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重点
学生党福利!八年级上册中国地理重点最全整理!该导图包含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以及第四章中国的经济发展。该你的期末复习助上一臂之力。喜欢请点赞收藏!关注我,能持续获取优质导图哦。
初中八年级历史第一单元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学习笔记来啦!主要讲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三大知识点全部都浓缩在下图之中,快跟着这张导图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八上地理
1从世界看中国
1.疆域
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南北 纬度位置:北温带,南部部分地区热带,没有地区位于寒带。
海陆位置
南,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 北,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 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 东,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
跨纬度广,南北气候差异显著 跨经度广,东西时间差异大
领土,海域与邻国
我国领土面积960多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长达2.2万多千米,大陆海岸线长1.8万多千米。
海域,北→南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与14个国家相邻,6个国家隔海相望。此外,我国与朝鲜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行政区划
基本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
目前我国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省级行政区域
2.人口
数量多
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我国众多的人口,一方面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和消费市场,另一方面,对食品,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需求量巨大,给我国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
人口数量要与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条件相适应
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我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人口老龄化)
位置分布不均
黑河—腾冲一线,人口东多西少
3.民族
民族
汉族人口最多,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人口较多
我国宪法规定,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
重要民族主要节日,蒙古族那达慕节,藏族雪顿节,苗族苗年,傣族泼水节,高山族丰收节,汉族元宵节
分布特点
少数民族人口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东北地区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特点
2中国的自然环境
1.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山脉是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三大丘陵,东南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准噶尔盆地纬度最高,塔里木盆地中国最大,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聚宝盆),四川盆地纬度最低(天府之国) 青藏高原世界屋脊,黄土高原千沟万壑支离破碎,东北平原面积最大,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长白山山脉北大仓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一二级阶梯分界,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 二三级阶梯分界,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气候
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
夏季只有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气温相对较低,(地势高,海拔高)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
我国降水空间分布很不均匀,年降水量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海陆位置)
我国降水时间分布也很不均匀,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气候复杂多样和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两个主要特征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
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等
我国南北跨纬度大自南向北气温越来越低
冬季盛行从亚欧大陆内部吹来的偏北风,寒冷干燥,加剧了我国北方的严寒,南北温差加大
夏季盛行从太平洋吹来的东南风和从印度洋吹来的西南风,温暖湿润,雨热同期
我国跨东西经度大,自东南向西北,离海越来越远,受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小,降水量越来越少。
3.河流
以外流河为主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大多数河流自西向东流,最后注入太平洋,西南地区有些河流向南流入印度洋,在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向北流入北冰洋。
塔里木河是我国最大的内流河,黄河含沙量最大,长江水量最大,黑龙江结冰期最长,珠江汛期最长,青海湖最大的咸水湖,潘阳湖最大的咸水湖
长江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的河流,我国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支流众多,是我国水量最大的河流
长江的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被称为我国巨大的“水能宝库”
长江是我国东西运输的大动脉,通航能力主要集中在中下游一带,被称为“黄金水道”
洪涝灾害是长江的主要问题 上游水土流失,中游泥沙淤积,洪涝灾害,水污染 治理,退田还湖
黄河
发源于青藏高原上的巴颜喀拉山脉,黄河干流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
黄河存在的问题 上游荒漠化严重,凌汛,措施,合理放牧,造林种草 中游水土流失严重,造林种草,退耕还林,打坝淤地,修筑梯田 下游地上河,凌汛,治理,清理泥沙,治沙,加固大堤,爆破冰层,加强中游的水土保护
4.自然灾害
气象灾害
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灾害
地质灾害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灾害,山区发生地质灾害的频率要高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广
4中国的经济发展
1.交通运输
主要交通运输方式
交通运输形象的比喻为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主要为公路运输,铁路运输,水路运输,航运运输,管道运输
根据旅客出行的目的,货物本身的性质,考虑运输价格的高低,运输速度快慢运量多少等方面
水路运输,运量大,价格低 铁路运输,运量较大,价格较低 公路运输,机动灵活,价格较高 航空运输,速度最快,价格最高
铁路运输
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东部密集,西部稀疏
主要为五横四纵
2.农业
农业及其重要性
农业是我们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主要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
东西农业差异
西部主要为畜牧业,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和绿洲(四大牧区,新疆牧区,西藏牧区,青海牧区,内蒙古牧区)
东部主要为种植业,林业,渔业
南北农业差异
南方耕地主要以水田为主,种植水稻
北方耕地主要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玉米等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
3.工业
工业及其重要性
获得原材料→加工(→再加工)
作用,现代工业为社会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工具和设备,原材料和动力等生产必须的物质条件
工业发展方向 制造业大国→制造业强国
我国工业的分布
东部密集,中部较多,西部稀疏
主要工业基地 长江三角洲,辽中南,京津唐,珠江三角洲
高新技术产业
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
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地区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成因 人才密集,储备资金雄厚,基础设施完善,有政府政策支持
3中国的自然资源
1.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
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
我国自然资源分基本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2.土地资源
类型齐全,耕地比重小
我国土地主要类型 农业用地,耕地,草地,林地 建设用地,城乡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工矿用地 通常情况下难以利用的土地,永久积雪和冰川,戈壁
我国土地资源特点 土地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类型齐全,耕地少,难以利用土地较多,后备耕地不足
地区分布不均
土地是立国之本,我国把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并采取各种措施加以落实
3.水资源
时空分配不均
东多西少,南丰北缺,特别是华北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治理,跨流域调水(南水北调,引滦入津,引黄入晋)
时间分配不均
夏秋多,冬春少
新建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小浪底)
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1,北方地区,南方地区分界线
2,一月份0摄氏度等温线大致经过
3,温带与亚热带分界
4,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大致经过
5,湿润区半湿润区分界线
6,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分界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