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政治必修三 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知识点
编辑于2020-03-23 18:02:42第四单元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现状)
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
文化生活的特点:文化生活色彩斑斓,文化消费多种选择 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文化生活的“喜”与“忧”
“喜” 原因: ①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生产设备,多样的文化载体,快捷的传播工具,促进大众传媒的发展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表现: ①满足人们日趋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②传播科学文化知识 ③使人们潜移默化地接受正确的价值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 ④引导人们的消费观念,推动生产的发展
“忧” 原因: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 表现:①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②迎合低俗趣味 ③不负责任的传播“绯闻逸事”
总的说就是: ①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②文化市场的自发性和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 所以文化市场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⑴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含义: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是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
⑵倡导大众文化的原因: ①人们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呈出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特点 ②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应该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落后文化与腐朽文化
落后文化 含义: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 表现形式:传统习俗 应对态度和方法:不断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或剔除
腐朽文化 含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邪教,黄赌毒文化 应对方法: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 ①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 ②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 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双重性
奏响主旋律
是什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为什么: 必要性: ①文化具有先进和落后,健康和腐朽之分,积极的和颓废的 ②各种文化有吸引力又有排斥,有融合又有斗争,有渗透又有抵御,呈现相互交织相互激荡之势 重要性: 发挥强有力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地位: 社会主义文化以其自身的科学性和先进性,并依靠社会主义政治和经济力量在文化生活中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净化文化环境的措施(国家,企业,个人)或如何克服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⑴从国家角度看: ①(管理引导)文化生活越繁荣,越不能放任自流,越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 ②(弘扬主旋律)弘扬主旋律,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导向和示范作用 ③(健康文化)着眼于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先进健康文化,并努力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 ④(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⑤(思想道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⑵从生产者角度看: ①(企业责任)企业应自觉承担社会责任,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生产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 ⑶从个人角度看: ①(公民修养)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增强辨别和抵制腐朽落后文化的能力 ②(公民实践)公民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第九课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路径)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发展历程
艰难求索:历史证明,全盘西化论,文化复古主义等主张都不能解决中国向何处去的问题,都无法使中华文化走向复兴之路
赢来曙光:①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是中华文化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转折点②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和中华文化复兴的历史使命③中国共产党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是什么?
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世代条件,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为什么
重要性: ⑴文化是引领一个民族前行的旗帜,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①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②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是中华文化获得空前发展、重新走向辉煌的必然选择 ⑶是由我国的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决定的 ⑷是由继承和创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要求的 ⑸由文化自身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意愿要求的
怎么做
⑴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原因:①一个没有精神力量的民族难以自立自强,一项没有文化支撑的事业难以持续长久②精神文明建设搞好了,人心凝聚,精神振奋,各项事业才会全面兴盛。建设文明建设如果搞不好,人心涣散,精神颓废,各项事业都难以搞好。③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的结果 ⑵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我们的文化工作者要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创造导向,做到胸中有大义、心里有人民,肩头有责任、笔下有乾坤 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就要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推广开来
如何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
①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就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②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 ③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 ④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一彰显文化自信的力量
是什么(来源、表现)
①(来源)我们的文化自信,来自对时代发展潮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深刻把握,来自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②(表现)表现为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
为什么(地位作用)
①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②坚定文化自信,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 ③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昌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怎么做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②文化自信的来源 ③文化自信的表现
二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是什么?
A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c社会主义荣辱观 d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为什么
①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
怎么做?
①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力量 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和话语权 ③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先进文化,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为人民提供精神指引 ④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党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三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
为什么?
①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对一个政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 ②面对改革发展稳定复杂局面和社会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媒体格局深刻变化,一刻也不能放松和消弱意识形态工作③当前,我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长,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
怎么做?
①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使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②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加强理论武装,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凝聚民族复兴的坚定喜意志和磅礴力量 ③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加强阵地建设和管理,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④党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必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地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中国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国力量:中国各族人民团结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