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如果你想了解中国近代史纲要上编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的话,你可以收藏这数列了中国近八十发生的事的导图,这副导图可以让你快速了解。如果你是学生的话,可以用这导图来复习!有用的可以点赞收藏起来!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1. 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
影响深远
2. 中国封建社会由昌盛到衰落 (自公元前五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鸦片战争)
经济: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经济占主导地位
基本生产结构:以个体家庭为单位并与家庭手工业牢固结合的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地主,商人,高利贷者这三者常常结合在一起。
政治基本特征: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想:儒家思想,儒家与道教佛教相互吸收融合,法家。
社会结构特点: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突出君权父权夫权。
17世纪下半叶至18世纪,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年间。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鼎盛时期。但同时也走向了封建社会的末世。
3. 世界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殖民扩张 (16世纪至19世纪初)
1640年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标志着世界历史开始进入资本主义时代。
至18世纪,继英国之后,美国,法国等先后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和提供了政治上的前提和保证。
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中叶,从英国开始,然后迅速推广到欧美各国的工业革命使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厂手工业,资本主义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殖民主意是适应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而产生的,它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演进而发展。是西方列强对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等地区人民的剥削,掠夺和压迫奴役。
在19世纪末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
西方殖民主义势力来到东方,并不是为了使东方国家成为独立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为了把他们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自己在经济上政治上文化上的附庸。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与 近代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原因:英国的商品在中国滞销,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走私鸦片,获取暴利。 1825年和1837年英国发生了两次之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和转移国内人民的视线。 清政府实行禁鸦片措施,如林则徐于1839年6月在广东虎门销烟。
1840年4月,英国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1840年6月,英国清华舰队封锁了珠江海口和广东海面,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鸦片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告终。 1842年8月29日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 1840年10月签订中英《虎门条约》。 1844年7月签订中美《望厦条约》。 1844年10月签订中法《黄埔条约》。
英国等西方列强在中国摄取了大量侵略特权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司法主权和关税主权等。
鸦片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变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半殖民地原因:近代中国尽管在实际上已经丧失拥有完整主权的独立国的地位,但是仍然维持着独立国家和政府的名义还有一定的主权。
半封建原因:外国商品在中国大量倾销,逐渐使中国的农业与家庭手工业分离。中国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手工业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
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给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某些客观条件。
基本特征
1.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作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2.中国到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中国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4.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下,它的发展非常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它的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关系。
5.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加上中国地域广大,以及在地方性的农业经济的基础上形成的地方割据势力的存在,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后来帝国主义列强还分别支持不同的政治势力以分裂中国,使中国处于不统一状态。
6.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以及是大批的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
旧的封建统治阶级及地主阶级继续占有大量的土地,掌握着国家政权,对人民实行专制统治。
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
大多数地主仍主要依靠地租剥削生活,一些城居地主也往往兼营土地,高利贷和工商业。
旧的被统治阶级即农民阶级,仍是近代中国社会人数最多的被剥削阶级。
由于土地兼并的加剧 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 向贫农或雇农转化。
有些农民破产或失去土地后流入城市,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
近代,中国的农民由于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剥削严重,生活状况极度恶化,所以具有强烈的革命要求,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来源:主要是城乡破产失业的农民,手工业者和城市贫农。
产生时间:最早出现于1940年40至50年代。
工人阶级 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
中国资产阶级
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有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
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在政治上表现出两面性, 他们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
有矛盾斗争的一面
又有依赖妥协的一面
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以来伟大的中国革命,是在这些主要矛盾及其计划的基础之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
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
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
只有通过革命中的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以后,中国人民才有可能集中力量进行现代化建设,逐步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实现国家的富强和人民的富裕,从而使无数爱国志士和革命先驱为之献身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真正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