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说创作
理论加运用,耗时五小时制作,查阅大量资料,创作不易,多多支持。
编辑于2020-02-25 02:11:04小说
人物
小说的核心
塑造方法
语言
不同思想,不同经历,不同地位,不同性格的人,其语言也是不同的
对白
旁白
心理活动
心理
心理描写能够直接叙写人物的七情六欲,揭示人物灵魂深处。通过剖析人物的心里活动(如内心感受、意向、愿望、思索、思想斗争等)挖掘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刻画人物形象内在性格特征
内心独白
动作暗示
情景烘托
心理概述
动作
作用 ①体现人物的身份、地位②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③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④推动情节的发展。⑤照应某段落。
肖像
包括人物的身材、容貌、服饰、打扮以及表情、仪态、风度、习惯性
神态
词语:惊慌失措 漫不经心 沉着 沉静 沉稳 安详 娇憨 傲慢 愧疚 惊慌 慌乱 恐慌 沉思 庄重 镇定 恳切 羞涩 羞愧 憨厚 诚挚 沮丧 诧异 踌躇 惊讶 疲惫 腼腆 出神 默然 惬意 悠闲 神往 怀念 矜持 大惊小怪 大惊失色
五感描写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 形:指形态和形状,包括长、方、扁、圆等一切形态和形状颜色大 ,小 多,少 方向 行为 外貌。声:指声音,包括高、低、长、短等一切声音,分发出声音,听见声音。闻:指嗅觉,是微粒在黏膜中的反映如:香,臭。味:指味道,包括苦、辣、酸、甜、 咸 鲜等各种味道。触:指触感,包括触摸中感觉到的:冷热、滑涩、软硬、痛痒等各种触感
思想
亚瑟三十六问
跟一个人的关系从陌生到亲密,是从建立“共情”开始的,简言之,就是能够从对方的角度看到并理解这个世界,共情能让彼此产生信任,如果你确信对方理解你你也能理解对方的心声,自然会有一种“知己”的感觉。 共情的前提,是对方愿意向我们暴露真实的一面。
马斯洛需求理论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种需要按层次逐级递升,但这样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变化
埃里克森八阶段理论
人要经历八个阶段的心理社会演变,这种演变成为心理社会发展(psycho-social development)。这些阶段包括四个童年阶段、一个青春期阶段和三个成年阶段。每一个阶段有这些阶段应完成的任务,并且每个阶段都建立在前一阶段之上,这八个阶段紧密相连。
九型人格
又名性格型态学、九种性格。是婴儿时期人身上的九种气质,包括活跃程度;规律性;主动性;适应性;感兴趣的范围;反应的强度;心景的素质;分心程度;专注力范围/持久性
三观
价值观
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
人生观
对人生的看法,也就是对于人类生存的目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人生观是由世界观决定的
世界观
人们对世界的总的根本的看法,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观察问题的角度不同,形成不同的世界观。
情节
简单说情节是构成故事的元素 小说的骨架
基本运行方式
开端
它是小说中所描写的基本矛盾冲突展开的第一件事,是引起后来一系列事件的原因和起点。开端规定了作品矛盾的性质,预示了情节展开的途径和发展线索。好的开端对于成功的小说创作至关重要
发展
不要局部肿胀 不要理所当然 不要跑题万里
高潮
结局
结构技巧
将组成故事的元素依次排序
三幕结构+两扇门
复线结构
指在一部小说中有两条并列的情节发展线索齐头并进,互为参照。这种结构形式一般比单线型结构更便于反映时代的风貌,有利于在对比中凸显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状况,是传统小说结构方式的一种有代表性的类型
摇摆式结构
化简单为复杂, 化单调为丰富,化直白为含蓄,化单调为丰富,化直白为含蓄,让平铺直叙变成跌宕起伏,使故事显得一波三折,引人入胜
矛盾
1.理想与现实 2.个人与社会 3.新旧思想 4人与人
环境
环境是小说的依托
社会
环境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
建筑
场所
自然
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 ⑥揭示或深化主旨。
自然景物
风雨雷电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叙述
叙述一般包括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
顺叙
顺叙就是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
插叙
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补叙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一般并不发生于原来的情节,仅仅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丰富叙述的内容
倒叙
后发生的关键情节或结果提前叙述介绍,然后回过来按时间顺序叙述发生在先的情节
叙述视角
全知
全知视角(零视角),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比任何人物知道的都多,他全知全觉,而且可以不向读者解释这一切他是如何知道的
内视角
叙述者=人物,也就是叙述者所知道的同人物知道的一样多,叙述者只借助某个人物的感觉和意识,从他的视觉、听觉及感受的角度去传达一切
外视角
叙述者<人物 叙述者对其所叙述的一切不仅不全知,反而比所有人物知道的还要少
第三人称
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 由于叙述者通常是身份不确定的旁观者,因而造成这类叙述的传统特点是无视角限制。叙述者如同无所不知的上帝,可以在同一时间内出现在各个不同的地点,可以了解过去、预知未来,还可随意进入任何一个人物的心灵深处挖掘隐私
说明
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
议论
描写
描写角度
人物描写
景物描写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结构形式
大纲
故事
线索
1、主线是主角的发展方向故事主要脉络, 2、辅线是相关人物事情的发展。 3、事件线就是事件发展,是理性的, 4、感情线就是主要人物的情感变化
主线
感情线
事件线
主旨与梗概
作家
作家要永远在路上自觉求索 余华:作家必须要有同情和怜悯之心 孙犁:“凡是伟大的作家,都是伟大的人道主义者,毫不例外的,他们是富于人情的、富于理想的。把人道主义从文学中拉出去,那文学就没有什么东西了” 知识分子要有远大的目标、崇高的追求以及高尚的人生境界
写作口诀
观察事物用“五觉”,观察方法容易学。眼看耳听心要想,触觉嗅觉和味觉。 观察事件要连贯,生活细节细体验;观察人物抓特点,神态动作和语言; 典型特征细心看,突出特点要记全。观察景物要联想,静态动态细端详; 形状颜色和气味,联系生活多想象。定点观察按空间,时间变化分阶段; 动点观察写游记,地点变化要牢记;抓住特点和重点,景物特征记心间; 观察动物很容易,外形习性牢牢记。观察植物方法多,生长过程分四季; 静态动态要联想,联系生活举事例。观察建筑按远近,空间方位有条理; 外形结构与作用,分类观察均须记。观察物品很特殊,形状结构和用途; 对照特点多联想,联系生活多想象。眼中有情笔生趣,拟人观察很容易; 万事万物皆有情,联想想象观具体。观察不怕根基浅,窍门就是天天练; 恒心架起通天路,勤奋攀登智慧山。观察积累素材丰,“五觉”体验妙无穷; 学会观察写文章,妙笔生花笔生风。 三、写人作文口诀 写人作文并不难,开头概括写特点。对照特点找事例,具体描述一两件。 一个特点多事件,巧妙构思出特点。结尾抒情或总结,呼应开头称佳篇。 叙事写人分三段,重在突出人特点。描写人物抓外貌,突出一点特征显; 人物语言要逼真,动作描写要周全;心理活动细腻写,真实感人是妙篇。 总分写人抓特点,首尾照应成一篇。对比写人方法巧,选择事例很重要。 并列写人容易学,分写事例特点多。外号写人最有趣,对照外号选事例。 写己要写真情感,喜怒哀乐在心间。写人多选新鲜事,新人新事最有趣。 “张冠李戴”会构思,描写人物最实用。引用诗句赞美人,锦上添花能出神
六本书籍
《一本小小的红色写作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20条写作原则。以写作的四大支柱:结构、风格、可读性和语法为线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结构(关乎文章组织以及表达观点的顺序) 风格(写作的方式) 可读性(与表达方式) 写作一部分是科学,一部分是艺术。 一、结构 当你说一件事情的时候,确保你说清楚了。如此,你言说的机会才合理。 ——E.B.怀特 原则1:运用“自上而下”的写作法。 先写总结,开门见山。 当写作意图是解释或告知时,我们应该先写总结,然后再运用细节作为支撑,不要玩“我有个秘密”的把戏。(此原则多用于说明文。) 原则2:分解事物 把主题分解成二到四个主要部分,然后运用引导句。 在写作中,“三”是个神奇的数字。思考围绕三个关键观点或概念构建你的文章。 原则3:使用转折词 使用转折词提示写作的方向。 转折词四大类型: 接续词(“绿灯”):沿着相同方向继续前进(如:此外,而且,换句话说,无疑地,一致地); 举例词(“绿闪灯”):减速、注意(如:首先...其次...再次...,例如,比如,实际上,正如); 对比词(“黄闪灯”):准备转弯(如:然而,但是,不过,另一方面,反之,相反地); 总结词(“红灯”):即将到达(如:总之,最后,显然,因而,所以,故,因此,结果)。 原则4:回顾六大基本写作结构 使用六大基本写作结构,使观点的顺序安排得当。 写作很大程度上是排列观点陈述的顺序并对其进行强调。 最常用的六种结构:范畴结构(按任意顺序讨论事项)、评价结构(先讨论正面在评价反面,反之亦可)、时间结构(先讨论先发生的事件,在讨论后来的事件)、比较结构(先讨论最重要、差异最大的特征,再讨论不那么重要的特征)、线性结构(按先后顺序讨论事项,从第一到最后,反之亦可)、因果结构(先讨论先发生的事件,接着讨论后来发生的事件,反之亦可)。 原则5:整合相似事物 先结束一个主题的讨论,再接着讨论其他主题。 避免混乱不堪、观点杂糅。 二、风格 简短地展现以便他们阅读,清楚地展现以便他们欣赏,如画般地展现以便他们记忆,最重要的是,准确地展现以便他们被它的光明所指引。 ——约瑟夫·普利 原则6:支撑所说内容 使用准确、具体的词汇支撑所说内容。 好作品和普通作品最大的区别,在于你是否使用了准确、具体的例证。 大部分写作存在内容过于浅薄的问题——太泛。正如格言所说“没有论证的陈述应当受到无理由的反驳”。只有引用精准事例并提升论证技巧才能有效地强调你想要表达的观点。 原则7:让你的例证个性化 增加个性化的例子,使文章更难忘。 以个性化和准确化的方式与所述话题相关联更加能说服读者并产生共鸣。 常用:事例、数据、轶事(小故事)、引用(名人名言)、类比、明喻和暗喻。 原则8:保持简洁 用简单的词语表达你的观点。 简洁的词汇(简单词)同时意味着要意思准确、具体的词,而不是意思宽泛、模糊的词。 原则9:砍断长句 通过拆分长句,使文章更清晰。 注意:此原则旨在保持内容清晰,并非所有的句子都要简短,长短句结合亦可创造起伏变化的风格。必要时要学会判断如何变化句型。 原则10:删除不必要的词 砍掉冗余语句、过多的限定和不必要的自指。 “文章有力贵在简洁。句子不应包含不必要的词语,段落不应包含不必要的句子,同理,一篇文章不应有不必要的段落,机器不应有不必要的零件。这不仅要求作者应保持所有句子间断,避免细枝末节,仅扼要阐明主题,更要斟酌所说的每一个词。”——威廉·斯特朗克 冗余:重复词语或观点,如“没有经验的新手”;过多限定词:会显得写作时很犹豫,如“相当”、“真的”、“十分”;不必要的自指:“我相信”、“我感觉”、“在我看来”等。 原则11:使用主动语态 多用主动句,少用被动句。 主动语态更以行为为导向,更直接、简练、减少了必需词汇量。 原则12:多用动词,少用名词 不要把动词和形容词名词化。 名次化会弱化文章的内容,会使句子更长,使得读者提取句子含义时更费时。 原则13:使用平行句式 用一致、平行的形式表达连串事物。 写作中的平行,是指一句话中相似的部分应当使用相同的表达方式,从而使句子表达更加清晰有力。 原则14:利用句式变化 变换句子长度和开头。 防止文章变得枯燥无趣。 原则15:选择恰当的语气 用积极、个人化的语气写作。 语气抑或称态度。 原则16:保持文章性别中立 避免使用阳性泛指指示两种性别。 阳性泛指是指在涉及两种性别的情形时,仅使用代词“他”。避免使用阳性泛指不仅可避免性别敏感问题,也是公平公正的。 三、可读性 第一稿的愉悦源于欺骗自己它离真正的作品已经相当接近了;其后稿的愉悦部分源于意识到自己没有被第一稿蒙骗。 ——朱利安·巴恩斯 原则17:利用排版和设计 在文字周围增加更多空间,以增强可读性。 留白:页边空白和空白行。 原则18:运用可读性工具 突出关键性和短语。 粗体(加黑字体,可用于强调关键词)、斜体(偶尔使用或高亮特定关键词)、破折号(改变句子节奏,灵动地强调)、项目编号(无序,转述信息的有效工具)、列举(有序,对要点的编号)和阴影(背景色,制造对比强调,一般用于表格头部)。 注意:绝不同时使用粗体、斜体和下划线。 原则19:使用标题或提要 用标题或提要拆分或归纳文章。 标题:长度通常仅几个词语,作用是区分章节内容。提要:长度一或两行,主要作用是概述或转述下文。 原则20:回顾和修改文章 直到你的文章改到无可修改,否则不能说已经完成了。 很少有作家能够一气呵成地完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大多数写作高手需要至少三遍稿才能完成一篇短小写作。 首先,把想法写下来;其次,编写内容、增加细节、串联正片文章并修正;最后,重读全文,再稍加改动
《小说的骨架》
目录 第一章 我们应该写提纲吗? 对提纲的错误认知 写提纲的好处 作家访谈:贝琪·莱文(Becky Levine) 第二章 写提纲之前 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提纲方法 不同类型的提纲 写提纲的工具 作家访谈:拉里·布鲁克斯(Larry Brooks) 第三章 雕琢好小说的前提 “如果”问句 前提句 写提纲前须明确的问题 开展头脑风暴 作家访谈:伊丽莎白·斯潘·克雷格(Elizabeth Spann Craig) 第四章 小说示意图(Ⅰ):连点成画 场景清单 连点成画 作家访谈:萝丝·莫里斯(Roz Morris) 第五章 小说示意图(Ⅱ):小说的核心元素 动机、愿望与目标 冲突 主题 作家访谈:约翰·罗宾孙(John Robinson) 第六章 人物速写(Ⅰ):探索幕后故事 以激发事件为跳板 如何创作幕后故事 正确使用幕后故事 作家访谈:朱迪·赫德伦德(Jody Hedlund) 第七章 人物速写(Ⅱ):人物采访 人物采访 自由采访 九型人格 作家访谈:阿吉·维拉努瓦(Aggie Villanueva) 第八章 发现小说背景 背景是否为小说的有机组成部分? 人物如何看待他所生活的背景? 背景能否牵动读者的情绪? 你是否过度使用背景了? 世界建构 作家访谈:丽萨·格蕾丝(Lisa Grace) 第九章 扩展版提纲:创作一部小说 你要写什么类型的小说? 搭建好小说结构 小说的三大基本元素 首尾呼应 多米诺效应:并不存在可有可无的场景 作家访谈:丹·海斯(Dan L. Hays) 第十章 精简版提纲:画好你的路线图 进一步整理场景 将小说拆分为章节和场景 让读者读下去
《这样写出回好故事》(全三册)
本书主要介绍了写故事的各个核心要素,包括情节、结构、开头、中段、结尾、场景和修改,以及在写故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下面,我就挑出一些精华部分简单介绍一下。 《第一册》 一、情节 情节是一部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本书就是在教我们怎么写出完美的情节。这里就要重点介绍“LOCK系统”。所谓“LOCK系统”就是指主角(Leda)、目标(Objective)、冲突(Confrontation)和冲击结尾(Knockout)。 主角(Leda):主角必须要引人注目,这是能吸引读者往下看的理由之一,必须要让主角有趣生动、吸引读者的眼球。 目标(Objective):这是小说的动力,它可以驱动故事前进,也可以避免主角原地踏步。目标主要分两种,想要取得某样事物,或者逃离某样事物。 冲突(Confrontation):可以让读者提高阅读的兴趣,读者们总是容易为主角担心,所以我们要学会给主角制造冲突和障碍。 冲击结尾(Knockout):无论是商业小说还是文学小说,结尾一定要有力道。只要有好的结局,读者就会满意,如果结局不好,即便是前面的情节和结构再完美,读者也会觉得这是个糟糕的故事。 二、结构 所谓结构,就是指以特定的方式组合故事的各段落,能够让读者容易理解。换句话说,结构是为了服务读者,而将故事依序排列的一种方式。在文学作品中,最经典的结构方式莫属三幕结构。三幕结构指的是开头、中段和结尾。这种结构源自戏剧,在电影中也广泛使用。那这种结构具体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为例,三幕结构的第一幕往往会出现在开场后三十分钟的地方,也就是四分之一的节点。最后一幕出现在最后三十分钟内,也就是四分之三的节点,中间一个小时就是第二幕的剧情。而对于小说来说,第一幕就要早点出现,最好是在五分之一的节点。而小说的结尾就可以晚点出现,靠近结尾处就可以了。 三、开头 开头有着介绍背景、奠定基调以及吸引读者的作用。它的首要目标就是引起读者的兴趣,无论怎么写,切记开头一定要抓住读者的眼球。开头有两个要素,第一要素是开场白。那怎么写开场白呢?首先,开场白要包含明确的角色名称;其次,开场白中有事情要发生。这样就会打乱主角的正常生活,让读者一开始就有预感到情节的发生。开头的第二要素是让读者与主角建立联结。这可以通过以下四种情绪:认同、同情、喜爱以及内心冲突。 四、中段 中段有着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加深主角间的关系、为结尾做铺垫的作用。一般来说,中段是非常难写的,因为它“又臭又长”。但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一个技巧,即“行动、反应、继续行动”。行动是指,角色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往目标前进,这样才能推动情节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也要给主角设定障碍,增加紧张感,否则情节就会变得无聊。这个阶段的目标就是让读者担心。当主角面临困境后,就会有反应。无论主角做出什么反应,都必须要跟主线故事有关,这样才能继续行动下去,推动情节的又一个发展。所以,这是一个“行动、反应、继续行动”的循环。 五、结尾 结尾有着把所有的梗收干净,创造余韵的作用。一个强而有力的结尾可以拯救一个平庸的故事。那什么才是强有力的结尾呢?在作者詹姆斯·斯科特·贝尔看来,必须得满足两个条件:第一、结局完全符合小说的属性;第二、结局让读者感到惊喜,也给读者带来惊讶。结尾可以通过以下四个元素:语言、对话、叙述和总结来表现。语言要言简意赅,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对话不要太刻意。叙述段落如果写得犹有余韵,也是一个完美的结尾。总结可以通过主角们的一系列发展,最后划上句号的方式来体现。 六、场景 场景是构建小说的单位,是构建情节的必要砖块,情节是否扎实就取决于场景是如何创建的。要想写出令人难忘的场景,文章中就要具备有新意、有意外和让人紧张的元素。如果想要最难忘的场景,那就一定要给角色加强冲突。让角色双方产生激烈的对抗,能够极大的增强画面感,让读者难忘。
《情节与人物》
作品目录 1真的很重要吗? 第一部分 令人难忘的人物 2核心性格 3生理与自然属性 4重大事件、讨人喜欢、看法与语言 5概述心路历程 6心结 7关键时刻 8初始状态 9诱发事件 10激化阶段 11最终状态 第二部分 精彩的情节 12小说创作涉及的主要要素 13关于序幕和人物引入 14理解三幕式结构 15第二幕:故事核心 16第一幕:引入 17第三幕:高潮和结局 第三部分 情节与人物 18情节与人物的整合 结论
罗伯特.麦基《故事》《对白》
《故事》论述的是原理,而不是规则。 《故事》论述的是永恒、普遍的形式,而不是公式。 《故事》论述的是原型,而不是陈规俗套。 《故事》论述的是全面彻底、始终如一,而不是捷径。 《故事》论述的是写作的现实,而不是写作的秘诀。 《故事》论述的是如何精通这门艺术,而不是如何揣摩市场行情。 《故事》论述的是对观众的尊重,而不是对观众的鄙薄。 《故事》论述的是独创,而不是复制。 第一章:故事问题 1、故事的衰竭:精彩的故事,是一切的根基。其核心应该是:吸引你,打动你。 2、手艺的失传: 故事的核心:价值观,人生的是非曲直。 3、故事要领 故事忌讳的:1、讲述不简洁。2、巧合,经不起推敲的动机。3、没有明确主人公。4、场面互不关联。5、没有性格人物。6、没有洞察力。7、整体感觉生硬、拙劣。 乏味的故事:1、进展过程缺乏。2、动机虚假、3、人物累赘。4、潜台词空洞。5、情节有严重漏洞。„ 4、把好故事讲好 讲故事是一门综合性手艺,是感性和逻辑性的结合:1、、戏剧性2、真理3、人性4、知觉5、梦想6、幽默7、语言8、两重性9、完美10、独一无二11、美12、自信 5、故事与生活 生活的真实,不是描摹真实的生活。 单纯的感官刺激时不够的。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要好看又有味道。 真理是我们对实际发生事件进行的思考。 手段是中性的,综合运用表现的是作者的个性。 6、能力与天才 要有知觉力,想想力,是文学天才和故事天才。 7、手艺能将天才推向极致 第二部:故事诸要素 第二章:结构图谱 1、故事设计术语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丰富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能够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借此给我们展示某一生。 A:结构:通过人物,事件冲突等的有机结合。表达情感、思想。 B:事件: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味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和经历的。 1/11页 故事价值是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这些特征可以从此一时到彼一时,由正面转化为负面,或由负面转化为正面。 故事事件创造出人物生活情境中有意昧的变化,这种变化是用某种价值来表达经历的,并通过冲突来完成 C:场景:场景是指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这段动作根据至少一个具有一定程度的可感知的重要性的价值改变了人物生活中负荷着价值的情景。理想的场景即是一个故事事件。 D:节拍:场景里面最小的结构成分。 E:序列:序列是指一系列场景——一般为二到五个,其中每一个场景的冲击力呈递增趋势,直到最后达到顶峰。 F:幕:幕是一系列序列的组合。以一个高潮场景为其顶点,导致价值的重大转折,其冲击力要比所有前置的序列或场景更为强劲。 G:故事:故事高潮:故事是一系列幕的组合,渐次发展为一个最后的幕高潮,又称故事高潮,从而引发出绝对面不可逆转的变化。 2、故事三角:设计情节是指在故事的危险领域内航行,当面I临无数岔道时选择正确的航道。情节就是作者对事件的选择以及事件在时间中的设计。 大情节,小情节,反情节: 大情节:因果关系,闭合式结局,线性时间,外在冲突,单一主人公,连贯现实,主动主人公。 小情节:开放式结局,内在冲突,多重主人公,被动主人公。 反情节:巧合,非线性时间,非连贯现实。 3、故事三角内的形式差异 A:闭合式结局与开放式结局: 如果一个表达绝对而不可逆转的变化的故事高潮回答了故事讲述过程中所提出的所有问题并满足了观众的所有情感,则被称为闭合式结局。 一个故事高潮如果留下一两个未解答的问题和一些没满足的情感,则被称为开放式结局。 B:外在冲突与内在冲突: 大情节的外在冲突:与他人,社会机构,自然力的斗争。 小情节:重点在与自己思想情感的斗争。 C:单一主人公与多重主人公:单一:主人公成为明星角色。 D:主动主人公与被动主人公: 主动主人公在为追求欲望而采取行动时,与他周围的人和世界发生直接冲突。 被动主人公表面消极被动,但在内心追求欲望时,与其自身性格的方方面面发生冲突。 E:线性时间与非线性时间:无论有无闪回,一个故事的事件如果被安排于一个观众能够理解的时间顺序中,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线性时间来讲述的。 如果一个故事在时间中随意跳跃,从而模糊了时间的连续性,以致观众无从判定什么发生在前什么发生在后。那么这个故事便是按照非线性时间来讲述的。 F:因果与巧合: 因果关系驱动一个故事,使有动机的动作导致结果,这些结果又变成其他结果的原因。从而在导向故事高潮的各个片断的连锁反应中将冲突的各个层面相互连接,表现出现实的相互联系性。 2/11页 巧合驱动一个虚构的世界,使没有动机的动作触发不能导致进一步结果的事件,因此将故事拆解为互不关联的片断和一个开放式结尾,表现出现实存在的互不关联性。 G:连贯现实与非连贯现实 连贯现实是虚拟的背景,确立人物及其世界之间的互动模式,在整个讲述过程中这些互动模式一直保持着连贯性,从而创造出意义。 非连贯现实是混合了多种互动模式的背景,其中故事章节不连贯地从一个“现实”跳向另一个“现实”,以营造出一种荒诞感。 H:变化对静止: 4、故事设计的政治学:好莱坞电影,非好莱坞电影。 5、作家必须以写作为生: 为我们这个不完美的世界提供了完美的杰作,这就是其存在的原因。 大情节是全人类的。 6、作家必须精通经典形式: 7、作家必须相信他所写的东西:要忠于我心,不要为艺术而艺术。 第三章、结构与背景 1、向陈词滥调宣战:你的故事世界的了解和洞察是使故事新颖杰出的根本。打仗之前要充分了解敌我 这是制胜关键。 2、背景:故事的背景是四维的——时代、期限、地点和冲突层面。 时代是一个故事在时间中的位置。 期限是故事在时间中的长度。 地点是故事在空间中的位置。 冲突层面是故事在人类斗争的等级体系中的位置。 3、结构和背景之间的关系:故事必须遵守其自身内在的或然性法则。因此,作家的事件选择仅仅局限于他所创造的世界内的可能性和或然性。 4、创作局限的原理:背景对故事的反讽表现在:世界越大,作者的知识便越肤浅,因此他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少,其故事也就越发充满陈词滥调。世界越小,作者的知识便越完善,因此其创造时的选择也就越多。结果是一个完全新颖的故事以及对陈词滥调宣战的胜利。 调查研究。 5、调查研究:研究记忆,研究想象,研究事实。 6、创作选择: 创造力是指创作过程中所作出的关于取舍的选择。 不要过分迷恋灵感。但要适当尊重自己的感觉。 我们所做的一切十有八九都没有发挥出我们的最佳水平。所以,一定要修改,反复修改。 第四章:结构与类型 1、电影类型:爱情故事。恐怖影片。现代史诗。西部片。战争类型。赎罪情节。惩罚情节。考验情节。教育情节。幻灭情节。喜剧。犯罪。 社会剧。动作,探险。历史剧。传记。纪实剧。嘲讽纪录片。音乐片。科学幻想。体育类型。幻想。动画。艺术电影。 2、结构和类型的关系:类型常规是界定各个类型及其次类型的具体的背景、角色、事件和价值。 3、精通类型:为了预知观众的预期。你必须精通你的类型及其常规。 4、创作限制:恪守常规,拒绝陈腔。 3/11页 5、混合类型、重新创造类型:如西部片、精神分析剧、爱情故事的变幻。 作品生命力不仅来自与时代同步,还来自对最本质人生价值的阐释。 6、持之以恒的天赋: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地,然后深入挖掘。 第五章、结构与人物 1、人物与人物塑造:人物真相只有当一个人在压力之下作出选择时才能得到揭示——压力越大,揭示越深,该选择越真实地表达了人物的本性。 2、人物揭示:看似如此实际并非如此。 塑造人物的基本手法:对比,反衬。 3、人物弧光:把这一原则更进一步: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 4、结构和人物的功能: 结构的功能就是提供不断增强的压力,把人物逼向越来越困难的二难之境,迫使他们作出越来越艰难的冒险的抉择和行动,逐渐揭示出其真实的本性,甚至直逼其无意识的自我。 人物的功能是给故事带来人物塑造中令人信服地实施选择所必需的素质。简言之,一个人物必须可信:足够年轻或年老、强壮或虚弱、世故或天真、受过教育或目不识丁、慷慨大方或自私自利、聪颖机智或冥顽不化,等等。这些素质都必须给以适当的比例。每一个人物都必须给故事带来适当的素质组合,以令观众相信,这个人物能够做到而且将会去做他所做的事情。 关键是掌握适当的度:不同类型,人物塑造要求不同。 5、高潮和人物: 高潮关乎成败 割舍人物塑造中可能削弱这一动作可信性的任何方面。 第六章、结构与意义 1、审美情感: 生活中,思想和情感是分开的,但艺术却将二者结合起来。 2、前提:支撑创作:前提和主控思想。前提是开放式的,主控思想是封闭式的。 3、作为修辞的结构:故事讲述是对真理的创造性论证。一个故事是一个思想的充满活力的证据,是将思想转换为动作。故事的事件结构是一种手段,你首先通过它来表达你的思想,然后再证明你的思想„„而且绝不采用任何解释性的语言。 不同类型片子,情感基调是不一样的。 4、主控思想:主控思想可以用一个句子来表达,描述出生活如何以及为何从故事开始时的一种存在状况转化为故事结局时的另一种状况。 主控思想明确,作品含义丰富。 故事核心意义:价值加原因。 5、意义和创作过程:意义在故事之中,在高潮体现。 你的故事应时刻让自己感到吃惊。 6、思想与对立思想:故事进展是指将故事在故事的正面和负面价值之间动态移动的过程。 思想和对立思想的对抗节奏,是这门艺术最根本的东西。 7、说教倾向:让双方旗鼓相当,甚至强化对立方。否则,则可能流于说教。 作品给我们的,不是解决办法,而是清醒认识。不是答案,而是富有诗意的坦诚。是对问题的揭示。 8、理想主义者,悲观主义者,反讽主义者的主控思想。 4/11页 正面反讽:成功、财富、名誉、性、权力——的孜孜追求将会毁灭你,但是,只要你能及时看清这一真理并抛弃你的执著,你便能拯救自己。 负面反讽:如果你一昧地痴迷于你的执著,你无情的追求将会满足你的欲望,然后毁灭你自己。 9、关于反讽:反讽能最大程度揭示现实,所以被热爱。但也最难写。 10、意义和社会:创作者的责任只是讲真话或揭示真理。 第三部:故事设计原理 第七章、故事的材质 语言仅是讲故事的一种媒介。 1、主人公:可以是单一的,复合的,多重的,可以不是人,甚至可以中途转换(不多) 主人公是一个具有意志力的人物。 主人公必须具有自觉的欲望。 主人公还可以有一个自相矛盾的不自觉欲望。 主人公有能力令人信服地追求其欲望对象。 主人公必须有至少一次实现欲望的机会。 只要未到故事主线的终点,只要服从环境和类型所决定的对人的限制,主人公就有意志和能力追求其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 故事必须构建出一个观众无从想象出另一个的最后动作。事的艺术不是讲述中间状态。是主人公把我们带到一个极限。 主人公必须具有移情作用;同情作用则可有可无。 2、观众纽带:移情 3、第一步:让人物采取最小的保守行动。在故事中,我们将精力集中于那一瞬间,而且仅仅是那一瞬间,一个人物在那一瞬间采取行动时,期望他的世界作出一个有益的反应,但其行动的效果却是引发出各种对抗力量。人物的世界所作出的反应要么与他的期望大相径庭,要么比他期望的反应更为强烈,要么二者兼有。 4、人物的世界:内心冲突、个人冲突、个人和外界冲突。 5、鸿沟:故事产生于主观领域和客观领域的相交之处。 6、关于风险:人物欲望的价值尺度与他为实现欲望而愿意承担的风险成正比;价值越大,风险便越大。(局发动了,人物再也回不到从前了。) 7、进展过程中的鸿沟:风险和危难渐次增加,直到故事结束。(故事人物的行动和活动是截然不同的。要让你的人物行动起来。) 8、从里面写到外面。 9、鸿沟内的创造: 转化视点,撬开鸿沟,寻到隐藏的真理。 聚焦于事件导致的反应,人物从中获得的见解。 期望等同于结果,是毫无意义的节拍杀手。 10:故事的材质和能量:故事的材质能源是鸿沟,是断层,是裂隙。 第八章:激励事件 故事的五个组成部分:激励事件,进展纠葛,危机,高潮,结局。 1、故事的世界: 靠什么为生、我的世界政治、仪式、价值观、类型组合、履历、幕后故事、人物设置。 2、作者资格:作者,权威,真实可信。真实可信取决于“讲述细节”。当我们使用少量精选的细节后,观众的想象自然会补充其余部分,以完成一个可信的整体。 5/11页 3、激励事件:激励事件必须彻底打破主人公生活中各种力量的平衡。 激励事件可以是单一的,可以有伏笔,但分晓要马上到来。 主人公必须对激励事件作出反应。 4、故事脊柱:一个主人公欲望的能量形成了故事设计中一个被称为故事脊椎的重要成分(又叫贯穿线或超级目标)。脊椎是主人公为恢复生活的平衡所表现出的深层欲望和所进行的不懈努力。 5、求索:一个事件打破一个人物生活的平衡,使之或变好或变坏,在他内心激发起一个自觉和,或不自觉的欲望,意欲恢复平衡,于是这一事件就把他送上了一条追寻欲望对象的求索之路,一路上他必须与各种(内心的、个人的、外界的)对抗力量相抗衡。他也许能也许不能实现欲望。这便是故事的要义。 6、激励事件的设计:可以是随机或者有因,但主情节必须发生在银幕之上。因为这是个“大钩子”,能在观众的想象中投射出必备场景的形象。 7、激励事件的定位:讲述过程的前四分之一发生。 应该把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尽快引入„„但务必等到时机成熟。 8、激励事件的质量:必须有打破平衡的能力。 9、创造激励事件:然后,让故事走向相反。 第九章:幕设计 1、进展纠葛:故事主体。 2、不归点:故事决不能退缩到性质或力度更弱的行动中去,而必须循序渐进地朝着观众无从想象另一个的最后行动向前推进。 利用想象,记忆和事实研究,创作出比需要的多得多的场景,然后进行提炼,以确保没有重复拖沓。中间没有软肚子。 3、冲突法则:若无冲突,故事中的一切都不可能向前进展。 故事进程中,冲突不能停滞,不能荒诞,不能缺乏意味。 不能照搬教科书,不能刻板描绘自以为的生活。 冲突是生活的本质。生活与终极问题有关。 4、纠葛型对复杂性 只发生于一个层面的冲突为纠葛型。一、人物设置庞大。二、多场地多景点。仅在个人冲突层面上纠葛:肥皂剧。内心纠葛:意识流类型散文作品。 复杂型:发生在所有三个层面上的冲突。 设计相对简单但是复杂型的故事,不要轻易增加人物场景。 5、幕设计:三个重大逆转。 第一幕,二十到三十分钟之间。最后一幕最短,给观众加速感。 第一,幕高潮的增加容易招致陈词滥调。 第二,幕的增加会削弱高潮的冲击力并导致重复感。 6、设计变体: 首先,故事不同型态是根据讲述过程中重大逆转的数目来判定的 第二,故事型态的变化取决于激励事件在故事中所处的位置。 (迟主情节,便要以一个作为伏笔的次情节开端。) 7、假结尾:慎用。 8、幕节奏:避免重复,正负要交替进行。 9、次情节和多情节: 6/11页 次情节可以与主情节的主控思想构成矛盾,从而以反讽丰富影片。 次情节可以与主情节的主控思想构成回响,从而以同一主题的多种变异来丰富影片。 当主情节的激励事件必须推迟时,可能需要一个伏笔式次情节来开始故事的进述。 次情节可以为主情节制造纠葛。 (次情节的处理一定不能喧宾夺主。不能脱离主情节。) 打破常规的唯一原因:为了某种更重要的东西取代它。 第十章:场景设计 1、转折点: 这个场景目标必须是他的超级目标或故事脊椎的一个方面。 转折点的效果是四重的:惊奇、增强好奇心、见识和新方向。 2、自我表达问题:自然地激发愉悦。 3、伏笔、分晓:伏笔要有多意,不要太微妙,也不能太笨拙。观众不同,伏笔深浅也不同。 在这一切中,想象是第一位的,逻辑在其次。 4、情感转变: 表达体验,唤起情感。 首先,移情,其次,知道人物要什么,明白人物攸关的价值是什么。然后,价值改变,打动 情感。 正负交替,回报递减。 感情是基调,但基调不能代替情感。 5、选择的性质:善恶或是非之间的选择根本不是什么选择。 真正的选择是两难之择。两善取其一,两恶取其轻。 只包括对立两方的故事是讲不下去的,三角带来闭合式结局。 在具有同等分量的欲望间选择。 第十一章、场景分析 1、文本和潜文本: 观物不可皮相:事物至少有两个层面,要通过表象反映潜在。 最富激情的时刻必须隐含一个更加深刻的层面。 2、场景分析技巧: 第一步:确立冲突。 第二步:标注开篇价值。 第三步:将场景分解为节拍。 第四步:标注结尾价值并比较开篇价值。 第五步:概述节拍并确定转折点的位置。 第十二章、布局谋篇 1、统一性和多样性:统一是根本,在这个基础上,尽可能地多样。 2、进度:张弛交替。 3、节奏和速度: 节奏是由场景长度决定的。 场景的快速转移,确保观众的兴趣。 高潮放慢速度以强调。 4、表现进展过程: A:社会进展:扩大人物对社会的影响范围。 7/11页 B:个人进展:将动作深深楔入人物的私人关系和内心生活之中。 C:象征升华:使故事意向的象征意义从个别的发展为普遍的,从具体的发展为原型式的。 D:反讽升华:以反讽方式转折进展过程。 1.他终于得到了他一直想要的东西„„但是为时己晚,他已不可能拥有它。 2(他被推到离他的目标越来越远的地方„„结果却发现事实上他已被引导到他的目标。 3(他抛弃了他事后才发现对他的幸福来说不可缺少的东西。 4(为了达到某一目标。他无意中采取了一些恰恰背道而驰的步骤。 5(他采取行动想要毁灭某一事物,结果却适得其反,毁于那一事物手中。 6(他得到了某种他坚信会给他带来厄运的东西,想方设法要摆脱它„„结果却发现那是一份幸福的厚礼。 5、转转换原理:第三要素是用于转换的铰链;是两个场景中共有的东西或两个场景中对立的东西。 第十三章、危机、高潮、结局 1、危机:等于决定。这一两难之境摆在主人公面前,当他与他生活中最强大、最集中的对抗力量进行面对面的斗争时,他必须作出一个决定,要么采取此一行动,要么采取彼一行动,为赢得自己的欲望对象做出最后的努力。 2、高潮中的危机:当主人公采取高潮行动时,如果我们再一次撬开期望和结果之间的鸿沟,如果我们还能再一次割裂或然性和必然性,那么我们可能会创造出一个辉煌的结局,令观众铭记终身。因为一个构建于转折点周围的高潮是一种最令人满足的体验。 A、高潮的定位:高潮的位置取决于高潮动作的长度。一般而言,危机和高潮都是在最后的时刻才发生的,而且发生在同一场景。 B、危机的设计:如果危机之后只是次高潮,可能会耗尽观众的能量。 危机决定必须是一个有意而为的静态时刻。 3、高潮:高潮必须有意义,意生情。意义:从正面到负面或者从负面到正面,或有反讽或无反讽的价值剧变——朝向绝对而又不可逆转的具有最大负荷的价值的摇摆。这一变化的意义可以打动观众的心。 这一动作必须纯粹,不言自明。必须适应故事需要。是想象力的飞跃。 由非重点到重点,达到高潮的堆积。 所有故事结局的关键就是给予观众他们想要的东西,但不是通过他们所期望的方式给予。 快乐的深度和经受的苦难成正比。所以,低落结局并不可怕。因为观众需要的是情感的满足。 结局要不可避免又出乎意料。 4、结局:1、了结故事中的次情节2、展示高潮效果。3。让观众缓口气。 第四部、作家在工作 第十四章、对抗的原理 1、主人公及其故事的智慧魅力和情感魅力取决于对抗力量对他们的影响,应与之相当。 主人公是条战败的狗,只有一次反败为胜的机会。 2、将故事和人物带到线索的终点:一个在冲突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人生体验极限的故事必须依循以下模式来进展:这一模式必须包括相反价值、矛盾价值和否定之否定价值。(不公平,非正义、专制。) 如果天才、手艺和知识等其他一切因素完全相等时,一部作品伟大与否取决于作者对负面的处理。 第十五章、解说 8/11页 1、展示,不要告诉:解说的技巧在于无形。 解说首先是推进冲突,然后才是传达信息。 切勿将观众通过常理便能轻易推断出的已经发生的事情包括在故事之中;切勿向观众传递解说信息,除非缺失的事实会引起迷惑。 解说要把握速度,越重要的越后说。 2、使用幕后故事: 我们只能采用以下两种方法之一来转化场景:要么通过动作,要么通过揭示。舍此别无他法。 强有力的揭示来自幕后故事——人物以前的生活中发生的重大事件,作者可以在危机时刻来披露这些事件,以此创造转折点。 3、闪回: 首先,将闪回戏剧化。 第二,不要采用闪回,除非你已经在观众中创造出想要知道的需要和欲望。 4、梦境序列:梦境是穿着草裙的解说。 5、蒙太奇:一种懒惰的企图。 6、画外音解说:披露解说信息的另一种说法。 画外音的妙用:对照或者衬托。 第十六章、问题和解决办法 1、兴趣问题: 智慧和情感,是长时间抓住观众的关键。 好奇心便是一种意欲回答问题和闭合开放模式的智力需要。 对正面情感的需要,对负面情感的排斥。因为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好人。 创造一个黑暗的背景,反衬主人公的“好” 2、神秘、悬念、戏剧反讽。 在神秘状况下,观众知道得比人物少。 在悬念中,观众和人物知道同样的信息。 在戏剧反讽中,观众比人物知道得更多。 神秘:到底谁是凶手,悬念:结局会怎样,反讽:为什么会这样, 3、惊奇问题: 有两种惊奇:廉价的和真实的。真实惊奇来自于期望和结果之间的鸿沟的突然揭示。这种惊奇之所以“真实”,是因为它随后紧跟着大量的见解,揭示出隐藏在虚构世界表面之下的事实真相。 廉价惊奇是在利用观众的脆弱。 4、巧合问题:可以利用巧合,构建意义。 首先,尽早引入巧合,以给予它充分的时间来构建其意义。 第二,千万不要利用巧合来转折一个结局。这就像是求助于古希腊、罗马戏剧中用舞台机关送出来参与剧情进展的神仙。是剧作家最大的忌讳。 5、喜剧问题: 原来喜剧作家都是愤世嫉俗者,都是受挫的理想主义者。 正剧执迷于内心,戏剧专注外在,如社会。 喜剧是愤怒的反社会艺术。 9/11页 喜剧的设计:喜剧对巧合相对宽容。也鼓励那些和故事无关的噱头。但噱头应该来自自然需要。 6、视点问题: 视点具有两层含义。第一,我们偶尔需要采用人物视点镜头。第二层含义却是指作者的视觉想像力。 A、场景内的视点:导致不同移情人物。 B、故事中的试点:和人物一起度过的时间越多。目睹其选择的机会也就越多。其结果是观众和人物之间更多的移情和情感卷入。(尽量完全从主人公视点构建故事。) 7、改编问题: 小说擅长刻画内心。 戏剧用对白刻画个人冲突。用潜台词刻画内心,相当有限。 电影更擅长表现个人和外界的冲突。靠潜文本表现内心冲突,不如小说有优势。 改编的第一条原则就是:小说越纯,戏剧越纯,电影就越差。 改编的第二个原则:愿意再创造。 8、情节剧问题:为了回避“这个剧本太像情节剧”的指责,许多作家回避写作“大场景”,即感情激烈而强大的事件。相反,他们会去写最小主义的素描,其中几乎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以为那样很微妙。这是一种愚蠢。情节剧并不是夸张表达的结果,而是动机不足的结果。 9、漏洞问题:漏洞的出现,主要是不合逻辑。怯懦的作者企图踢些沙子来掩盖这种漏洞,希望观众不会注意。其他作者则会勇敢地面对这一问题:他们把漏洞暴露在观众面前,然后否认这是一个漏洞。 第十七章、人物 1、心灵虫:人性是唯一不会过时的主题。 2、人物不是真人:是艺术品,是对人性的一个比喻。 人物真相只能通过两难选择来表现。这个人在压力之下选择的行动,会表明他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压力愈大,选择愈能深刻而真实地揭示其性格真相。 人物真相的关键是欲望。欲望的后面是动机。动机的产生不会很单一。 3、人物维:维是指矛盾:无论是在深层性格之内(负疚沉重的野心)还是在人物塑造和深层性格之间(一个魅力四射的小偷)。这些矛盾必须是连贯一致的。把一个人通篇塑造成一个好人,然后在一个场景中让他去踢一只猫,并不能增添这个人物的维。主人公必须多维,才能吸引读者。 4、人物设计:在塑造人物上,配角必须为主角服务。不可太夺彩,不要把小角色写得比必要的有趣,从而导致虚假预期。 5、喜剧人物:喜剧人物的特点是盲目执迷,人物自己看不见的执迷。一旦看见,喜剧就结束了。 6、写作银幕人物的三个诀窍: 1(为演员留有余地。 2(热爱你的所有人物。坏人,在作者心中,应该是“挣扎度日”的人。但要拉开一定距离审视。 3(人物就是自知。观察是塑造人物的源泉, 第十八章、文本 1、对白:对白不是对话。 10/11页 银幕对白有日常谈话的形式,但内容超越寻常谈话。简约,有方向性、目的性。“言若常人,思若智者。”对白要易听懂,不要太夺彩。 长话短说,互动。 悬念句:意义放在结尾。 无言的剧本:最后加上对白,对白能省则省。 2、描写: 让读者翻阅稿纸时,感到有一部影片在他们的想象中流动。 现在时刻中的生动动作(要尽量具体,不要含糊。) 3、形象系统:作为诗人的银幕剧作家(每项外延都是有内涵的。所以,慎重。) 形象系统是一个主题策略,是植入影片中的一个意象范畴,从头至尾连贯一致而又不无变化地在声画中反复出现,但要作为一种潜在的交流以微妙的方式来增加审美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可以有几重) 4、片名:一部影片的片名是用以“定位”观众的市场营销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使观众对即将来临的体验有一个切实的心理准备。 题目应该指向人物,背景,主题,类型。 第十九章、作家的创造方法 1、挣扎型作家:从外到里的写作。 2、成功性作家:从里到外的写作。步骤大纲、处理台本、银幕剧本。
《畅销作家写作全技能》
目录 PART1 讲 座 第一课 以写作为生意味着什么 第二课 掌握第一人称的写法 第三课 如何塑造形象鲜明的角色 第四课 对话部分的秘密 第五课 如何设计情节 第六课 小说需要“刺” 第七课 锤炼文字和精心描写 第八课 挑战长篇小说 第九课 描写强烈的情感 第十课 出道后如何继续生存 PART2 学生作品讲评 课题A 写结局“反转”的故事 课题B 写“自己想写的世界” 课题C 写含有“蔷薇”和“旧建筑”的故事 课题D 主题创作赛——描写“恐惧”的情绪 后记
写作手法
写作手法指写作中使作品更好的艺术表现手法,包括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写作手法属于艺术表现手法(即: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也含表达手法(技巧)),常见的有:夸张,对比,比喻,拟人,悬念,照应,联想,想象,抑扬结合、点面结合、动静结合、叙议结合、情景交融、衬托对比、伏笔照应、托物言志、白描细描、铺垫悬念、正面侧面比喻象征、借古讽今、卒章显志、承上启下、开门见山,烘托、渲染、动静相衬、虚实相生,实写与虚写,托物寓意、咏物抒情等。表达方式就是常见的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 基本信息 叙事时间 顺叙法 倒叙法 插叙法 补叙法 分叙法 详叙法 略叙法 情感表达 直接抒情法 间接抒情法 议论文体 先叙后议法 先议后叙法 夹叙夹议法 叙事线索 以物为线索 以人为线索 以思想变化 以中心事件 说明总括 写生法 转动法 剥笋法 拟人法 化动法 说明法 运用“五觉”法 借物抒情法 托物言志法 物品自述法 三江并流法 建筑说明 远眺近看法 内外结合法 移步换景法 说明介绍法 环境衬托法 植物说明 彩笔描绘法 远近结合法 时序变换法 生长变化法 展开联想法 突出重点法 对照比较法 赞美颂扬法 动物说明 静态素描法 总分结合法 特征举例法 特征说明法 重点突出法 成长变化法 实验证明法 群体描写法 现场目击法 动物自述法 议论抒情法 景物衬托法 景点说明 季节特征法 随时变化法 日内变化法 定点换景法 定景换点法 移步换景法 围绕中心法 分类描写法 借景抒情法 辨析总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