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催乳师
催乳师的思维导图,针对宝妈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产后涨奶、少奶、乳管堵塞、急性乳腺炎等乳房问题。
编辑于2023-07-18 20:35:38 广东催乳师
行业了解
服务行业
自我定位
自身素养
诚信守信
尊重认可
礼仪形象
要有三心
专业素养
扎实的理论知识
专业的实操技能
第一课
整体认识
针对宝妈在哺乳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解决产后涨奶、少奶、乳管堵塞、急性乳腺炎等乳房问题。
乳房结构
皮肤、乳头、乳晕、乳孔、输乳管窦、输乳管、悬韧带、乳腺小叶、腺泡等。
副乳
没有退化完全形成的
母乳喂养
母乳营养
水分
完全可以满足6个月内宝宝的需求
蛋白质
乳清蛋白更易被宝宝消化吸收
脂肪
含脂肪酶有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乳糖
对婴儿大脑发育有促进作用、也有助于宝宝的消化吸收
矿物质
含有丰富的钙、铁、锌、哂等且比例合适易于吸收消化
对宝宝的好处
增强免疫力
增进母子感情,促进智力发育
不易引起过敏
促进肠道内有益菌群的生长
对宝妈的好处
有助于产后恢复体形
经济,方便,绿色,环保
有效降低乳腺癌、卵巢癌的发生
有助于推迟再次妊娠
缓解压力、减少产后抑郁
促进子宫复旧
第二课
泌乳分期
泌乳一期
称为初乳,孕期16-22周出现至产后48小时
建议产后尽快做三早
早接触
早吸吮
早开奶
泌乳二期
产后3-8天
催乳素的上升奶量开始增加,做好生理性涨奶的处理
泌乳三期
产后9天到断奶
乳汁移出多少产多少,乳汁蛋白抑制因子可调节泌乳量
泌乳原理
宝宝吸吮通过神经末梢传递信息到大脑脑垂体同时下达命令释放出泌乳素和催产素,先由泌乳素指挥乳腺腺泡产乳,再由催产素推送乳汁,产生奶阵(也叫乳腺管喷乳),同时刺激子宫收缩。
喷乳反射
乳房发涨,麻麻的,有被刺的感觉,听到宝宝大口咽奶
刺激奶阵:1.尽量多做肌肤接触。2.适当的刺激乳头、乳晕。3.让宝妈做自己喜欢的事,保持心情愉悦。4.适当使用吸奶器。5.手法。
哺乳姿势
摇篮式
这种是最普通最常见的哺乳姿势
橄榄球式
双胞胎、乳头扁平凹陷、剖腹产、舌系带短
交叉式
乳头扁平凹陷
半躺式
一般用于早接触或宝妈产后不方便
侧躺式
睡觉时或者喂夜奶
含乳姿势
上下嘴唇外翻
含入下乳晕比上方多
下巴紧贴乳房
鼻子没有堵住
耳朵与肩峰成一直线
第三课
普通涨奶
症状
乳腺通畅、乳汁可以顺利流出、因没及时排出容易淤积成块、有疼痛感和沉重、变硬
应对方法
按需喂养,但不能频繁
如果涨痛厉害时可以适当挤一些,但不能排空,缓解不适既可
涨奶速度很快,可以冷敷乳房,避开乳头乳晕
浦公英、卷心菜、土豆片、仙人掌、毛巾蘸常温水
生理期涨奶
时间特征
一般发生在产后48-72小时,催乳素的增加,腺泡分泌乳汁,毛细血管扩张,淋巴液增多造成乳腺腺体肿胀,也叫乳房水肿。双侧乳房疼痛难忍,不能触碰,乳晕变硬乳汁少,不能排出,严重时发烧。
原因
胎盘娩出,黄体素下降,催乳素上升,奶量开始增加
淋巴液,组织液,血液共同参与,造成乳房水肿
喂奶情况的影响
早开奶可以为稳定的母乳喂养提供良好的保障
处理方法
找出原因
了解宝妈的具体情况,了解宝宝的具体情况
了解宝妈的具体情况,了解宝宝的具体情况
心理预期
这是大都数宝妈都会经历的一个生理性涨奶期,一般两到三天会过去,我会做些手法处理,我的手法是无痛,轻柔,高效的,你不用担心,这种症状很快会过去
处理方法
手挤奶、冷敷、吸奶器、处理后让宝宝吸吮
后期配合
教会宝妈冷敷的方法,以及正确的哺乳姿势和宝宝的含乳姿势
不要过度排空,不要大力按摩乳房,尽量避免使用吸奶器
保证足够的休息和睡眠,保持良好心情
乳腺增生
不会影响喂奶和奶量
情绪不好,不良生活习惯,营养不均衡,服用雌激素药品、内分泌失调
第四课
乳头疼痛问题及处理方法
一、宝妈哺乳姿势不当,宝宝含乳姿势不对
调整正确的哺乳和含乳姿势,疼痛能很快缓解
喂奶次数不能过于频繁和时间不能过长
二、乳头混淆
多进行母子肌肤接触
不建议使用奶瓶喂养
不能母乳喂养的情况,采取勺喂,乳盾以及乳房加奶器协助
如果是奶嘴与乳头软硬度问题,喂奶前做压舌训练、每天3-5次,三天见效
三、宝宝口腔结构问题
舌系带短
影响
含乳困难或容易脱落,造成喂奶时间长无效吸吮吃不饱乳头疼痛,损伤,堵奶,感染
处理方法
用交叉式,半躺式或棷榄球式喂奶
做好心理预期,造成疼痛破损时擦高度羊脂膏或乳房膏
宝宝吃奶效率低,未吃饱时要及时补奶
如果情况严重,有技巧跟客户沟通,就医处理
唇系带短
原因
大部分是上唇系过知过紧,上唇无法外翻不能包裹乳头及大部分乳晕
处理方法
用交叉式,棷榄球式喂奶
借助手将宝宝上唇外翻,如果能停留时间长,一般不需处理
外翻很快回缩,乳头不适有破损,有技巧地跟客户沟通、就医处理
高腭弓
上唇牙齿内硬腭区过高
处理方法
建义用半躺式(最佳哺乳姿势)、棷榄球式喂奶
喂养困难时可以尝试乳盾,未吃饱时及补奶
下颌后缩
建议用半躺式,橄榄球式
四、宝妈自身原因
乳头皲裂
原因
分娩后未能正确掌握喂哺技巧,吸吮不正确
一次喂养时间过长,频繁喂养
过度使用肥皂,酒精等刺激物品清洗乳头
宝宝过度含乳睡觉、强行拔出乳头
预防
正确哺乳姿势和含乳姿势
不要含乳睡觉,不要强行拔出乳头,乳房容易变形下垂。轻轻按压宝宝嘴角或用小指腹从嘴角向嘴里伸一点按压
穿哺乳宽松内衣和胸罩,哺乳前后,均挤出少许乳汁在乳头和乳晕上。
不宜过度清洁,使用刺激物品。
调整喂养时间过长,过于频繁。
正确使用吸奶器
乳头扁平凹陷
多半是先天畸形,向内凹陷,由于乳头及乳晕内的平滑肌发育不良所致
处理方法
跟客户沟通、做好预期,破损后擦羊脂膏或经霉素软膏
孕期不用干预,比如吸奶器吸法,引起宫缩容易流产
出生后采用半躺式肌肤接触及时做三早,引导宝宝自主含乳
喂奶前可用手把乳头拉出或用吸奶器吸出,用三明治法给乳房塑形,用棷榄球式或交叉式喂奶
实在含不上也不要给奶瓶奶嘴,必要时用勺喂或杯喂
乳头疼痛厉害,吃不上可以借助乳盾
吸引法,用乳头矫正器吸引乳头数次,利用其负压促使乳头膨出
大乳头
如果是先天性,做好预期,如果是怀孕期引起的,在宝宝出生一个星期会慢慢变小,有破损擦羊脂膏或红霉素膏
一般建议坐着喂养
适当挤压乳房帮助宝宝吃奶
未吃饱时要及时补奶
延展性差
乳房弹性不好
做好预期,破损擦羊脂膏或红霉素膏
雷诺氏
原因
血管神经功能紊乱所引起的小血管收缩,乳头出现发青、发紫、发白现象
诱发因子有寒冷、压力、情绪、感染、含乳不良等
频繁乳头疼痛,或喂完奶后出现疼痛,喂奶时不痛
身体放射性疼痛,腋下及后背疼痛
处理方法
注意乳头保暖,保持好心情,手掌搓热后捂热乳头,局部贴暖宝宝或用吹风机吹热毛巾热干敷,穿哺乳内衣保暖
如果是含乳不当造成的皲裂破损,注意相应对策调整,严重都就医
平常可以涂抹棷榄没或菜籽油轻柔按摩,加强局部血液循环
五、吸奶器的问题
使用情况
早期母婴分离
上班背奶
奶量过多
使用方法
吸奶前清洁双手,确保奶器已消毒,安装正确
40度温水热敷乳房3-5分钟,避开乳头乳晕,针对少奶的妈妈
放松身体向前微倾,将吸奶器的喇叭罩杯与乳房紧贴
用吸奶器进行泌乳,选择符合自身的吸力进行吸奶
吸奶的原则是,单侧10分钟左右(两边控制在25分钟以内)、双边电动10-15分钟
过程有疼痛感时停止吸奶
将吸好的母乳储存在干净密封的奶瓶或储奶袋中
乳头疼痛、破损是否停喂
根据实际情况跟客户沟通后选择,同时告知每种选择的风险
二尖瓣狭窄合并心房颤动时最常见
子主题
告知宝妈怎么把乳头撤离出来
可以擦药帮助修复乳头,百多邦好的最快,也比较容易擦干净,红霉素是油性,用温水洗
第五课
真奶少
宝妈的原因
乳腺组织发育不良
宝妈曾做过乳房手术
宝妈有激素类的问题
生产情况导致体内激素紊乱
哺乳含乳姿势不对,或喂养次数少等
产后开奶不及时引起的乳腺堵塞
产后情绪压力,休息不好
宝妈因乳头受伤,破皮,皲裂等怕痛,而减少哺乳次数
产后过早过多地喝下奶汤,堵塞乳腺管,不利母乳分泌
宝宝的原因
吸吮效率低,无效吸吮多
有口腔结构问题
宝宝有心脏问题
早产儿,低体重儿
宝宝出生后过早使用奶嘴,引起乳头混淆
宝宝黄疸较重,或生病,活力下降,吸吮能力降低
生产过程影响,比如产程过长,剖宫产等
假奶少
泌乳延迟
喝适量下奶汤、心情愉快,增加喂养奶次,热敷,泡脚,乳腺疏通手法,注意休息,调整正确喂养姿势
喂养不当
调整喂养姿势,增加母乳输出次数,调补奶量10-12次以上,宝宝吃奶效率不好时要手挤奶,口腔问题要给予相对应的解决方案,记录大小便次数和体重,有问题及时调整,后期配合
吃吃停停
15-20分钟停止喂养,尽量补足一次喂饱,减少喂奶次数和缩短一次喂奶时间(10-15分钟一边),宝妈定时挤奶,拔河训练,可以测宝宝的吸力,还可以训练吸力,吃下奶汤,豆奶制品。
奶量评估
产后5天判断,正常每天奶量是可以满足宝宝需求,前两三天不均匀是正常现象
每次喂奶时奶阵的次数,挤奶时奶阵的敏感度,吸奶器吸出的量
宝妈的涨奶一般1-2小时
宝宝的大小 便次数和体重增长
第六课
乳管堵塞
原因
饮食油腻
奶量过多、乳汁没有完全排出
喂奶姿势不对,宝宝吃奶效率低
长时间没有喂奶,突然改变喂奶次数或突然断奶
宝妈自身问题:乳汁浓稠,压力过大或体质问题.
意外压迫乳房:如长期系安全带,背小孩
长时间同一种哺乳姿势
衣服过紧
情绪不好
解决
手挤出乳汁:如果疼痛厉害,先做冷敷
硬块位置频繁有交的吸吮
让宝宝先吸吮疼痛的那一侧乳房
调整好能让下巴对的肿块位置的哺乳姿势
小白点与小白泡
小白点
在乳头表面,硬籽的颗粒状,
原因
宝妈的体质
长期补钙,饮水少
饮食油腻,摄入脂肪过多
乳汁淤积,堵塞乳孔
宝宝含乳姿势错误
细菌性感染引起
手法处理
温水兑白醋:一泡,40度温水,温水10:1白醋,泡5.10分钟(皮厚程度定时间)二擦:医用无菌纱布,一只手按着乳头颈部,另一只大拇指顺时针推三挤:手挤奶,利用奶阵喷力冲出来四吸:宝宝吸吮时吸出来
做好预期:您不用担心 ,我马上给你做手法,很快就能得到缓解
白点处有磨损溃疡的建议擦经霉素软膏或不间断擦羊脂膏
如果乳房无堵奶,不疼,就不要刻意挤出来,
不能挑破,以防感染
小白泡
像保鲜膜覆盖住整个乳头表皮
原因
频繁使用吸奶器
宝宝含乳过浅致摩擦造成
频繁喂奶导致乳头过度磨损
手法处理
同小白点一样的方法
第七课
乳腺炎
症状
概念:常发于哺乳期,特别是产后头了个月,由于乳腺管阻塞,乳汁淤积,意外压迫,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非哺乳期也有可能会发生,一般3-7个的疗程,奶量会变少,通常14天左右恢复。
寒战,高热,流感样症状及全身酸痛
乳房肿胀,疼痛甚至脓肿,严重者乳房剧痛,腋窝淋巴结肿胀和疼痛
会反复,疼痛部位会出现红肿热痛
原因
乳汁淤积未能及时排空,大力按揉引起的乳管堵塞
宝宝吸吮乳头致乳头皲裂,先天乳头凹陷,继发细菌感染
产后自身抵抗力降低,育儿疲惫,乳汁丰富,引起乳管堵塞
穿过紧的内衣,影响乳房的血液循环,容易引发乳腺炎
不注意个人卫生,引起细菌感染
产妇饮食过于油腻,乳汁过稠
哺乳姿势不当,长时间压迫
治疗方法
定期排出乳汁,减轻疼痛和发烧
冷敷,可以手挤奶,但不可做手法处理
喝蒲公英,野菊花水或多喝水,充分休息
乳头有伤口擦羊脂膏或经霉素软膏
有细菌感染的要遵医嘱
后期配合。(注意,化脓性乳腺炎,及时就医,可能需要做手术切开引流,这时需要由医生决定能否继续喂养)
积极预防
坚持正确喂奶姿势,避免堵奶
乳房发生感染要及时治疗,遵医嘱疗程治疗
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过度,不做重体力,提高免疫力
心情愉快,家人关怀
忌让婴儿含乳睡觉,合同佩戴合适的哺乳胸罩,定时排出乳汁,做好乳房护理
乳腺炎还能继续哺乳吗?
可以,母乳喂养是预防和治疗乳房肿胀,乳腺炎及乳房感染的最好办法,即使发烧了也可以继续哺乳,但要注意补充水分,防止脱水虚脱,按正确方法治疗,乳腺炎很快就可以治愈,如果采取方法不当,可能导致化脓性乳腺炎。肿块超过48小时未消,建议通过B超或彩超检查。
乳腺化脓
1.过度热敷2.暴力按揉3.不良情绪4.饮食不合理5.不注意乳房卫生6.乳头内陷,乳腺管堵塞,及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炎症性反应
回奶
断奶时间
没有最合适的时间,没有季节区分
宝宝宝妈做好准备就可以断奶了
宝宝宝妈做好准备就可以断奶,没有季节区分
WHO建议纯母乳喂养6个月,6个月后添加辅食,继续母乳喂养到两岁或以上
避开孩子不舒服时期(生病,长牙,需要安全感的时候)
断奶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看宝宝和宝妈各自的适应)
断奶不要跟孩子分开或者分床分房睡觉
断奶指导
一岁以内宝宝离乳:营养需求
营养问题:以奶为主,考虑给宝宝吃什么奶,宝宝是否愿意接受?宝宝是否会过敏?以怎么的方式吃奶
减少喂奶的次数:大概三天左右减少一次哺乳,从最容易的那顿入手,再断夜奶,吃母乳的宝宝基本都有奶睡的习惯,最能断的是夜奶,可以给宝宝吃音乐,讲故事,读卡等转移宝宝的注意力。
足够的关爱:注意观察宝宝是否适应这样的变化,并给宝宝足够的额外关爱,替代哺乳时母子间的亲密感情{比如玩游戏)
一岁以上宝宝离乳:情感需求
首先考虑宝宝情感需求可以讲《奶精灵的奇幻之旅》的故事
减少喂奶的次数
减少的那顿母乳用其他食物或牛奶替代,或用其他事情分散宝宝的注意力,延后哺乳
自然离乳:尊重差异
哺乳2.5-7年,是人类宝宝应该达到的时间,自然离奶是让孩子自己决定什么时候断奶,让他以自己的步调成长,以自己的时间表来离乳,孩子之间个体差异很大,自然离乳的时间也不一样,所有的孩子最终都会离乳
宝宝拒绝断奶:1.心态平和,不要过于焦虑,心理暗示这个阶段一定会过去2.避免一些暗示孩子哺乳的做法,让宝宝玩游戏等3.不要刻意躲开宝宝,要更多的给宝宝爱意,拥抱,多陪孩子玩4.逐渐停止早起或睡前哺乳
断奶的注意事项
涨奶严重时,应推迟减少喂奶次数的时间,或者适当挤一些乳汁
断奶通常要7-15天,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外敷:芒硝,内服:维B6,炒麦芽,山楂煮水,有回奶效果(对宝宝不影响)
穿哺乳文胸
回奶
不要排空以免分泌更多的乳汁,以乳房不胀痛为度,不要刺激乳头,如有硬块,要排硬块处的乳汁,嘱咐宝妈冷敷乳房(也可外敷芒硝),饮食清淡。1.奶水<40ML时,成分开始像初乳,剩下乳汁在乳房内的吸收约为42天,具体时间因人而异2.乳房里的乳汁不会变质,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3.不需要排残奶注:当乳汁的颜色带血丝或脓性就需要就医。正常颜色是呈淡黄色
第八课
产后抑郁
原因
也叫产后忧郁,指产妇在产褥期发生的一种抑郁症,发生分娩后4-6周,可在3-6个月自行恢复,严重的也可持续1-2年,再次妊娠有20%-30%的复发率。母体激素水平发生巨大的变化,荷尔蒙骤然下降,角色变化,生活与精神压力,同时生产时的巨大体力消耗、疼痛与精神创伤等,母亲疲劳、失眠、有的出现丧失信心,紧张、焦虑等心理反应,进而产生抑郁。家庭精神病史,孕产期不良生活事件,婴儿健康状况不佳,个人情绪不稳定等。
抑郁对婴儿的影响
产后抑郁导致乳汁不足,影响婴幼儿的生长发育,研究表明:泌乳、排乳受情绪影响很大,如果产妇紧张忧郁则泌乳均受限制。
产后抑郁可能造成母婴连接障碍,即母婴关系有受影响,出现母亲可能拒绝照管婴儿,厌恶婴儿等相处不融洽的现象。
严重症状需就医
1.抑郁症状明显,严重干扰日常生活和无法照看婴儿。2.感觉极度疲倦和严重失眠。3.感到绝望和无助。4.感到失落,没有动力,对自己和家庭失去兴趣。5.有想要伤害婴儿的冲动和不想照看婴儿。6.自杀倾向。
调节方法
1.焦点转移法。2.主动求助法。3.自我欣赏法。4.放松充电法。5.倾诉宣泄法。6.行为调整法。7.食物治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