银行利润=利率敏感性缺口deltaY
要控制银行风险,要使得缺口=0
久期缺口
资产久期-负债久期(加权)
应用
要保证盈利性,预期利率上行,保证负久期缺口;下行相反
要控制银行风险,要使得缺口=0
综合来看,利率敏感性资产一般是短久期的,固定利率资产一般是长久期的,当利率上升时两种缺口一个是大于0一个是小于0是自洽的
风险与监管
原因
风险高
商业银行盈利来源:美:表内50%+表外50%;中:表内80%+表外20%
原因:中商行业务同质化强,创新不足
P2P不允许做金融中介,只允许做信息中介:没有资本金吸收损失;没有风险管理能力
信用风险:不能按时归还债务
管理:事前甄别和事后监督;抵押和担保(贷款的企业必须将贷款的部分额度再存于该银行账户上);信贷配给(在固定利率条件下,超额的资金需求,银行因无法或不愿意提高利率,而采取一些非利率的贷款条件,使部分资金需求者退出银行借款市场)
流动性风险
市场风险:汇率、股价、利率的变动
操作风险:银行内控的失效
道德风险:信息不对称
国家和转移风险:主权债务危机一资本金融账户的管制
很重要
信用中介:最基础
支付中介:最原始
信用创造:最独特
金服务
如何做
金融体系三道防线
事前准入限制
核准制:资本金要求,全国性银行大于10亿;城商行大于1亿;农商行大于5000万
牌照经营(未来利润现金流折现,防止过度竞净)
对管理层的要求
事中各项业务和指标的监管
巴塞尔协议
巴塞尔协议I/1988《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
原因
在国外开设分支机构,出现监管套利
表外业务发展迅速
ROE不同,不公平竞争
1980s的拉美债务危机
信用、国家转移风险
内容
资本分类
核心资本
股本
普通股、非赎回非累计优先股
公开储备
股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附属资本
次级债务
求偿次序:普通债>次级债>优先股>普通股,≥5y
混合资本工具
同时具有债、股性质的工具:可转债、优先股等等
非公开储备
与公开储备相对,中、美都没有
贷款损失准备金/拨备
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
RWA权数
0%
存款准备金、国债
20%
有抵押债券、政府机构证券
50%
居民抵押贷款
100%
其他证券、贷款、其他资产
资本充足率
核心资本/RWA≥4%
资本/RWA≥8%
核心资本≥附属资本
缺陷
风险覆盖范围不全(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
不是强制实施,存在监管套利
风险敏感性差,存在资本套利
巴塞尔协议Ⅱ
1996《资本协议市场风险补充规定》
纳入市场风险,开始将银行资产区分为银行账户类资产和交易账户类资产
纳入操作风险
巴林银行事件
2004《资本计算和资本标准的协议——国际框架》
三大支柱
最低资本要求
首次定义了受规章限制的资本(黑名单)
明确了风险加权资产
明确了资本/RWA的最小比率
外部监管
信息披露和市场约束
资本充足率
资本/(RWA+12.5×(操作风险资本+市场风险资本))≥8%
核心资本/资本≥50%
信用风险估计:鼓励银行实行内部评级法(巴工是标准法,没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巴塞尔协议Ⅲ/2010《增强银行和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全球监管框架》-2017《后危机改革的最终方案》
原因
风险覆盖范围不全(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欧债危机
资本充足率监管存在顺周期效应
对大而不倒的银行资本充足率监管不能充分反映其风险
适度的资本充足率并不是防范风险的唯一渠道
内容
提高资本标准
一级资本:永续经营情况下
核心一级资本:普通股+公开储备
其他一级资本:非赎回非累积优先股
二级资本:破产清算情况下
实践:次级债务、贷款损失准备金/拨备
提高资本充足率标准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一级资本充足率;资本充足率=5%,6%,8%
宏观审慎管理框架
含义
以防范系统性风险为目标采用宏观逆周期、跨市场的视角,着力于减缓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和风险传染性对金融稳定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
原因
合成谬误:个题稳健之和≠整体稳健
时间轴:资本充足率监管的顺周期性:个体稳健一总体过热
空间轴:风险传染性
内容
时间轴
留存资本缓冲2.5%
根据信贷/GDP的偏离趋势值提取(0%-2.5%)
信贷增速远超GDP增速,说明一部分的信贷增加进入金融体系形成资产价格的泡沫,造成坏账、资金空转
杠杆率=一级资本+表内外风险暴露3%
空间轴
对大而不倒的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G-S1F1)1%-2.5%额外资本要求
1988标准发太僵硬-2004内部评估法太灵活-2017将二者结合起来
流动性覆盖比例LCR Liquidity Coverage Rate=优质流动资产/朱来30日现金净支出≥100%
短期
净稳定融资比率NSFR Net Stable Funding Rate=可用稳定资金/业务所需的稳定资金≥100%
长期
→股本+公开储备(现在的普通股)
总结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5%)【6%】8%+2.5%+(0-2.5%)+G-S1F1(1%-2.5%)
事后最后贷款人(最后防线)、存款保险制度、破产清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