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沉默成本谬误》
当你前期在某件事中投入了大量成本,即使这件事已经注定没有好结果,但你依旧一厢情愿地性相对其继续投入的倾向,这是一种自我毁灭的倾向。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沉默成本谬误
提要
已经付出并且不可能收回的成本,包括你所能付出的时间、金钱、精力……
人们在做决策的时候,时常考虑到“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导致纠结,以至于最终选择坚持继续做一件似乎并不值得的事情。
理性的人做决策时,仅需比较下一步行为需要付出的成本和将来可收回的收益。至于在此之前的事情,不管怎样都是一个确定的常数了,不应该影响我们之后的决策。
人类天性厌恶损失的程度远胜同等价值的收益,这种天性被称为损失憎恶。
沉没成本是付出且不可收回的成本,将这部分成本考虑到决策中时,我们便犯了沉没成本谬误。
人类因为对损失的厌恶,会因为已经投入了感情而坚持一段没有结果的恋爱,会因为已经买了票而坚持去看一场无聊的电影,会因为已经付出了四年时间而继续学习一门不喜欢的专业。由此而带来的行为模式被称为承诺升级。
承诺升级是对过去即使是错误决策的投入不断增加的现象。常发生在人们认为要对自己的失败负责时。管理者为了证明自己最初的决策是正确的,常常会持续投入大量资源给从一开始就注定失败的决策,很多组织因此蒙受巨大损失。
导向
一种是害怕走向没有效益产出的“沉没成本”,从而导致不敢继续投入资金的结果;
一种是对“沉没成本”过分眷恋,无法及时止损,继续原来的错误,导致出现更大的亏损。
例子
A股在2008年一路下跌,大盘跌到5000点的时候,他们想这可能是短期的阶段性调整,于是没有止损;当大盘到4000点的时候,很多人想,5000点都没有割肉,这时候割肉岂不是很傻,于是又忍着。最后就一直等到了2000点割肉出场。
有一对恋人已经谈10年,性格等诸多方面还是合不来。继续谈下去,短期内也看不到改善的希望。如果双方都够理智的话,应该当机立断分手。但是两人都觉得,如果分手了,之前谈了那么多年,岂不是白费了?于是就继续拖下去,青春年华就这样耗在里面了。
你出去吃饭,你选中那家餐厅人多,需要排队叫号,然后你拿了一个号等着。但是等了30分钟还是没轮到你。这时候你饥饿难耐,而且边上有另一个同样档次的店已经空出来了。这时候你是选择继续在这家等(继续挨饿),还是选择去边上的另一家店就餐(无需再等)?大多数人会选择继续等。他们的理由是:刚才已经等了30分钟,如果中途放弃,刚才30分钟岂不是白等了?
半年前,你花2万元买了一个度假的全套服务(不可退款)。前几天你又看到另一个更好的度假项目,只要1万元,然后你又买了(同样是不可退款)。等你买了第二个之后,才发现这两项目的时间是冲突的(你只能去其中一个),而这两个项目都不可转让(必须你本人去)。这时候你会选择去哪一个? 针对很多人作了上述这个测试,大部分人选择去2万元那个(也就是较差的那个)。为啥明明有更好的,却选择去差的那个呢?根本原因在于,很多人相对于损失2万元,更愿意损失1万,这就是“沉没成本”误导了你的决策。
如果你买了一台电视机,但是它总有故障,而且你花了很多钱去修理它,之后你可能会继续花钱送去修理,因为你已经为它话费很多钱了。也许,你会从环保角度考虑不想丢掉一台修修还能用的电视机,但是如果你保留它的原因仅仅是因为你已经花了很多钱来修它,不想让之前花的钱沉没,那么你就陷入了沉没成本谬误中。仅仅因为你在它身上投入了很多,并不意味着继续投入是最好的做法。
在战争中,政治家可能不愿意从战场上撤军,因为这意味着已经在战争中丧生的士兵将白白牺牲。已经牺牲的士兵的生命确实很宝贵,但这并不是让更多士兵们冒生命危险继续战争的理由。因此,他们应该把问题的重点放在如何结束战争,而不是已经牺牲的生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