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知识与技能导图)
适用于必修二第一章总结(未涉及城市空间结构与产业转移)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人口变化 与人口问题
人口指标
数量
增长模式
原始型:高-高-低
传统型:高-低-高(世界平均水平)
现代型:低-低-低(中国、其他发达国家)
逐级变化,影响因素有
国家独立
医疗水平提升
生育观念转变
社会福利完善
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提高
人口总数
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
Nr>0时人口增加,Nr<0时人口减少
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关系【关注Nr=0】
人口基数
年龄结构
儿童占比多:增长型
各年龄段较为均衡
老年占比多/儿童占比少:衰退型
人口老龄化
指标
65岁及以上人口≥7%(国内多用)
60岁及以上人口≥10%(国际通用)
原因
预期寿命延长
少子化(生育率低)
影响
劳动力不足
国防后备力量不足
青壮年和国家养老负担重
应对措施: 1.鼓励生育 2.延长退休年龄 3.适当吸纳移民/使用外籍劳工 4.提高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
发生地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和地区(户籍人口)
劳动人口大量外流的农村地区(常住人口)
性别比
生育性别比
Sr>100时男多女少,Sr<100时女多男少
中国目前性别比失衡(男多女少)
劳动力构成性别比
♂ 重工业、建筑业、电子组装
♀ 电子组装、纺织业
受教育程度
廉价劳动力
技术从业人员
空间变化
变化形式
人口移动 主要指我国
最重要原因:区域发展不均衡
流动特点
从较落后地区到较发达地区
通常选择近距离的工作地
一年一度周期性流动(春运)
流动人口组成
主体部分:劳动年龄人口
多为农村剩余劳动力 受教育水平普遍较低
主要从事制造业和服务业
随迁部分:少儿和老人
变化特点
城市内部空间:从城中向郊区流动(人随企业走)
区域空间
往能够提供合适就业岗位的区域流动
人口/人才回流
人口迁移
国际迁移
国内迁移
影响因素
其他
经济
经济越发展,人口在地区之间的流动就越受经济条件的制约
经济格局的改变会造成大规模的人口流动
回流: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返乡就业/创业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就业岗位增多
各地政府加强人才引进
主要针对技术人员
外流: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
历史时期
世界
新航路开辟后
二战后
中国
古代
新中国
改开前
改开后
不均衡发展时期
均衡发展时期
容量
环境人口容量
正相关因子
资源总量
科技和文化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
开放程度
负相关因子
消费水平
最适人口容量(无法确定)
人口空间移动引起的老龄化程度改变
人口流入地常住人口老龄化减轻
人口流出地常住人口老龄化严重
读图
读图步骤
读文字说明(题干、图名)
读图例(明确研究对象)
读坐标轴
读内容
趋势描述
特殊点(拐点、零点)
简易计算(增幅、增量)
常考图表类型
三角坐标图
沿增加方向做平行线
验算:三角坐标和为100
金字塔图
读不同年龄段的比重
读性别在不同年龄段的分布
增长率折线图
读Nr=0
读折线的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