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充电桩行业分析
充电桩行业分析,充电桩类似加油站的加油机,其输入端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输出端则通过充电插头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
编辑于2023-07-25 15:37:25 河北省充电桩行业
基本介绍
解释:充电桩类似加油站的加油机,其输入端直接连接到交流电网,输出端则通过充电插头为电动汽车的电池充电;
地点:可安装在公共建筑物(如公共楼宇、商场、公共停车场等)和居民小区停车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
分类
按照地点:公共桩和私人桩;
其中—公共充电桩包含面向社会车辆的公共桩与面向专用车辆的专用桩;
充电方式
交流慢充桩
交流充电桩只提供电力输出,需连接车载充电机OBC方可实现充电;特点:功率小、充电慢、结构简单、门槛低;易于安装且成本较低,适用于居民社区、公共停车场、购物中心等应用场景;
直流快充桩
直流充电桩采用三相四线制供电,供高功率、高电压及大电流,从而满足快充需求;将电网输入的交流电通过直流充电桩内置的充电模块变压整流为直流电,再通过充电枪输入给电动汽车内部的动力电池。特点:功率高、充电快、技术复杂、成本高;适用于对充电速率要求较高的应用场景,如公交、出租车、物流车、重卡等运营车辆的集中场所,以及充电站、高速公路服务区等公共服务场所;
组成:充电系统、监控系统、计量计费系统等;其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新能源汽车充电;
######
充电原理
######
二者对比
#####
行业现状
私桩现状
私桩市场
私庄基本是交流慢充桩,主因:1、桩端:私人桩功率通常在7-20kW,应用场景对充电时间要求低、充电性价比要求高、成本低、技术成熟;2、车端:部分车企免费配送随车充,而随车充大多可直接接家用220V插座使用,同时还有部分车企会赠送家用充电桩;
车企家充
高景气度
高景气度催化充电桩保有量向上;2018年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为47.7万台,而在2023年4月国内私人充电桩保有量提升至406.7万台;2023年4月我国充电桩保有量达609.2万台,其中私人充电桩占比66.8%;—充电联盟统计
制约因素
私桩受限三因素;集团用户自建桩、居住地没有固定停车位、居住地物业不配合
公桩现状
主要分布
公桩集中于东部沿海地区,截至2023年4月,广、苏、浙、沪、京充电桩保有量排名前五分别为44.4/14.6/14.6/13.5/11.4万台,TOP5地区所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48.6%,TOP10地区占比达71.4%,主要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份;
量增趋升
公共桩保有量/新增整体呈现上升趋势;2022年公共充电桩新增65.1万台,保有量达到179.7万台;2023年1-4月公共充电桩新增22.7万台,同比+167.7%;4月新增6.7万台,保有量提升至202.5万台;—充电联盟统计
交直占比
公共桩中交、直流桩占比稳定在6:4;2023年4月国内公共充电桩中,直流桩保有量为85.5万台,占比42.2%;交流桩保有量为116.9万台,占比57.8%。—充电联盟
公桩趋势
尽管短期内公共桩的交、直流比例将维持6:4,但长期来看直流桩占比提升则是必然趋势,主要原因在于:
1、特大城市对公共充电需求迫切,由于停车位资源紧张叠加居住地安装充电桩难度较高,多数车主更倾向于公共充电; 2、长途出行提升公共充电桩需求,当前充电技术难以满足大规模电动汽车跨城出行的快速补电需求; 3、随着充电设备的发展和规模化,直流充电桩充电模块成本及价格下降趋势明显;在公共直流桩充电功率正在逐渐提高的同时,成本也在下降。 4、出租车、公交车等专用车型日行驶里程长,充电频率高,更倾向于使用公共充电作为主要充电途径,因此对充电效率要求高。国内公共桩平均功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国家电网招标招标的公共直流桩平均功率从2018年的80.6kW逐年提升至2022年的143.8kW;国内新增公共直流桩平均功率也从2018年的62.9kW提升至2022年的131.9kW,极大满足了用户需求;
全球视角
2019-2021年欧洲公共桩当中直流快充桩占比分别为11.8%、13.9%、13.8%;美国分别为16.9%、17.2%、19.3%,而中国同期占比为41.7%、38.3%、41.0%。欧、美公共桩中直流快充占比远低于国内水平,预计拥有较强的增长确定性;—IEA统计
市场规模
全球视角
新能车
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至2022年的1,051.2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7.11%;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5,600万辆;进行预测到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2亿辆;—IEA
充电桩
现量:公共快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7.50万台增长至2021年末的56.9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49.97%;公共慢充充电桩数量由2016年末的25.60万台增长至2021年末的120.80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36.38%;—IEA
预计:IEA预测2025年全球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将达到6,500万台,其中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5,670万台和全球公共充电桩830万台;到2030年,全球充电桩预计保有量21,520万台,其中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18,990万台和全球公共充电桩2,530万台;—IEA注:国际能源署(IEA)定义的快充桩充电功率超过22KW,慢充桩的充电功率低于22KW;
快充分布
欧洲方面
作为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盟27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增长至2022年579.7万辆;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至2022年44.8万台,车桩比不匹配致使配套的充电桩需求大幅增加;
公共车桩比上升至约13.0的高位且缺口不断扩大;
*
政策大力支持充电桩建设:欧盟规划2030年确保主要道路每隔60公里就有1座电动汽车充电桩;欧盟委员预计将投入约100亿欧元,旨在2025年内建设100万根公共充电桩;
美国方面
美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较低2022年仅为6.5%,而中国和欧洲分别为28%、21.6%;2022年美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为89.8万辆,同比+46.7%;纯电占新能源车市场比重达79.8%;高增速势头不减;
电桩滞后
* 2021年美国公共充电桩为11.4万台,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为200万台,公共充电桩车桩比约为18:1—IEA * *
政策力度
* 2021年11月,美国参议院正式通过了拜登总统提出的两党基础设施法案,该法案计划投入75亿美元用于美国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目标为在全美建设约50万个公共充电桩。2022年9月14日,拜登在底特律车展宣布批准第一批9亿美元基础设施方案资金,用于在35个州建造电动汽车充电站。
国内视角
新能车
销量增加至2022年的654.78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7.01%;保有量增加至2022年末的1,310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达55.97%;未来渗透率会降速,故自2023年至2025年,增长率分别按55%、45%、35%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将达到3,974.70万辆;2023年1-4月批发销量为210.9万辆,同比+43.5%;2
2、注:新能源汽车年度销量数据来源为 Marklines,新能源汽车保有量数据来源为公安部、iFinD,数据略有差异。
充电桩
“十四五”规划截至2022年10月,全国超过31个省市出台了充电基础设施政策;
中国车桩比从2020年末的2.93:1下降至2022年末的2.51:1,年均复合增长率为-7.44%,按照-7%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估计,2025年车桩比将下降至2.02:1,结合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预测数据,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1,968.71万台;充电桩保有量增长至2022年末的520.96万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63.51%;其中公共直流充电桩从2018年末的10.94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76.10万台,公共交流充电桩从2018年末的18.93万台增长至2022年末的103.60万台,均实现大幅长;—充电联盟
发展趋势
①车桩比将继续下降 车桩比是衡量充电桩建设程度的关键指标;车桩比从2017年末的3.43:1下降至2022年末的2.51:1,呈下降趋势;
*
②公私桩保有量占比趋于稳定 从比例上看,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的占比结构总体维持在4:6左右;
*
③直流充电桩占比上升 按2022年末的占比保守估计,预计至2025年,中国大陆公共直流充电桩保有量将达到291.81万台;
*
④充电站运营市场集中度较高 截至2022年末,在中国大陆充电站运营商中,所运营充电桩数量超过2万台的共有14家,其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和云快充分别运营36.29万台、34.28万台和25.94万台,处于前三的市场地位。整体上看,运营商运营充电桩数量占总量的86.31%。2022年12月底,前三大、前五大、前十大运营商公共充电桩数量占比53.69%、69.83%和86.31%;
*
换电站
中国大陆换电站保有量从2015年末的10座增长至2022年末的1,973座,其中2022年增长率高达52.00%。在国家政策支持及各厂商积极布局换电站的背景下,预计中国大陆换电站数量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充电联盟
蔚来换电站建设规模最大,截至2022年末,蔚来在国内建成换电站1,300座,占比高达65.89%;奥动新能源建成换电站565座,占比为28.64%;杭州伯坦建成换电站108座,占比为5.47%。当前,各运营商纷纷明确“十四五”期间的建站规划;—充电联盟
*
市场情况
中国
预计2025年中国充电桩设备市场规模超540亿元,2021-2025年CAGR为62%;参考券商假设:2023-2025年,国内汽车销量增速每年均为2%;
1、2023-2025年,国内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35%、45%、55%; 2、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2025年车桩比为2; 3、2023-2025年,私有桩保有量为前一年数值加上当年度新增量的70%/65%/60%; 4、假设2022年,公桩和私桩单价为2/0.2万元人民币。2023-2025年,公共桩和私有桩价格每年下降2%。
欧洲
预计2025年欧洲充电桩设备市场规模达230亿元,2021-2025年CAGR为48%。
1、2023-2025年,欧洲汽车销量增速每年均为2%; 2、2023-2025年,欧洲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26%、29%、33%; 3、2023-2025年,欧洲公共桩车桩比为13/11/9; 4、2023-2025年,欧洲私人桩车桩比为6; 5、假设2022年公桩和私桩单价为5/0.4万元人民币。2023-2025年,公共桩和私有桩价格每年下降5%。
美国
预计2025年美国充电桩设备市场规模达145亿元,2021-2025年CAGR为80%。
1、2023-2025年,美国汽车销量增速每年均为2%; 2、2023-2025年,美国新能源车渗透率分别为10%、14%、21%; 3、2023-2025年,美国公共桩车桩比为17/14/11; 4、2023-2025年,美国私人桩车桩比为5; 5、假设2022年公桩和私桩单价为5/0.4万元人民币。2023-2025年,公共桩和私有桩价格每年下降5%。
合计
预计2025年充电桩市场超900亿,2021-2025年CAGR近60%;预计全球公共桩和私有桩市场规模达819/99亿元,CAGR为62%/42%;
产业链情况
上游
主要:充换电设备设施产业链上游是设备零部件,主要包括充电模块、继电器、接触器、监控计量设备、充电枪、充电线缆、主控制器、通信模块及其他零部件;其中,充电模块是直流充电设备的核心部件;
模块参与者:华为、中兴、英可瑞、盛弘股份、通合科技、优优绿能、深圳英飞源技术有限公司、深圳市永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充电模块(单价一般根据不同功率在几千波动)成本占据整个直流充电桩成本的45%至55%左右;
中游
主要负责充电桩整合制造及建设充电站;中游充电桩制造行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目前国内充电桩制造领域供应商数量已超过300家。我国充电桩行业主要分为网内和网外两个市场;网内市场主要是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及地方电网的公共充电桩集中招标;网外市场主要是民营充电站,包括特来电、星星充电、万马爱充等民营运营公司;
组成:中游企业为充电桩及其他充电设备生产商,包括直流充电设备生产商和交流充电设备生产商;
参与者:ABB、BTCPOWER、Daeyoung、万帮数字、盛弘股份、玖行能源、科陆电子、中恒电气、科士达、万马股份等企业;
下游
运营端的参与者主要有三类,分别是专业充电运营商,整车企业以及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专业充电运营商的盈利模式是提高单桩利用率和充电服务费;整车企业的运营模式分为自主建桩和合作建桩;第三方充电服务平台与充电桩投资方、专业化运营商、场地资源方共同合作入股,整合各方资源;
主要组成份:下游企业为运营服务商及终端客户;换电站、充电站、新能源汽车厂商及配套运营服务商;
主要参与者:下游参与者包括万帮数字、特锐德、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奥动新能源、杭州伯坦、蔚来、特斯拉、比亚迪、上汽集团、金龙客车等企业;
图解
#####
未来
大功率快充+液冷散热是是未来行业重要发展方向,主要解决新能车的续航、充电焦虑等核心痛点;去OBC成车企主流;如蔚来ET7就已经取消了交流充电口;
充电路径
大功率快充技术存在两条路径:大电流快充和高电压快充;目前车、桩端都已实现规模化,可利用的直流快充模式的功率一般在60-120KW,而要进一步缩短充电时间,一是大电流直流快充,二是高电压直流快充;其原理为通过加大电流或提升电压,进一步提高充电功率;
大电流快充技术难点在于其较高的散热要求,特斯拉为代表; 高电压模式有望成为现阶段快充主流路线;更为主流且被多数车企采用的方案是高电压平台下的大功率充电。高电压快充采用提高电压来提高功率的方式,在提升安全性和能量转换效率的同时,可以在更大的区间内保持较高的充电功率,充电速度更快,且能延长电池的循环寿命;
车企布局
欧美车企
*
国内车企
*
液冷方向
1、由于直流快充中的传输线缆和连接器需要承载足够大的电流,同时充电模块内部会产生大量热损耗且叠加桩体空间有限,因此直流快充桩对散热要求较高;
2、液冷散热技术拥有更高IP等级,可适用于多种恶劣应用场景;1
1、传统的风冷快充桩采用加粗电缆的方式来散热,但这样会导致充电桩体积较庞大。使用液冷技术的充电桩,则是通过电子泵驱动冷却液流动,使冷却液在液冷电缆、储存冷却液的油箱、散热器之间循环流动,从而实现散热果;
充电模块
充电桩硬件设备占充电桩成本比重超过90%;充电模块是最核心部分,其成本占比约为45%-55%;
充电趋势
充电模块从最初的10kW、15kW逐步升级到20kW、30kW、40kW,甚至更高功率,英飞源、永联、优优绿能、通合科技等企业已开始大规模生产40kW的充电模块;
①大功率、高效率、高功率密度、宽电压范围
大功率:充电模块的功率由早期的3KW、7.5KW、15KW,发展至目前以20KW和30KW为主的市场应用格局,并有望向40KW甚至更高功率等级的应用方向展。
高效率:即充电模块的输出功率和输入功率的比值,体现充电模块对电能的利用效率; 高功率密度:在充电桩体积一定的情况下,无法持续通过增加充电模块数量以提升单桩功率; 宽电压范围:一般新能源小型代步车的充电电压通常为48V、60V和72V;一般新能源乘用车的充电电压范围约为250V至450V;新能源大巴车、公交车等中大型车辆由于带电量较大,其充电电压范围约为450V至700V;保时捷Taycan、小鹏G9等高压车型充电电压可达800V;
散热模式不断改进
风冷—独立风道—液冷
功率器件是充电模块其成本的30%;同时充电模块成本下降,推动充电桩行业规模化发展;
竞争格局
生产充电模块为两类企业:1、以充电桩生产和运营为主的企业,主要用于自产自用;例如特来电、盛弘股份;2、供应给充电桩生产型企业为主的模块供应商,例如英飞源、华为、优优绿能;
行业集中度高CR5超70%;2021年国内市占率前5厂商依次为英飞源、特来电、永联科技、英可瑞、中兴通讯,CR5达72.0%;
模块龙头企业英飞源市场占有率达到31.0%出货量行业第一的地位;
模块壁垒
充电模块核心技术壁垒在于电力电子功率变换电路拓扑技术创新能力、嵌入式软件实时控制算法的可靠性、电气系统设计的安全性及大功率散热技术的结构设计能力和高功率密度的集成化能力;内部结构复杂,单个产品内含超过2,500个元器件,拓扑结构的设计直接决定了产品的效率和性能,散热结构设计则决定了产品的散热效率,具有较高技术门槛。国内市场充电模块成本占据整个直流充电桩成本的45%至55%;
国际风险:2023年2月,拜登政府正式发布了全美电动汽车充电设施网络最终规定,新规要求,所有受联邦政府资助的电动汽车充电桩必须在美国生产,从2024年7月开始,至少55%的充电站零部件成本必须来自美国。
代表公司
通合科技
简介
公司自1998年成立以来,持续深耕电力电子行业。公司为高频开关电源领先企业。2002年“高可靠高效率谐振式高频开关电源”项目取得重大突破。2012年公司完成股改,并在2015年成功于创业板上市。此后,公司着力打造充电模块业务。先后推出20kW充电模块、30kW充电模块、20kW1000V国网标准模块等产品。当前已形成智能电网、新能源汽车和军工装备三大业务布局;
历程
增速
核心产品为充电模块,2022年该业务实现营收约3.5亿元,增速高达158%,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从2018年的36.5%提升至2022年的54.7%。受充电桩需求旺盛因素驱动,2022年公司充换电站充电电源销量高达12.31万台,同比+213.81%;国网体系内客户、国网外运营商及集成商。此外,公司持续布局海外业务,当前充电模块产品已出口部分欧洲国家,2023年将重点开拓欧洲市场;持续推进美国UL标准认证,力争成为全球充电模块市场领跑者;
逻辑
充电模块+OBC+军工电源
1、目前来看公司订单量饱满,产能利用率高,存在加班情况。跟预期值相差不大。4月份排产高于Q1,微低于Q4峰值。预计Q2逐月排产提高。2023模块行业增速30~50%,头部企业增速在70~100+%,公司核心客户开发成效好,预计会高于行业增速。 2、公司的充电模块主要应用于公共充电桩中的直流充电桩,充换电站充电电源相关营收占比为48.56%。网内客户以20kW充电模块为主,网外客户以30kW、40kW充电模块为主。 3、公司主要产品包括充换电站充电电源系统及其核心的充电模块、车载电源OBC等产品,主要客户为国家电网体系内客户及充电桩集成商。 4、军工组件电源跟型号放量,订单饱满,定增建设新产能,作为过渡石家庄基地腾出场地承接军工增量订单,军工生产和产业链保障能力强,新通过军工院所认证增加。军工检测2000-3000万体量,毛利率70%。作为军工院所指定检测单位,未来还将引进芯片检测,为相关军工院所作配套。
#####
英可瑞
简介
公司成立于2002年,专注于电力电子产品行业。2010年率先研发出通信用高压直流电源(HVDC电源),2014年成为APEC会议&北京机场充电桩主要供应商。2015年公司完成股改,并于2017年在深交所科创板挂牌上市。随后公司加速产品研发速度,2019年,公司完成了国网标准的大功率高效汽车充电电源模块产品、3KW/4.5KW车载DC-DC电源模块等产品的研发;2022年公司直流快充产品已处于小批量测试和认证阶段;
历程
#####
增速
公司产品按照应用行业主要可以分为电力操作电源、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以及其他电源。其中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产品包括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电动汽车充电电源系统等。2022年公司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业务实现营收2.3亿元,同比+37.46%,在公司总营收中占比67.5%,为公司第一大业务板块,贡献公司2022年业绩主要增量。
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布局充电模块及充电桩等产品。其中在充电模块方面,公司当前产品品类齐全,基本可以覆盖从第一代(7.5kW)到第三代(30/40kW)的充电模块产品。目前具有3.5KW/7.5KW/10KW/15KW/20KWEVR系列产品、超小15KW/20KWEVR系列产品、国网标准化汽车充电模块,此外,公司还布局30KW系列液冷汽车充电模块产品,可以满足国内800V充电平台的新能源汽车大功率充电需求。在充电桩产品方面,公司目前有单枪分体式直流充电桩、双枪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单枪一体式直流充电桩以及壁挂式直流充电桩。此外,公司的欧标桩直流快充充电产品已完成研发,目前正处于客户小批量测试、认证阶段。预计未来随着直流充电桩放量,有望带动公司业绩持续增长。
逻辑
充电桩+液冷
1、公司为智能高频开关电源核心部件供应商,用于电动汽车充电电源模块及系统、电力操作电源模块及系统以及其他电源产品。充电桩业务营收占比82%,主要产品有直流电力操作电源产品、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电源产品、高压直流电源产品、轨道交通辅助变流器产品等。 2、公司目前有液冷快充相关类型产品,已完成1000V电源模块产品的研发。 3、公司充电电源产品主要是直流快充产品,直流电源充电电源模块产品功率等级范围为:3KW~30KW,可集成功率由21KW到450KW直流充电桩系统。电动汽车充电电源主要有200~1000V。 4、公司电动车车载电源及充电模块产品积累了华为、比亚迪、特斯拉等优质的客户资源。
欧陆通
简介
公司成立于 1996 年,并于 2004 年成立电源适配器项目部,于 2005 年成功进入电源适配器市场。2014 年,公司开始研发服务器电源。2020 年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公司大功率开关电源产品在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2022 年,公司在新能源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拓展电动两轮车及三轮车等领域的动力电池充电器业务
历程
增速
公司其他电源业务主要为锂电类电动工具及家电充电器业务。2022 年,公司其他电源业务实现营收3.31 亿元,同比-29.83%,主要系宏观经济下行导致全球电动工具市场需求下滑所致。公司积极开拓动力电池充电器产品业务,目前已成为 TTi、LG 等行业领先客户的供应商。2022 年 12 月,公司在 2022 第三届中国国际充电桩运营商大会上,首次发布全资子公司上海安世博自主研发及生产的75KW ACDC 液冷模块、63KW DCDC 液冷模块、30KW/25KW 双向 ACDC 模块充电模块产品。其中,75KW ACDC 液冷模块采用业内领先的液冷散热技术,可以在实现超级快充的同时,解决常规模块故障率高等问题。30KW/25KW ACDC 模块采用双方向设计,可支持充电、储能及逆变回馈等功能。本次发布的充电模块产品均符合国际欧规、美规等严苛 EMI/EMC 等规格要求,彰显了公司较高的自主化研发水平。
盛弘股份
简介
公司于2007年成立,起步于电能质量设备,持续发力于电子电力技术的多领域应用,当前主要业务包括电能质量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新能源电能变换设备、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等。2011年,公司将多年累积的电力电子技术平移至电动汽车充电桩领域,成功自研充电桩模块,是国内最早布局充电桩赛道的企业之一。目前,公司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的主要产品包括直流充电模块、交流充电桩、分体式及一体式直流充电桩、充电站的建设及运营等,已实现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
历程
增速
2022年公司营收为15.03亿元,其中充电桩业务营收为4.26亿元,同比+117%,占总营收比重提高至28.3%。受益于全产业链初步打通,充电桩业务毛利率连续4年维持35%+,彰显公司良好的低成本控制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整桩销售绑定头部客户,自研充电模块推动行业发展。公司充电桩业务以销售充电桩整
桩为重心,国内客户资源积累丰富,包含国网南网、小桔充电、云快充等高市占率运营商,以及比亚迪、吉利、蔚来等新能源主力车企。另外,公司充电桩整桩均使用自研充电模块,充电模块涵盖15/20/30/40kW等功率等级。2022年11月,公司成功推出国内首款50kW直流充电模块,其内部配备SICMOS核心器件,最高效率超过97%,目前已获得国内市场的销售凭证,超前引领行业向高电压、高效率方向发展。
战略合作欧洲能源巨头,实现出海平稳开局。海外客户开拓方面,2021年公司与英国石油集团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BP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2022年公司销售于欧洲地区的整桩产品包括欧标80kW和240kW一体机等,其中240kW一体机预计今年将继续拓展至美国、韩国等国家。C端方面,公司已完成高性价比欧标7kW交流桩的研发,有望进一步开拓欧洲C端充电桩市场。
逻辑
充电桩出海+储能+电池检测设备
1、公司是专业的充电设备制造商,拥有直流桩、交流桩、交直流混合一体桩全系列的充电产品;为小桔充电提供充电桩产品,公司多个产品线都有海外业务。 2、22年公司进一步拓宽欧美充电桩市场,Interstellar交流桩通过欧标认证,与英国石油(BP)达成合作,成为首批进入英国石油中国供应商名单的充电桩厂家。 3、22年5月公司拟发行可转债募资不超过4.02亿元,用于苏州盛弘技术年产5GW储能设备建设项目。 4、公司的储能业务拥有多年自主研发经验,主要分为工业电网储能、商业级储能,储能系统集成。主要应用在集中式光伏电站、分布式光伏系统、电力储能、微电网系统等项目。公司储能产品目前主要应用于电化学储能,主要客户类型包括了储能系统集成商、能源管理软件提供商以及电池提供商及一些贴牌客户。 5、公司专注于电力电子技术在工业配套电源与新能源领域中的应用,主要产品包括:专注提升用电质量与安全的电能质量产品、应用在高端制造装备及半导体芯片制造设备电源的工业配套电源产品;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及服务;储能微网系统核心设备及解决方案;运用在消费及动力电池研发与制造过程中的电池化成与检测设备;公司与宁德时代的业务往来主要为电池检测设备。
绿能慧充
简介
公司原名江泉实业,2022年1月通过收购绿能技术100%股权,实现了向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的转型;2022年4月对外出售了公司所持有的热电业务,完成了老亏损业务的剥离;后变更公司名称为绿能慧充。绿能技术作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由其逐步开展。
历程
增速
公司主营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目前该业务板块的盈利主要来源于充电桩业务。2022年公司营收为2.86亿元,充电桩销售业务实现营收2.18亿元,占总营收比重约76.2%。2022年绿能慧充已建成投产西安与南充两大研发生产基地,西安基地于2020年末开始投产,南充基地于2022年开始投产,且公司定增项目于2022年9月获证监会核准通过,公司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充电产品主要包括交流桩、直流桩、双枪直流超充机、直流充电堆以及光储充一体化系统等。其中,直流桩覆盖7/30/60/80/120/180kW;超充桩覆盖240/320/360kW功率段,已实现全系列产品覆盖全产业应用场景。
公司凭借稳定的产品质量、灵活的定制化服务,已与国内外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战略合作,主要客户包括国家电网、BP、壳牌、小桔充电等。公司海外充电桩市场开拓主要针对欧洲及东南亚市场,目前已有欧标一体式直流充电机通过CE认证。2022年欧洲市场订单占比较小,海外市场拓展目前处于起步阶段,是公司未来重点发力的方向之一。
逻辑
对外投资参股公司+充电桩出海+光储充一体化超充站
1、23年1月17日晚公告,全资子公司西安绿能慧充拟以零对价受让海南新城持有的海南纳瑞30%的股权,投资参股并认缴出资900万元。通过目标公司经营充电桩销售、新能源汽车换电设施销售、集中式快速充电站等相关业务。 2、2022年公司自主研发的60kW欧标直流充电桩获TüV南德欧盟CE认证;推出光储充综合能源解决方案,“光储充”一体化微网基站已实现交货。目前海外充电桩在手订单2亿美金,23年海外占比20%,24年有望持续提升。 3、公司的主营业务包括新能源充电及储能业务、铁路专用线运输业务。 4、公司充电桩产品矩阵完备,已实现各充电领域全面覆盖。客户方面,公司已进入国家电网、BP(英国石油)、壳牌等客户充电供应体系。 5、公司充电模块可适配30-720kW充电系统,2021年公司开始研发40kW充电模块。
特锐德
简介
公司成立于2004年,并于2009年在创业板上市。公司从2014年开始切入汽车充电项目,着手布局充电网建设,并成立特来电公司,在汽车充电项目领域深耕近十年。当前公司业务主要分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及电动汽车充电网两大板块。其中,在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板块主要业务为充电设
备研发、产销及电动汽车充电网的建设与运营。
历程
增速
当前特来电提供智能充电产品及汽车群充电解决方案。在智能充电产品方面,特来电布局充电箱变、单桩产品、终端产品等。在运营方面,目前特来电可以为大巴车、出租车、住宅小区、公共快充站等多应用场景提供汽车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5月16日,特来电总发电量已经达196.5
亿度电左右,运营终端数量超39.7万,覆盖350个城市。公司是智能充电产品及充电解决方案的提供商。
当前特来电产品包括壁挂式、落地式等安装形式,可以在-20℃~50℃的环境中工作,满足绝大部分的应用场景需求。充电方式方面,特来电储备单充/双枪快充/慢充等多种方式供用户选择,且能够支持刷卡、APP等多种方式启动,以提高用户使用的便捷度。以300kW一体式直流双枪充电单
桩为例,该产品可以应用于城市快充站、公交场站等需求大功率直流快充的充电场站,且现场可以根据不同客户进行定制化,高质量产品叠加便捷服务,有望提升下游的消费意愿。
逻辑
充电桩+储能
1、整桩市场中,特锐德与星星充电在运营端市占率近40%,余下60%在运充电桩由众多具备充电桩生产能力的厂商供给,市场格局比较分散。公司充电桩数量全国第一,规模优势显著。 2、公司已推出充电功率达1000kW的充电设备,并已经落地商用化应用。22年公司全年充电量同比增长40%,电动汽车充电网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7%。特来电的充电网技术可实现充放电双向流动,可以无缝的接入储能,目前特来电的充电网都具备接入储能的条件。 3、公司研发的储能PCS升压一体舱23年已中标相关项目,其主要有两大应用场景,一是用于新能源发电的储能,风电配备风储,光伏配备光储;二是用于电网侧的大型集中式储能电站。 4、公司主营以户外箱式电力设备为主、户内开关柜为辅的成套变配电产品;主要产品有220kV及以下模块化智能预制舱式变电站、移动式智能变电站、35kV智能箱式变电站、智能开闭站等全系列产品。
次新公司
优优绿能
公司简介
实控人
柏建国:中国矿业大学(北京),1979年出生,硕士学历;曾任职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任硬件工程师、易达威锐电源设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任高级硬件工程师、深圳市雷能混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任副总工程师、深圳市格里贝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15创办优优绿能;
邓礼宽:毕业于清华大学,1978年出生,硕士学历;曾任职于艾默生网络能源有限公司任软件工程师、易达威锐电源设备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任高级软件工程师、深圳市雷能混合集成电路有限公司任副总工程师、于深圳市格里贝尔电源技术有限公司任副总经理;2015创办优优绿能;
股权结构
主营业务
主业
从事核心零部件充电模块研发,主要产品为15KW、20KW、30KW和40KW充电模块,用于直流充电桩、充电柜等新能源汽车直流充电设备;
应用①小功率直流快充领域②V2G领域③储能充电领域
销售模式:直接销售为主、渠道销售为辅
生产流程
上游情况
直接材料:功率器件、磁元件、电容、PCB、结构件、芯片等;
供应商家:“片供应商体系以国外为主,国内为辅的格局”威健实业、可立克、深圳市斯比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豪拓电子有限公司、艾睿电子、深圳市通茂电子有限公司、惠州市特创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南通江海电容器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的功率器件、芯片国外厂商主要包括英飞凌、德州仪器、美高森美等企业;
主要客户
客户类型:充电桩生产商、换电设备生产商、充电站运营商、换电站运营商、新能源汽车厂商等;
客户公司关系
基本财务
募资用途
建设期分别为18月和24个月;
利润情况
毛利率:34.62%,
外销比例:51.65%;出口产品主要销售至欧洲、亚洲(中国大陆以外)等海外市场;
国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