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大自然的语言
部编版八下语文二单元课文5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主人公成长经历(仅供参考)
课文解读分享!解读一篇文章,要了解写作背景、作者、叙述视角、主体事件、情节把握、人物形象、叙述视角、字词积累、问题探究、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内容。本思维导图以八下语文课文《社戏》为例,教授文章解读大方式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大自然的语言
导入
体裁:事理说明文(解释事物本身的道理或内部规律的说明文) (大自然的语言)“一年有四季,四季景不同”,通过草木昆虫呈现出不同的情景,我们可以清楚的了解季节的变换更替能够据此来安排农事活动,自然界就像一个智者,用他独特的语言向人类传递着季节变化的种种消息。 说明顺序:逻辑顺序
作者
竺可桢
我国现代卓越的科学家。他一生在气象学、气候学、地理学、自然科学史等方面的造诣很高,而物候学也是他呕心沥血作出了重要贡献的领域主要之一。我国现代物候学的每一成就都是和他工作分不开的。他是我国现代物候观测网的倡导者和组织者。
字词积累
萌发 翩然 孕育 簌簌 融化 销身匿迹 衰草连天 风雪载途 连翘 谚语 纬度 呈现 酝酿 草长莺飞
1.次第:一个挨一个的。 2.销身匿迹:本意是不再公开讲话,不再公开露面,这里指昆虫无声无息,无影无踪。 3.风雪载途:风雪遍地。载,充满。 4.年年如是:每年都这样。是,这。 5.周而复始:形容循环往复,转了一周又一周。 6.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7.簌簌:纷纷落下的样子。
知识卡片
举例子
例: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
列数字
例:拿1741到1750年10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
作比较
例: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
文章结构
第1-3段
说明什么叫物候和物候学。
第4-5段
说明物候观测对农业的重要性。
第7-10段
说明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
第11-12段
说明研究物候学的意义。
问题探究
前二段运用叙述和描写的表达方式的作用?
一方面,一步步引出了人们抽象的概念——物候和物候学,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便于读者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作者按照四季更替的时间顺序,形象描述大自然的生长、变化规律,由表及里,更好地引出了大自然底蕴的内涵。
为了更清晰地阐述科学事理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中有“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自然现象?
课文内“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说明了这一点。
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的说明顺序是怎样安排的?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
作者把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四个因素按照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纬度影响最大,经度次之,高下差异再次之,古今差异最次。另外,纬度和经度是在地球上位置不同,第三个因素是同一个地点的高下差异,这三者都是空间因素,最后一个则是时间因素,从空间到时间,又是一种排列顺序,这样安排使文章条理清晰。
第一自然段描绘了什么?
描绘了一年四季更替和动植物随着季节更替的生长变化情况。
“物候”是什么?“物候学”呢?
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利用物候知识来研究农业生产的这一科学是物候学。
标题为何为“大自然的语言”?
“大自然的语言”在文中指的是“物候现象",点明文章的说明对象;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物候现象比喻为“大自然的语言”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第10段: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的因素是古今的差异。
运用作比较和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古今差异也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之一。
第9段: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三因素是高下的差异。
第8段: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二因素是经度。
运用举例子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说明在纬度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情况时,靠海的地方春天比内陆迟,进一步说明经度的差异是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主要因素。
第7段:影响物候现象来临的第一因素是纬度。
运用作比较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纬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现象来临最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