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中国政府通过深度介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逐步推动了市场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以一种有别于所谓发达国家经验的方式实现了经济奇迹。
编辑于2023-08-04 17:34:15 四川省一切国家行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中苏两国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诡异波动的关系之下,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 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一切国家行为都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中苏两国之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诡异波动的关系之下,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内循环,是指国内的供给和需求形成循环。从理念上讲,内循环是通过国产替代,完善技术和产业供应链,改变受制于人的局面;通过激发和做大内需,弥补外部需求的疲弱和不足,减轻外部需求波动对国内宏观经济的冲击,提升经济运行效率,解除居民消费后顾之忧,释放消费需求空间。
中国,以华夏文明为源泉、中华文化为基础,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国是以汉族为主体民族的多民族国家,通用汉语、汉字,汉族与少数民族统称为“中华民族”,又自称“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前后,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 后历经多次民族交融和朝代更迭,直至形成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局面。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废除了封建帝制,创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中国大陆建立了人民民主的社会主义制度。
置身事内:中国政府与经济发展
微观机制
地方政府的权力与事务
政府治理的特点
五级政府管理体系
中央
省
市
地级市
一般城市
县区
县级市
县
区
乡镇
中央和政府
维持大一统
中央权威
统一领导
政治体系运作
政府政府为主
党和政府
党对政府领导
重大决策
人事任免
政府负责执行
条块分割,多重领导
层层复制
四套班子
党委
政府
人大
政协
中央、省、市、县
都有四套班子
地方部门
受条块双重领导
上级领导与协调
行政体系复杂
权利分散
体制简化决策
在能达成共识的最底层级解决问题
部门事务
部门领导决定
跨部门事务
分管领导协调
官僚体系
学习和贯彻统一意识形态
上级任命
地方主官轮换
外部性与规模经济
公共物品和服务边界
公共物品
规模经济
覆盖越多越划算
边界
服务太多人群
服务质量下降
覆盖范围
与技术和基础设施有关
例
国防
教材
人口密度、地理与文化差异
人口密度
东部
43%面积
94%人口
县的划分
依据人口密度
地理
山川河流
行政自然边界
语言文化
影响省界划分
行政区划问题
人口密度变化频繁
行政区域调整缓慢
行政区划除山川形变外
也犬牙交错
方言与文化区域被行政区划割裂
行政交界的经济发展
三不管地带
省会为政治经济中心
规模效应明显
不临近边界
省边界划分与地理相关
省界划分与方言和文化有关
边界问题
基础设施不足
省政府不会把资源优先配置边界
公共治理问题
环境污染
划区领导协调
经济发展
地方保护
市场分割
改革思路
加强县独立和自主
扩权强县
撤县设市
省直管县
扩张城市
撤县划区
复杂信息
信息与权力
上级对下级
最终决策权
上级干预
不能掌握所有信息
下级自主
信息的获取与隐瞒
体制特点
文山会海
关键信息
利益相关方有意扭曲和隐瞒
上级监督和审计
激励相容
定义
一方想做事
另一方有意愿和能力做好
垂直管理
专业强、标准化高
适合垂直管理
部分微调
地方管理
给地方放权
让地方负责
与地方分享发展成功
激励地方
约束地方
激励相容
明确地方权责
属地管理
权利资源配置制度化
行政体制改革和法制建设
财政体制改革
事权划分
招商引资
全面招商
提供工业园区
优惠价格转让
金融支持
帮助获取牌照
补贴和税收优惠
招工服务
财税和政府行为
分税制改革
财政包干:1985-1993
承包
农村土地承包
城市企业承包
政府财政承包
地方扩大税源
打理兴办乡镇企业
交给县政府增值税
上缴的利润
预算外收入
第二财政
中央财政减少
地方经济增长快
中央隔几年谈分成
预算外收入独享
通胀
分税制改革与央地博弈
税收
中央税
关税
地方税
营业税
土地税
共享税
增值税改革
中央75%
地方25%
地方阻力
朱镕基总理带队
谈判
2002所得税改革
特殊央企所得税
归中央
企业所有税
中央60%
地方40%
土地财政
招商引资与税收
地方招商引资
青睐重资产制造业
资产规模大
增值税在生产环节征收
吸纳就业
带动第三产业
地方重视企业轻民生
招商引资倾斜
推动制造业发展
环境污染
产能过剩
民生支出不足
增值税消费者买单
不足
教育
医疗
环保
土地财政
历史
1994
分税制改革
1998
取消福利分房
农地想转为建设用地
必须征地变成国有土地
锁死农村集体土地非农建设通道
2002
经营用地采用
招拍挂制度
土地财政膨胀
土地财政
土地转让费
土地使用和开发税收
土地相关税收
土地增值税
城镇土地增值税
耕地占用税和契税
房地产开发和建筑企业相关税收
增值税
50%
企业所得税
40%
地方政府所得
地方政府
工业化
招商引资
低价供应工业用地
城市化
限制商住用地供给
土地垄断收益
税收、地租与地方政府竞争
地方债务
未来收益抵押
借债投资
地方官员***有限
搞面子工程
投资质量差
纵向和横向不平衡
基层财政困难
分税制
基层钱少
任务多
东部
土地财政收入高
中西部
土地不值钱
讨饭财政
拖欠工程款
乱收费
2000
制止乱收费
2006
农业税废止
转移支付
农村公共服务
中央和地方承担
激励机制
达到目标奖励
2005
人员越多
转移支付越多
三奖一补
精简机构奖励
基层财政上级统筹
乡财县管
上级财政紧张
市刮县
解决
扩权强县
下放权力
财政省直管县
绕开市
地区不平等
县分到钱少
转移支付
一般转移支付
专线转移支付
上级倾向投资大项目
有能力才能承接大项目
项目审批人情在所难免
政府投融资与债务
地方融资平台
成都宽窄巷子项目
成都文旅集团
持有大量土地使用权
盈利依赖政府补贴
政府影响担保让企业大量借款
工业区开发
苏州工业园区
兆润集团
土地
拆迁
九通一平
基础开发
管委会回购
招拍挂
中新集团
招商
运营
华夏幸福
一级开发
拆迁
平整
二级开发
地方政府债务
政府开发融资
国家开发银行
发明城投公司
借款公司
政府不能直接从银行贷款
城建开发项目复杂
捆绑
赚钱项目带动不赚钱项目
仅靠财政预算不能还债
土地收益结合
城投债
城商行
第一股东
地方政府
风险
基建周期长
需要中长期贷款
城商行
存款不稳定
资本市场融资
包商银行
破产
城投公司
融资
银行贷款
发行债券
债券卖给投资者
分散风险
债券可以交易
7-8成商业银行持有
高收益
风险大
地方债务与风险
负担
县级政务负担高于省级
中西部债务负担高于东部
风险
融资平台还贷
投资回报低
收入低
靠政府补贴
借新还旧
地方债治理与改革
债务置换
地方政府发行公债
置换融资平台
银行贷款
城投债
债务上限
国务院批准
好处
利率7-8%降至4%
减少利息支出
政府公债时间长
缓解压力
政府信用高于融资平台
推动融资平台转型
剥离公共服务性质强的基建
约束银行和金融机构
避免资金大规模流入融资平台
问责官员
过度负债终身追责
招商引资中的地方官员
官员政绩与激励
奖惩
激励
经济发展为地方官主要政绩
政治激励
惩罚
监督惩罚体系
地区间招商竞争
地方官***有限
2016年前
调任不对任内负责
加大投资力度
上马大项目
头两年
基建
看得见
城市道路
桥梁
地铁绿地
忽视看不见
管网
工业投资
财政支出
上涨
2019
不唯GDP论
全面考核
GDP
城市发展
腐败与反腐败
腐败
一半与土地有关
特点
与经济高速增长并存
改革后腐败形式变化
20世纪890年代
价格双轨制
投机倒把
90年代
国企改革
国有资产流失
21世纪
土地开发
类型
掠夺式
对企业敲诈勒索
向百姓索贿
挪用公款
官商勾结
利用职权批项目
企业得到项目
官员
政绩
好处
后果
长期偏重投资导致经济结构扭曲
扭曲投资和信贷资源配置
项目质量不高
扩大贫富差距
形成利益集团
工业化中的政府角色
京东方与政府投资
光伏发展与政府补贴
政府产业引导基金
宏观现象
城市化与不平衡
房价与居民债务
房价与土地供需
供需失衡
人口涌入
大城市
土地供给赶不上人口增长
房价上涨
小城市
土地供给比人口增长快
房价下降
支持西部大开发并限制大城市人口规模
土地供给倾斜
中西部
中小城市
人口流向
东部沿海
大城市
房价上涨
欧美经验和教训
欧美自有房率上升
对待房子态度变化
房产成为国民最重要资产
房主越来越多
房价上涨受益者更多
政府为了选票
稳定房价
无房者追涨
政府降低首付和按揭利率
美国0首付
投机
次级债券打包出售
次贷危机
我国情况
房产占家庭资产
7成
6层住房
1成商铺
居民负债率
70%
影响消费
房价与居民债务风险
房价上涨
增加按揭债务负担
居民负债上涨
拉大贫富差距
刺激低收入人群举债消费
房价下跌
资不抵债
系统风险
我国不会发展美国金融危机
首付比例30%
按揭的信贷
未包装成金融衍生品
资本账户管制
外国资金很少参与我国住房市场
不平衡与要素市场改革
人口流动与收入平衡
劳动力自由流动
鼓励农村人进城
特别是大城市
市场规模大
分工细
低技能生产率和收入高
城市规模扩大
人口密度上升
提高本地分工和生产率
民生措施
年轻人涌入
增加供给
缴纳社保
土地流转与户籍改革
土地
类型
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
可流转
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流转受限
宅基地制度改革
三权分制
保障宅基地农户资格权
农民房屋财产权
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民房屋使用权
守住三条底线
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
耕地红线不突破
农民利益不受损
户籍
逐步取消农业户口和非农户口差别
建立城乡统一居民户口登记制度
按照常住人口规模规划公共服务
经济发展与贫富差距
收入差距
基尼系数
2017
0.47
70后
自己打拼
父母收入低
储蓄不多
80和90后
父母资源影响大
房产
可传承
马太效应
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收入差距容忍度
债务与风险
债务与经济衰退
危机
负债率高
资产价格下跌迅速
资产价格下跌
引起信贷收缩
资金链断裂
债台高筑:欧美教训
资金供给与银行管制
放松金融管制
银行做大
信贷增多
金融创新和衍生品膨胀
金融部门规模和风险膨胀
金融危机与银行有关
银行规模大、杠杆高
借钱短期
贷款长期
流动性风险
信贷大都与房地产有关
土地和房子是最好的抵押物
银行风险传导到其他金融部门
贷款打包卖出
国际不平衡和国内不平等
美国借贷资金
其他国家钱借给美国
贫富差距
富人借给穷人
富人买房
穷人借贷买房
实体投资需求不足
公司把投资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制造业外迁
发达国家经济竞争力减弱
行业集中度高
企业变大
脱实向虚
房地产泡沫
中国债务与风险
债务累积
2008-2009
次贷危机
4万亿救市
放松地方融资平台限制
基建
房地产
2010-2011
经济过热
猪肉大涨
货币收缩
2011
欧债危机
降准降息
放松地方融资平台限制
城投债激增
影子银行扩张
2015
股灾
产能过剩
房地产库存
美联储退出量化宽松
美元加息
人民币贬值
降准降息
置换地方债
放松房地产调控
棚改
房价上涨
2016
房住不炒
去产能
2018
资管新规
严控影子银行
降低金融风险
企业债务
占GDP154%
城投公司
债务占GDP40%
国进民退
国企扩张
债务占GDP144%
民企萎缩
房地产债务
负债率80%+
债务占GDP75%
购置土地
我国允许房企借钱
抬高地价
储备土地
抵押
借贷继续储备
改革
国企混改
限制地方政府干预
加强金融监管
银行风险
放松信贷管制
银行规模膨胀
土地
房产
抵押啊
银行风险会传导其他金融部门
影子银行
银行信贷卖给百姓
借给房企
不在银行资产负债表中
化解债务风险
偿还已有债务
地方政府
国企混改
增发货币
降低利率
量化宽松
增发货币买入各类资产
负债转移到央行
难以刺激消费
拉大贫富差距
富人通胀
穷人通缩
债务货币化
印钱买债
恶性通胀
遏制新增债务
原则
限制房价上涨
限制土地财政
限制国企过度借贷
金融措施
严控房价上涨
资管新规
限制土地融资
债务置换
反腐
国企混改
国内国际失衡
低消费与产能过剩
高储蓄
原因
计划生育
政府民生支出不足
房价上涨
居民收入低
经济发展初期
资源从居民消费转为资本积累
基建
工厂
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不可持续
基建和工业比较完善
投资难度加大
居民消费不足
不能消化投资产能
投资不能变成有效收入
债务负担越来越重
劳动收入份额下降、资本收入份额上升
扩大贫富差距
过剩产能国外输出
全球贸易失衡
贸易冲突
过剩产能、债务风险、外部失衡
中美贸易冲突
就业与政治冲突
美国认为
中国制造抢走美国工作
中国加入WTO
美国工厂外移
制造业下滑
现实
技术进步
机器代替人工
中国产品低价
降低产品部门成本
刺激规模和就业扩张
技术冲击
再平衡和国内大循环
提高居民收入
推进城市化
资源转移到居民
遏制投资冲动
降低生产性支出
加大民生支出
影响
以人为本
降低储蓄
扩大消费
限制地方政府投资生产性支出
推进国内大循环
遏制投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