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七章力的思维导图
初中的物理力学部分知识可以说是中学物理学习的最最重要的基础了,因为这部分的知识不单贯穿初中学习,同样贯穿到高中与大学的学习,快跟着本思维导图一起学习吧!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力
1.力
定义
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单位
牛顿,简称牛(N)
力的性质
1.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不能脱离物体单独存在
3.同时性
力的作用效果
改变物体的形状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的示意图
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的三要素
1.线段的末端画箭头表示力的方向 2.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 3.线段的起点或终点表示力的作用点
画法
力的三要素
大小
方向
作用点
同一只线上的二力合成
2.弹力
弹力
产生的原因
形变
形状的改变
体积的改变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弹力产生在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之间
产生的条件、大小、方向及判定
产生的条件
相互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在弹性限度范围内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性形变消失,弹力也随之消失
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发生弹性形变的方向相反
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1.物体是否直接接触
2.接触处是否相互挤压或拉伸
3.可先将接触物体撤去,判断研究对象是否维持平衡;若维持现状则接触物体对研究对象没有弹力,若不能维持现状则有弹力
弹性和塑性
弹性
受力后发生形变,不受力时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弹性
塑性
变形后不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物体的这种特性叫塑性
弹簧测力计
原理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受到的拉力越大,弹簧的伸长量就越大
用途
测量力的大小
使用注意事项
使用前
①明确量程,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能超出这个范围
②明确分度值,以便测量时可以迅速读出测量值
③明确指针是否指零,若不指零则要把指针调到零刻度线位置
使用时
①拉力的方向要和弹簧测力计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
②注意弹簧指针等不要和外壳摩擦,以免影响准度
③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所指的刻线垂直,即与刻度面板垂直
3.重力
概念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通常用字母G表示
施力物体
地球
重力三要素
G=mg(g=9.8N/kg)←平均值
垂直向下
物体的重心
重心的确定
几何中心上
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
悬挂法
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