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在这个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时代,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似乎渐渐显露,那么在这个特殊的时点,人类将何去何从?本思维导图由这个问题为锚点,探讨了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并延伸出了如何认识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哪里、佛教否定现实幸福吗、哲学如何精心、认识人心与人性的意义、从同情心到慈悲心、利人和利己、人性与佛性等问题,供大家参考。
一篇关于道次第思维导图,包含忏悔支、随喜支等。整个《行愿品》就是引导我们转化心行的过程是积累资粮、消除业障的最好方法,所以《道次第》把它作为前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低质产品原因分析鱼骨图
单身原因鱼骨图
高中地理大气思维导图
教育机构的能源节约鱼骨图
淮南山南新区放松休闲轻徒步
视光部经营不善分析
自信鱼骨图
个人工作总结鱼骨图
学霸的八大学习环节
PMP变更鱼骨图
人工智能时代,人类何去何从
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威胁
人工智能只是技术,是人类制造的工具,不能取代人类。虽然它处理大数据有优势,学习能力强,但是它只能模拟情感,没有真实情感。在精神领域,没有创造性。
人工智能作为工具,可以造福人类,也可毁灭人类,关键是谁在使用它,用它做什么。人类缺少健康的人格和心态去使用它,会使世界更加危险。
当今世界不安定因素,一是恐怖分子和核武器的威胁,一是人类自身的问题。
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成圣成贤;佛教引导我们成就解脱,成佛作祖,都是立足于心性修养,立足于生命自身的完善。唯有生命才具备的觉性,正是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根本区别。
人需要不断认识自己,开发心的无限潜能,才能在 世界立于不败之地
不必对人工智能时代过于担心,因为人 类也有差异性的优势。我们有情感,有 精神领域可以开拓,重要的是把觉性开 发出来。
如何认识自己
西方哲学认识自己有两个阶段:第一 是在古希腊时期,强调人要知道自 己的局限性,不要骄傲,不要狂妄。 二是近代的,认识自己,实现自己 的独特价值。
第二阶段 有两个层面
每个人要知道自己 的独特之处是什么
真正挖掘自己会发 现还有一个更高的自 我
印度教提出梵我一如,但佛教提出无我, 这是佛教与其他宗教的根本区别
情绪和外在的一切与我都是暂时关系佛 法还告诉我们,把这种暂时的关系当作 永恒,是人生一切痛苦的根源。
佛法所说的无我,并不是说这个生命现象不存在,而是要纠正自我附加的错误设定。
当我们彻底摆脱对自我的错误设定,才会看到心的本来面目:一无所有,又含藏一切,能生万物。
明心见性,就是让我们找到这 个本自具足的觉性,由此才能 真正认识自己,而不是被种种 假象所转。
生命的价值在哪里
生命的价值有两个层面:一是,每个生命是独一无二的,要珍惜人生,把它的价值实现出来;二是,就是人不能局限于缘起的自我,要和更高的世界沟通,要回归那里。
从西方哲学的视角,认为生命 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格外 珍贵。
佛法认为,缘起生命的本身是虚幻的,但虚幻并不是没有
佛法认为,人生并不是独一无二的, 也不只是关注这一生,更要关注生 命的轮回。
人身难得怎么 才能用好它
其价值就在于走向觉醒
没有智慧,我们对自己和世界充满误解,从陷入烦恼的轮回
在迷惑背后,还有觉醒的生命。它与天地万物和整个宇宙都是相通的。认识到有限背后的无限,依托人身去改变,才能实现生命的最高价值
从佛法角度来说,生命存在两个层面,一是现实价值,一是终极价值。
终极价值是造福社会,让更多人因你而幸福。
现实价值就是过好当下的日子
终极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 对个体乃至社会都是非常重 要的。
佛教否定现实幸福吗?
人们拥有了梦寐以求的却不幸福,是因为没有健康的心态。心里是痛苦的源头,也是快乐的源头。所以佛教更重视心灵健康,重视解脱之乐,而不是把拥有物质当作幸福之本。
修行就是调心之道,只有解除迷惑、烦恼,拥有良好心态,才有能力感受幸福,收获幸福。
佛法不是否定幸福, 而是否定我们对幸 福的错误认知。
哲学如何静心
哲学对幸福有两种观点,一是幸福就是快乐,一是精神完善。儒家的安贫乐道就是快乐主义;道家的全身保性是完善主义。东西方哲学都是从价值观来说幸福,如果两者结合起来,让精神和生命都有良好的状态就是幸福
身和心本身都有自我疗愈的功能,休息就是启动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佛法如何让躁动不安的心平息下来?
首先是改变认识
用智慧审视人生
其次是勤修戒定慧
健康而有节制的生活,通过禅修让智慧显现,正确地处理情绪
哲学认为静心就是从更高的角度思考根本问题,让人超脱一些。但是哲学没有让人静心的具体方法,而宗教有
认识人心,人性的意义
一切问题的根源,在于人有没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佛法认为,心净则国土净。我们的内心清净,世界自然就清净了
已知越多,未知也越多。未来到底在哪里?佛法早已给了出路,心的本质就是世界的本质。
佛法对认识心性和解决心理问题有着透彻的智慧。通过对智慧文化的学习,可以开发潜能,从认识生命真相,到认识世界真相。
只有转而向内,立足于对心的认识,重新造就人格,建立目标,才能不断提升生命品质,而这正是人工智能完全无法替代的优势。
当我们有能力看清自己的心, 就有能力了解无限的世界,选 择未来
从同情心,到慈悲心
儒家认为人都有良性潜质——同情心。同情心是成就大慈大悲的基础 西方哲学认为同情心是道德建立的基础
佛法认为,生命都是因缘因果的相续。行为成为习惯,习惯会成为累会性格,性格会成为人格。如果我们希望有更美好的自己,就要遵守道德
道德行为会在自利的同时造福他人,不道德的行为会在自害的同时伤及他人。当我们遵守道德,会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没有同情心就没有慈悲心。看不清道德 行为的结果,以及和自身的利害关系,仅 靠社会监督和同情心来落实道德是没有 约束力的?
利人和利己
义与利不必对立,因为我们在世间的生存需要利益为保障。只要以正当方式获取,利益与道德并不矛盾。
企业想走得远,做得大,要具备两种精神,一是诚信,一是利他。利他是做大平台、得到人脉的重要前提。
我们只有具备利他心,互利互惠,才能在地球上和谐相处,共同发展。人与人或人与自然都是相互依存的。
利他利己,害人害己
人性和佛性
人性是代表人类本质性的存在
佛法对人性的 认识有两方面
知的层面
理性
行的层面
说明人性是多样 而非单一的存在。
人有两面性,关 键在于发展哪一面。
佛法认为每个众生都有佛性,不论凡圣,佛性都是圆满无缺的。一旦开发觉悟的本性,就能彻底摆脱迷惑烦恼,实现生命的最大价值。
西方哲学承认人既有利己心又有同情心,社会就该因势利导。
法治的根本原则,是每个人可以追求自身利益,但不能损害他人利益。
鼓励利己、惩罚损人的制度,叫作法治
哲学认为利己可以不损害他人利益; 佛法认为证悟佛性可以造福社会
内求——每个人找回自己的本心, 找到生命的出路,人类就能找到 共同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