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一章运动和力
运动和力分成6个方面构造出这一章的全部内容,有知识点和方法,简单易懂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运动和力
4.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解释
1.“一切”说明该定律适用于所有物体,没有特例
2.“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包含两个意思
(1)物体确实没有受到任何外力的作用,但实际上这种物体不存在
(2)物体所受力的合力为0(受平衡力作用),效果等效为不受任何外力
3.“总”指总是这样,没有例外
4.“或”指两种状态必居其一,不能同时存在
静者恒静
动者恒动
实验
方法:控制变量法
用同一滑块,同一斜面,让小车从斜面上同一高度自由滑下,以保证小车初始速度相同
改变阻力——改变表面粗糙程度
结论:物体受到阻力越小,运动距离越长,速度减小变慢
根据科学推理法或理想实验法,得出推论:运动的物体若不受阻力,便会做匀速直线运动
惯性
定义:一切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大小
惯性的大小指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
惯性大小只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性质),不是力。
只能说具有惯性
5.二力平衡
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定义:物体受2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
推论:物体受多少个力的作用处于平衡状态,就是多少力平衡
条件,缺一不可
1.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2.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3.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4.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
性质
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一定受平衡力
若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则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物体受非平衡力时,运动状态一定改变
6.摩擦力
定义:两个相互解除的物体,当他们做相对运动时,在接触面上会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
条件
1.两个物体接触
2.连个物体相互挤压
3.两个物体不光滑
4.两个物体发生相对运动
分类
动摩擦力
滑动摩擦力:两个物体间因发生相对滑动产生的摩擦力
滚动摩擦力(小):两个物体表面发生滚动产生得到摩擦力
静摩擦力:两个物体有相对运动趋势但未发生时产生的摩擦力
大小的因素
1.接触面所受到的压力。压力越大,摩擦力越大。
2.接触面的粗糙程度。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
增大压力
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减少摩擦力的方法
减少压力
减少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使接触面分开(如磁悬浮,润滑油)
用滚动代替滑动
3.重力
万有引力:宇宙间的物体,大到天体小到尘埃,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
定义:地面及其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
符号:G,单位:N
猜想:物体的质量越大,所受的重力越大,所受重力与质量呈正比
器材:弹簧测力计,钩码
步骤
1.把钩码挂在测力计上,钩码静止时,示数为钩码所受重力大小
多次实验记录(避免结果偶然性)
得公式:g=G/m(g = 9.8 N/kg)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
重力的作用点:重心
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质地均匀的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在几何中心
用悬挂法,找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重心
2.弹力
力学性质
弹性(有限度):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能恢复原状
塑性:受力发生形变,不受力不能恢复原状
概念
定义: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产生的力
条件: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
作用点:接触点(受力,物体重心)
弹簧测力计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于受到的拉力呈正比
作用:测力的大小
结构
使用
1.看量程,分度值
2.指针是否为0
3.在所测得力的方向调0
4.所测方向与轴线方向一致
1.力
定义:力是物体(施力物体)对物体(受力物体)的作用
条件:至少2个物体,且物体间有相互作用
接触力,如推力
非接触力,如吸引力或排斥力
效果
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改变物体的形状
力的单位:牛顿(N)
力的三要素
方向
作用点
力的示意图
线段长短
线段末端画箭头
线段起点/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