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产品思维》
这是一篇关于《产品思维》的思维导图
测试
这是一篇关于Google软件测试之道的ACC方法的理解。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产品立项报告
产品经理如何做好项目管理
经验分享:产品经理必懂的产品思维
产品诞生过程
产品周期图
开门红的思考
招创智搜
网易星球
教学教务系统
产品思维
认知用户
用户画像
用户到底是谁
用户究竟在哪里
好的用户画像
用户不是虚无缥缈的、也不是想象出来的
真实感的价值
几乎是所有产品决策的试金石
把具体真实的用户角色放在搭建的产品空间里能发现种种问题
最有效的方法
跟用户见面
在典型用户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聊天,记录聊天内容
典型用户怎么判断?
用户规模较小:走访聊天
用户规模大:统计学判断,涉及用户群体特征理念
用户特征
用户群体
对用户的宏观认知
重点在于区分
根据特征
真实用户
潜在用户
核心用户
边缘用户
先区分后描述
对用户进行全面的认知
用户数据
建立数据与用户画像的关联
基于产品的特性和我们的认知判断
基于产品特性寻找相关数据
如果是社区类产品
参照用户参加的群组以及给自己贴的标签
间接性的
数据的准确度会因以下原因降低
召回率低
频次低
现实场景有误差
如果是出行类产品
从出发地和目的地做一些间接性判断
建立数据、特征、画像的关联:
赋予数据一个所谓的特征标识
特征的聚集就能聚焦用户
聚焦往往是建模的过程
P=θA+βB
θ和β是特征与某一个用户群体的关联度
通过调研确定θ和β的值
无条件做建模,可以用粗糙的加减法做判断
从单一用户群体到用户群体矩阵多视角认知
产品不同阶段用户群体不同
萌芽期
寻找潜在用户群体特征
判断当下核心用户特征
指向性明显的一个维度
逐步发展到一定规模
做人群划分
有能力提供更个性化服务阶段
从每个维度拆分不同用户群体
形成特征与用户画像的多维矩阵体系
认知用户生命周期
划分用户群体的一个维度
用户生命周期阶段的划分
生命周期阶段
源于用户跟平台关系的转变
用户认知和行为的变化
需求的变化
用户只有两类时,如何划分
真实用户也有可能变为潜在用户
步骤
1、识别真实用户
所有注册产品用户
在使用产品
特例:社交软件
出现有规律的行为后,才算真实用户
2、识别潜在用户
举例:脸书
划分方式
有了7个好友的注册用户人群
国籍、年龄、居住的有一定条件的非真实用户人群
新老用户区分
原因
认知和需求差别非常大
区别
吸引新用户使其转化为老用户
留住老用户产生更多的商业价值
用户类别划分转变
新用户
老用户
重新定义
国籍、年龄、居之地有一定条件的从未注册的用户人群
注册但没有7个好友的用户人群
有了7个好友的用户人群
老用户也会离开产品成为流失用户
连续半个月没有登录过的用户人群
对于每一类用户可以做什么
鼓励老用户将产品推荐给新用户
做大范围的宣传
绑定其他社交工具
获取通讯录好友信息
推荐一些类似的新用户
提供更多有意思内容和玩法
给用户一些长期权益
让用户养成习惯
流失用户
挖掘用户流失的原因
生命周期划分需要注意的陷阱
初衷:区别不同的人群,进行分析,提供精准的功能或服务
源于:不是源于数据聚类、不是源于已有的方法论、而是源于对用户的认知
陷阱1
方法:要看用户群体本身是否存在明显的边界
用户群体泾渭分明
未必泾渭分明,很难找到类似的拐点
用户需求十分固定,缺乏弹性
视角:生命周期这种划分方法是平台视角的,不是用户视角
陷阱2
总结铭记:
用户生命周期是为了更好地认知用户和创造价值 比 用户生命周期是为了更好地做用户转化更重要
利用场景判断用户的真实需求
用户场景是对产品所在外部环境的描述
到现场去
不仅对用户有判断,对外部环境也要有判断
整体考虑到的需求,才可能是真实的需求
考虑使用手机的物理环境
5W1H方法
考虑用户所在的社会场景
考虑用户的心流
eg:消费、从众心理等
心理账户
怎样探索用户的心智
用户心智是用户需求的根源
探索用户心智的难点
社会心智:社会对每个用户的影响
影响一个人的塑造因素
物质或经济资源
社会资源
文化资源
用户对于各种事务认知程度,以及核心价值观
生活方式
消费心理
文化程度
价值观
特点
社会心智是相对固定的
社会心智是很难用外力改变的
社会心智很受社交圈影响
应用
理解用户的社会心智可以判断用户特征
理解用户的社会心智可以判断用户成本
通过影响用户的社会心智来建立产品认知
认知行为心智:认知心理学对用户的影响
用户常见的认知偏误
损失厌恶
框架效应
锚定效应
注意力偏误
主观验证、证实偏见和逆火效应
概率思维与0/1思维
知识的诅咒
峰终定律
宜家效应
间隔效应和延迟效应
关于用户心智的建议
获取足够完善的用户画像和用户场景
要对普遍存在的认知偏误有些了解
要有极强的同理心,分析拆解用户表达的内容
要用科学论证的精神反复检验
找到真实有效的需求点
原则
1||| 需求是用户对解决现存问题的需要
问题、痛点不代表需求,用户真正需要解决的才算
2||| 需求不是无边界的,满足超过一定边界,边际收益会骤降
用户体验边界
3||| 用户的诉求不等于需求
乔布斯:人们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直到你把产品拿给他们
人们通常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
人们表达出来的需求经常是不准确的
用户在使用产品的时才能验证自己的需求
4||| 需求的主体是目标用户
我们要考虑清除需求的主体
我们不需要考虑所有用户的需求,而是要找出目标用户
5||| 需求是有其时空约束
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
6||| 用户是需求的集合
我们了解到的需求或产品满足到的需求并不能代表用户的全部需求
7||| 需求存在不同层次,深层的需求持久永恒
不同的维度会有不同的发现
发现需求,而不是创造需求
产品落地
见下一张导图分享
创造价值
理解用户心智
判断用户成本
建立产品认知
判断用户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