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过秦论》课文结构
高中语文文言文贾谊《过秦论》,包括作者简介,课文背景,题目解析,课文结构思路,语言特色。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梳理,易于理解作者论证的思路。了解本文的重点难点。同时对部分知识附有网页百度百科链接和笔记摘录。
编辑于2020-03-19 19:48:04《过秦论》 课文结构
课文结构
(1—4) 兴亡过程
兴
第1段 崛起
时间
前361—前338
秦孝公
条件
地利
崤函之固
雍州之地
人和
君臣固守
并吞八荒
政通
对内
任命商鞅
厉行法治
发展生产
扩军备战
对外
连横
第2段 发展
时间
前337—前247
惠文、武、昭襄、孝文、庄襄
对比
秦国
文治
蒙故业
因遗策
武攻
南取,西举,东割,北收
开关延敌
无亡矢遗镞之费
结果
因利乘便
宰割天下
诸侯国
策略
约从离衡
人才
战国四君子
谋臣,策士,武将
实力
十倍之地
百万之众
军事
叩关攻秦
逡巡而不敢进
纵散约败 割地赂秦
结果
强国请服
弱国入朝
第3段 统一
时间
前246—前210
秦始皇
前期(攻天下)
灭诸侯
奋余烈、履至尊
吞二周、亡诸侯
扩版图
取百越
却匈奴
后期(守天下)
愚民
焚百家
愚黔首
弱民
收兵器
销锋镝
防民
守要害
陈利兵
子孙帝王万世之业
亡
第4段 灭亡
时间
前209—前207
秦二世
秦始皇
余威震于殊俗
陈涉
出身
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迁徙之徒
才能
不及中人
兵力
疲弊之卒,数百之众
武器
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天下响应 并起亡秦
(5) 兴亡原因
对比及结果
对比
秦
国力,天下非小弱
地利,崤函自若
陈涉/九国
地位非尊九国之君
武器非銛九国武器
兵力非抗九国之师
战术非及九国谋士
成败异变
秦国
致万乘势,百又余年
六合为家,崤函为宫
秦朝
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功业相反
结果
陈涉(最弱)<九国<秦国<秦朝(最强)
不施仁义
总结教训
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语言特色
对比夸大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秦伺机而动,暗示周天子地广人众
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取之甚易,反衬秦兵力雄厚
陈涉/九国
秦国/秦朝
陈涉/秦王
同义叠句 多重排比
席卷···包举···囊括···并吞
振长策···吞二周···履至尊···执敲扑
瓮牖绳枢···氓隶···迁徙
骈散结合
文学常识
作者贾谊
生卒
前200—前168
西汉洛阳人
政治家、文学家
经历
前183年,17岁
以文才著称
河南郡守吴公招致门下
前180年,20岁
汉文帝征召为博士
一年内升为太中大夫
前178年,22岁
上《论积贮疏》,被采纳
前176年,24岁
被外放为长沙太傅
著《吊屈原赋》
前175年,25岁
上《谏筑钱疏》
前173年,27岁
作《鵩鸟赋》
前169年,31岁
随梁怀王入朝
梁怀王坠马而死
前168年,32岁
抑郁而死
著作
政论散文
《治安策》
《过秦论》
《论积贮疏》
辞赋
《吊屈原赋》
《惜逝》
《旱云赋》
作《鵩鸟赋》
历代评价
历代评价 司马迁:“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班固:“追观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风俗,谊之所陈略施行矣。及欲改定制度,以汉为土德,色上黄,数用五,及欲试属国,施五饵三表以系单于,其术固以疏矣。谊亦天年早终,虽不至公卿,未为不遇也。凡所著述五十八篇,掇其切于世事者著于传云。” 刘向:“贾谊言三代与秦治乱之意,其论甚美,通达国体,虽古之伊、管未能远过也。使时见用,功化必盛。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 刘歆:“汉朝之儒,唯贾生而已。” 刘勰:“贾生浮湘,发愤吊屈,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 苏轼:“贾生,王者之佐,而不能自用其才也。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李东阳:“文帝时,可当大臣者,惟贾太傅一人。” 归有光:“若贾生之通达,蔡邕之文学,张衡之精思,卓茂之循良,李膺之高节,黄宪之雅度,邓禹之功勋,有不可一二数者。” 王夫之:“王安石之于谊似矣,而谊正......然则世无逆求于已,已未豫图其变,端居臆度而欲四海而经营之,未有能济者也。充谊之志,当正学之世,尽抒其所蕴,见诸施行,殆可与齐黄并驱乎?” 袁枚:“生不死,帝必用生;生用其所施,必远过晁、董。而卒之天夺其年,岂非命耶?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过哀,思文帝之恩,惜梁王之死,盖深于情者也,所以为贤也。” 鲁迅:①“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如其《治安策》,《过秦论》,与鼂错之《贤良对策》,《言兵事疏》,《守边劝农疏》,皆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然以二人之论匈奴者相较,则可见贾生之言,乃颇疏阔,不能与鼂错之深识为伦比矣。”②“惟其后之所以绝异者,盖以文帝守静,故贾生所议,皆不见用,为梁王傅,抑郁而终。” 毛泽东:“(《治安策》)是西汉一代最好的政论”,“全文切中当时事理”。
司马迁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徵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雒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适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其辞曰: 共承嘉惠兮,俟罪长沙。侧闻屈原兮,自沈汨罗。造讬湘流兮,敬吊先生。遭世罔极兮,乃陨厥身。呜呼哀哉,逢时不祥!鸾凤伏窜兮,鸱枭翺翔:闒茸尊显兮,谗谀得志;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世谓伯夷贪兮,谓盗跖廉;莫邪为顿兮,铅刀为铦。于嗟嚜嚜兮,生之无故!斡弃周鼎兮宝康瓠,腾驾罢牛兮骖蹇驴,骥垂两耳兮服盐车。章甫荐屦兮,渐不可久;嗟苦先生兮,独离此咎! 讯曰:已矣,国其莫我知,独堙郁兮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遰兮,夫固自缩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弥融爚以隐处兮,夫岂从螘与蛭螾?所贵圣人之神德兮,远浊世而自藏。使骐骥可得系羁兮,岂云异夫犬羊!般纷纷其离此尤兮,亦夫子之辜也!瞝九州而相君兮,何必怀此都也?凤凰翔于千仞之上兮,览德惪而下之;见细德之险(微)〔徵〕兮,摇增翮逝而去之。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吞舟之鱼!横江湖之鱣鱏兮,固将制於蚁蝼。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有鸮飞入贾生舍,止于坐隅。楚人命鸮曰「鵩」。贾生既以适居长沙,长沙卑湿,自以为寿不得长,伤悼之,乃为赋以自广。其辞曰: 单阏之岁兮,四月孟夏,庚子日施兮,服集予舍,止于坐隅,貌甚闲暇。异物来集兮,私怪其故,发书占之兮,策言其度。曰「野鸟入处兮,主人将去」。请问于服兮:「予去何之?吉乎告我,凶言其菑。淹数之度兮,语予其期。」服乃叹息,举首奋翼,口不能言,请对以意。 万物变化兮,固无休息。斡流而迁兮,或推而还。形气转续兮,变化而嬗。沕穆无穷兮,胡可胜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忧喜聚门兮,吉凶同域。彼吴强大兮,夫差以败;越栖会稽兮,句践霸世。斯游遂成兮,卒被五刑;傅说胥靡兮,乃相武丁。夫祸之与福兮,何异纠纆。命不可说兮,孰知其极?水激则旱兮,矢激则远。万物回薄兮,振荡相转。云蒸雨降兮,错缪相纷。大专盘物兮,坱轧无垠。天不可与虑兮,道不可与谋。迟数有命兮,恶识其时? 且夫天地为炉兮,造化为工;阴阳为炭兮,万物为铜。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千变万化兮,未始有极。忽然为人兮,何足控抟;化为异物兮,又何足患!小知自私兮,贱彼贵我;通人大观兮,物无不可。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品庶冯生。述迫之徒兮,或趋西东;大人不曲兮,亿变齐同。拘士系俗兮,攌如囚拘;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众人或或兮,好恶积意;真人淡漠兮,独与道息。释知遗形兮,超然自丧;寥廓忽荒兮,与道翺翔。乘流则逝兮,得坻则止;纵躯委命兮,不私与己。其生若浮兮,其死若休;澹乎若深渊之静,氾乎若不系之舟。不以生故自宝兮,养空而浮;德人无累兮,知命不忧。细故遰葪兮,何足以疑! 后岁余,贾生徵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及孝文崩,孝武皇帝立,举贾生之孙二人至郡守,而贾嘉最好学,世其家,与余通书。至孝昭时,列为九卿。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观屈原所自沈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鵩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班固
《汉书·贾谊传》
苏轼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鲁迅
惟谊尤有文采,而沉实则稍逊
写作背景
(《论积贮疏》)统治阶级中“淫侈之俗,日日以长”
权贵豪门大量侵吞农民土地
农民破产流亡,刑罚严酷,民不聊生
汉文帝周围一些权贵此视而不见,麻木不仁
解题《过秦论》
上中下三篇
西汉鸿文(鲁迅)
本文为上篇
指出秦国的过失
中篇
指责秦二世过失
下篇
指责秦王子婴过失
过
名作动,指出···过失过错
过秦
指出秦国的过失
论
论辩文体
考查、探讨
辨别真伪
发表看法
澄清对错
真理、主张 政治制度 社会习俗等
分类
论证
论史
形式
原···
···论
···辨
作品
《原毁》韩愈
《讳辩》韩愈
《贤良对策》晁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