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普心】5 群体心理及行为
5 群 体 291
群体
群体
特征
有共同的活动目标、有一定的结构、成员在心理上有依存关系和共同感
功能
社会功能与个体功能
心理
反映群体社会状况的共同或不同心理状态与倾向。
分类
构成原则
正式群体
①正式文件明文规定。 ②成员有固定的编制、明确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分工
非正式群体
①积极型、消极型、娱乐型和破坏型 ②特点:群体内部的一致性;情感依赖性;有领袖人物
发展水平
松散群体
时间和空间上接近 eg:电影院、公交车
联合群体
集体
①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②严密组织起来的有纪律、有心理凝聚力(吸引力)的群体。
内心倾向 行为动机
实属群体
参照群体
个体在心理上“向往”的群体。
影响
社会助长(社会促进)
与他人一起活动或有他人在场时,行为效率提高的现象。 eg:啦啦队助威
社会干扰(社会抑制)
活动效率下降
eg:因监考老师在身边想不起答案
社会惰化(社会逍遥)
几个人做的是同一件事情,本身没想把事情做好。 eg:三个和尚没水喝
社会标准化倾向(谢里夫)
群体中人员在完成速度和质量上有渐趋一致的倾向
利他行为
①不期待任何回报,出于自觉自愿的助人行为。 ②特点:自愿性、利他性、无偿性、损失性
侵犯行为
有意伤害他人。特点:外显性、有意性、伤害性
去个性化
费斯汀格
①个体湮没在群体之中,难以意识到自己的价值和行为,自制力变得很低。 ②结果导致人们加入到重复的、冲动的,甚至是破坏性的行动中去。 ③特征:成员的匿名性、责任分散、相互感染
从众
自愿和别人保持一致 eg:入乡随俗
服从
权威、不是自愿的
社会知觉
社会刻板印象
一群人,群体推及个人
性别、职业、地域
晕轮效应(光环效应)
一个人
一好百好、爱屋及乌
首因效应
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
eg:车站送别
投射效应
eg:以己度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标签作用
eg:新班主任对学生的看法会受到原班主任看法影响。
霍桑效应
意识到自己正在被观察时,就会刻意去改变一些行为或言语表达
人际关系
①心理成分——认识、情感、行为
②课堂里的主要人际关系——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
③三维理论(美国·舒茨)——包容需要、支配需要(控制)、感情需要
【普心】第五章 群体心理及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