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汽车的基本构造
汽车的基本构造:主要发动机,底盘,车身,电气设备构成。发动机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从而转变为机械能。
编辑于2023-07-24 16:11:28 广西壮族自治区汽车 的基本构造
I. 发动机
作用
1||| 是为汽车提供动力的装置
2||| 是汽车的“心脏”,影响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和环保性
3||| 是一个能量转换机构,即将汽油(柴油)或天然气的热能,通过在密封汽缸内燃烧气体膨胀,推动活塞做功,从而转变为机械能
类型
按燃料(点燃方式)分
汽油发动机(点燃式)
柴油发动机(压燃试)
按照汽缸数目分
单缸发动机
多缸发动机
按照冷却方式分
风冷式
水冷式
按照行程分类
二冲程发动机
四冲程发动机
按照进气系统分
增压式发动机
非增压式发动机
组成
I. 两大机构
一、 曲柄连杆机构
作用
1||| 将气体的压力变为曲轴的转矩
2||| 将活塞的往复运动变为曲轴的旋转运动
3||| 把燃烧作用在活塞顶上的力转变为曲轴的转矩,以向工作机械输出机械能.
基本组成
i. 机体组:气缸体、气缸垫、气缸盖、曲轴箱、汽缸套及油底壳
ii. 活塞连杆组:活塞、活塞环、活塞销、连杆
iii. 曲轴飞轮组:曲轴、飞轮、扭转减振器、平衡轴
二、 配气机构
作用:
1||| 按照发动机每一气缸内所进行的工作循环和点火顺序的要求,定时开启和关闭各气缸的进、排气门
2||| 使新鲜的可燃混合气(汽油机)或空气(柴油机)得以及时进入气缸,废气得以及时从气缸排出
3||| 在压缩与作功行程中,关闭气门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基本组成:
i. 气门组:气门、气门导管、气门座、气门弹簧
ii. 气门传动组:凸轮轴、正时齿轮、挺柱及其导杆,推杆、摇臂臂和摇臂轴等
II. 五大系统
一、 燃料供给系统
作用
1||| 根据发动机运转工况的需要,向发动机供给一定数量的、清洁的、雾化良好的汽油
2||| 与一定数量的空气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
3||| 储存相当数量的汽油,保证汽车有相当远的续驶里程
基本组成
i. 进油
汽油箱、汽油滤清器、汽油泵、油管、燃油压力调节器、喷油器、燃油表
ii. 供气
空气滤清器、空气流量计、进气压力传感器、节气门体、进气歧管、排气管、消声器
二、 点火系统
柴油机无点火系统
作用
按照各缸点火次序,定时地供给火花塞以足够高能量的高压电(大约15000~30000V),使火花塞产生足够强的火花,点燃可燃混合气
基本组成
蓄电池、火花塞、高压线、高压线圈、分电器、点火开关
三、 起动系统
作用
通过启动机将蓄电池的电能转换成机械能,启动发动机运转
基本组成
蓄电池、起动机
四、 冷却系统
作用
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以防止发动机过热
使发动机尽快升温,并使其保持恒温。
基本组成
散热器、膨胀水箱、节温器、水管、水泵、冷却风扇等
五、 润滑系统
作用
1||| 润滑
2||| 冷却
3||| 清洗
4||| 密封
5||| 防锈
基本组成
油底壳、机滤器、机油泵、限压阀、机油滤清器、旁通阀、油道等
II. 底盘
作用
1||| 支承、安装汽车发动机及其各部件、总成
2||| 成形汽车的整体造型
3||| 并接受发动机的动力,使汽车产生运动,保证正常行驶。
基本组成
I. 传动系统
作用
将发动机发出的动力传递给驱动轮,并具有减速增矩、变速、倒车、中断动力、轮间差速和轴间差速功能
布置形式
FF前置前驱
FR前置后驱
RR后置后驱
MR中置后驱
类型
(1) 机械式传动
(2) 液力传动
(3) 液压传动
(4) 混合动力传动
基本组成
离合器
作用
1||| 使发动机与传动系统逐渐结合,保证平稳起步
2||| 暂时切断发动机与传动系统的联系,便于换挡
3||| 限制传递扭矩,防止传动系统过载
类型
(1) 摩擦式
(2) 液力变矩器(液力耦合器)
(3) 电磁离合器
组成
以膜片弹簧式为例
i. 主动部分
飞轮、离合器盖、压盘
ii. 从动部分
摩擦片、从动轴
iii. 压紧机构
膜片弹簧
iv. 操纵机构
离合器踏板、分离杠杆等
类型
机械式
液压式
助力式
变速器
作用
1||| 实现变速、变矩
2||| 实现倒车
3||| 实现动力传递中断
类型
(1) 手动变速器
二轴式
三轴式
(2) 自动变速器
机械式自动变速器(AMT)
液力自动变速器(AT)
无级变速器(CVT)
双离合器变速器(DSG)
组成
i. 手动三轴式
壳体
传动组件
输入轴、输出轴、齿轮、同步器等
操纵机构
换挡杆、拨叉
ii. AT液力自动变速器
液力变矩器
泵轮、导轮、涡轮、锁止离合器
机械传动装置
行星齿轮机构
行星齿圈、太阳轮、行星轮、行星架
换挡执行元件
离合器、制动器、单向离合器
控制系统
动力源(油泵)
执行元件(电磁阀)
阀体总成
控制单元
万向传动装置
作用
连接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变速器输出轴和主减速器的输入轴,并保证在两轴之间的夹角和距离经常变化的情况下仍能可靠地传递动力
组成
万向节
传动轴
中间支承
驱动桥
作用
1||| 讲述增扭
2||| 改变动力传递方向
3||| 分配动力到驱动轮
4||| 使汽车行驶时左右驱动轮可以差速转动
组成
主减速器
差速器
半轴
桥壳
II. 行驶系统
作用
1||| 将汽车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构成一个整体,车架支撑汽车的总重量
2||| 接受传动系统的动力,通过驱动轮与地面的作用产生牵引力,使汽车正常行驶
3||| 缓和不平路面对车身造成的冲击,减弱汽车行驶中的振动,保持行驶的平顺性
4||| 与转向系统配合,保证汽车操纵的稳定性
基本组成
车架
作用
1||| 支撑、连接汽车各零部件、总成
2||| 承受车内、外各种载荷
类型
(1) 边梁式车架
(2) 中梁式车架
(3) 综合式车架
(4) 承载式车身(无梁式车架)
车桥
作用
支撑汽车大部分重量,并将车轮的牵引力或制动力以及侧向力经悬架传给车架
类型
(1) 转向桥
(2) 转向驱动桥
(3) 驱动桥
(4) 支撑桥
车轮
作用
支撑汽车车体重量
缓和路面不平引起的冲击力
接受和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
类型
(1) 辐板式
(2) 辐条式
组成
轮毂
轮辋
深槽式
平底式
可拆卸式
轮辐
轮胎
作用
1||| 承受汽车的重力
2||| 与悬架一同缓和汽车行驶所受的冲击,衰减由此产生的振动,保证汽车行驶的驾乘舒适性
3||| 保证车轮和路面基础具有良好附着性。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保持汽车行驶的稳定性
组成
胎冠、胎肩,胎侧,胎体和胎圈等
类型
(1) 按胎体结构分
实心胎
充气胎
按胎内空气压力大小可分
高压胎
低压胎
超低压胎
(2) 按胎面花纹分
a. 普通花纹轮胎
b. 越野花纹轮胎
c. 混合花纹轮胎
(3) 按帘布层结构分
斜交轮胎
带束斜交轮胎
子午线轮胎
轮胎规格参数
常见品牌
普利斯通 日本
邓禄普 英国
凡世通 日本
固特异 美国
韩泰 韩国
锦湖 韩国
米其林 法国
倍耐力 意大利
悬架
作用
1||| 连接车轮与车身的机构,对车身起支撑和减振的作用
2||| 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力,并且缓冲由不平路面传给车架或车身的冲击力,减弱由此引起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能平顺地行驶
组成
弹性元件
钢板弹簧
空气弹簧
个别高级轿车则使用
螺旋弹簧
扭杆弹簧
现代轿车悬架系统的弹性元件多采用
导向机构
减振器
类型
(1) 主动悬架
概念定义
在普通悬架系统中附加一个可以控制阻尼作用力的装置,可以根据车辆的运动状态和路面情况适时调节悬架的刚度和硬度
组成
i. 执行机构
ii. 测量系统
iii. 反馈控制系统
iv. 能源系统
案例
比亚迪汉DiSus-c智能电控主动悬架系统
宝马7系-智能空气悬架系统
(2) 被动悬架
i. 独立悬架
a. 麦弗逊式悬架
b. 双叉臂悬架
c. 多连杆悬架
ii. 非独立悬架
平行钢板弹簧式悬架
iii. 空气悬架
空气悬架
iv. 半独立悬架
扭力梁式半独立悬架
III. 转向系统
作用
保证汽车能按照驾驶员的意愿进行直线或转向行驶
基本组成
i. 转向器
功用
将转向盘的转动变为齿条轴的直线运动或转向摇臂的摆动,降低运动速度,增大转向力矩并改变其传动方向,即减速增矩
类型
线位移,如齿轮齿条式转向器
角位移,如循环球式转向器、曲柄指销式转向器等
ii. 转向操纵机构
功用
将驾驶员转动转向盘的操纵力传给转向器
组成
转向盘、转向轴、转向管柱等组成
iii. 转向传动机构
功用
将转向器输出的力和运动传给车轮(转向节)并使左、右车轮按一定关系进行偏转
组成
转向摇臂、转向节臂、转向直拉杆、转向横拉杆、转向左右梯形臂
类型
(1) 机械式液压助力转向系统
(2) 电子式液压助力
(3) 电动式助力
IV. 制动系统
作用
1||| 使行驶中的汽车根据驾驶员的操作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
2||| 使已停止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
3||| 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基本组成
操纵机构
制动器
鼓式制动器
由制动轮缸、制动蹄、制动鼓、摩擦片及回位弹簧等组成
盘式制动器
也称“碟刹”
由制动盘、制动钳、摩擦片、分泵、油管等组成
类型
(1) 按其不同作用可分
行车制动系统
使行驶中的汽车速度下降甚至停车
驻车制动系统
使已停驶车辆驻留原地不动
应急制动系统
在行车制动系统失效情况下保障汽车仍能实现减速或停车
辅助制动系统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辅助行车制动系统下降车速获维持车速稳定,但不能紧急制停
(2) 按操纵能源分
人力制动
动力制动
伺服制动
(3) 按制动能量传输方式分
机械式
液压式
气压式
电磁式
III. 车身
1.车身壳体
类型
按车身承载方式分
(1) 承载式
没有独立车架
(2) 非承载式
有独立的车架,车身与车架用弹簧或橡胶垫等弹性元件柔性连接
(3) 半承载式
有独立的车架,车身与车架焊接或用螺栓固定刚性连接
组成
车身壳体通常还包括在其上敷设的隔音、隔热、防振、防腐、密封等材料及涂层
2.车门
3.车身外部装饰件
前、后保险杠等
4.车内部装饰件
5.车身附件
门锁、门铰链、玻璃升降器、各种密封件、风窗刮水器、风窗洗涤器、遮阳板、后视镜、拉手、点烟器和烟灰盒等
6.车身内部的通风、暖气、冷气以及空气调节装置
7.座椅
8.其他
安全带、头枕、气囊以及汽车碰撞时防止乘员受伤的各种缓冲和包垫装置
IV. 电器设备
电源系统
蓄电池
作用
1||| 在起动发电机期间,为起动系统、点火系统等电气设备供电
2||| 当发电机停转或发电机电压过低时,供电给各用电设备
3||| 当发电机电压高于蓄电池电压时,蓄电池作为发电机的负载,将发电机发出的部分电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并且平缓电路中产生的电压波动
组成
极板组(正负极板)、隔板、电解液、外壳、连接条、极柱、蓄电池盖及加液孔盖等
12V蓄电池一般由3个或6个单格电池串联而成,每个单格额定电压为2V
类型
酸性电池
免维护蓄电池
干式荷电蓄电池
碱性电池
镍镉蓄电池
镍氢蓄电池
型号说明
交流发电机
作用
发电:用多槽带将发动机的旋转传输到皮带轮,转动转子,在定子线圈中产生交流电流
整流:因为定子线圈中产生的交流电不能用于车辆上安装的直流电气装置,所以利用整流器将交流电变为直流电
调节电压:利用调节器调节发电机的电压,在发动机转速或负载发生变化时也能保持电压稳定
组成
转子总成、定子总成、三相整流器、风扇、带轮、前后端盖和电刷总成等
空调系统
作用
1||| 制冷、制热,调节车内温度
2||| 除湿
3||| 通风
4||| 除尘
组成
制冷系统
组成
i. 压缩机
ii. 冷凝器
iii. 储液干燥器
iv. 膨胀阀
v. 蒸发器
vi. 鼓风机
工作过程
a. 压缩
b. 放热
c. 节流
d. 吸热
供暖系统
通风及空气净化装置
类型
手动空调
自动空调
附属电气
照明系统
组合前照明
近光灯、远光灯、示宽灯、转向灯
组合尾灯
制动灯、转向灯和倒车灯
雨刮清洗系统
雨刮电机、雨刮器、雨刮传动机构
音响系统
收音机、CD机、天线
电动车窗
电动门锁
组合仪表
转速表、燃油表、水温表、里程表等
电动后视镜
其他电器元件
点火开关、扬声器、喇叭、继电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