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
岳麓版必修二7-9课思维导图,添加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编辑于2020-03-25 23:38:10新航路的开辟、殖民者的扩张和工业革命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西欧
经济(根本):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
社会:渴望金银等贵重金属和商品
政治:强化王权,中央集权
精神:传播基督教
技术: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东方
金银、私茶等商品,指南针
奥斯曼帝国控制传统商路
过程(1500年)
葡萄牙支持
1488年迪亚士驶达非洲好望角
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西班牙支持
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
1519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
影响
西欧
引发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带来大量资本原始积累
商业革命
贸易规模扩大,商品种类增加
贸易中心转移
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价格革命
物价上涨
欧洲社会各阶层发生分化,加速西欧封建制度解体和资本主义发展
美洲
土著锐减,金银掠夺
非洲
黑奴贸易,长期落后
亚洲
沿海侵略,金银流入
世界
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多角度解读
知识进步:丰富人类地理知识
文明融合:(美欧)“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两个文明汇合”
西欧中心:发现美洲
西欧崛起:大量经营流入欧洲,推动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世界市场:欧菲亚美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
殖民后果:黄金和白银的作用,使两个大陆(欧美)距离更遥远
人口迁移:印第安人、白人、黑人以及其他混合血统的人共同生活在美洲
社会生活:改变了人类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欧洲殖民者的扩张和掠夺
葡萄牙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活动(16世纪)
葡萄牙
殖民区域
非洲:西非、东非海岸
亚洲:马六甲、印尼、印度沿海、澳门
殖民方式和结果
靠暴力掠夺和敲诈勒索确立印度洋海上霸权
建立商战垄断欧洲贸易
西班牙
殖民区域
亚洲:菲律宾(1565-1898)
美洲:巴西以外中南美洲
殖民方式和结果
掠夺经营屠杀土著
建立农业大庄园、大种植园
在中南美洲建立庞大殖民帝国
16世纪末衰落原因
封建君主制,国家财富没有转化为资本
海上马车夫——荷兰
17世纪荷兰兴起原因
造船业,航海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大西洋航运中心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建立商业公司
商业金融业发达
政府支持
殖民扩张优势
位置优越,商业发达,国家独立,国体、技术、经济创新
扩张地区
北美:新阿姆斯特丹
亚:马六甲、锡兰、印尼、台湾
非:好望角
主要途径
抢占殖民地,建立垄断性商贸公司
英国
殖民扩张有利条件
地理:地处大西洋航路中心,位置优越。
经济:手工业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繁荣
政治: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军事:海军力量强大
成为最大殖民国
英国政府鼓励对西班牙船只进行海盗式掠夺
商业战争夺取贸易优势,抢占殖民地
在殖民地的商业活动和劫掠成为英国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
黑奴贸易
欧殖民扩张历史影响
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世界市场,越来越多地方被纳入以欧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
殖民国家:原始资本积累,促进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殖民地
破坏性:落后,灾难
建设性:传播了先进生产生活方式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进步发展
补充
早期殖民扩张的最直接结果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
资本原始积累发生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完全确立前,指用暴力迫使小生产者同生产资料分离,并积累货币资本的历史过程
它一方面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集中到少数资本家手中并转化为资本,另一方面形成大批自由雇佣工人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也称产业革命、技术革命,也表现为机器取代人力资本主义,由工厂手工业发展的工程大机器生产
第一次工业革命
现代化途径:原发型传导型
最先在英国爆发的原因
可能性
制定了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的工商业、政治法律制度
最先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圈地运动)
具备先进的科学技术条件
必然性
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
开始标志
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1708年用焦炭取代木材冶炼钢铁
成就
英国
1765年,哈格里斯夫,珍妮纺纱机
1769年,阿克莱特(确立了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水力纺纱机
1779年,克隆普顿,骡机
1785年,卡特莱特,水力织布机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
1814年史蒂芬森蒸汽机车(火车)
美国
1807年,富尔顿,气船
特点
主要是在轻工业领域
技术发明多来源于工匠,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首先发生在英国,然后拓展到其他欧美国家
以蒸汽机的改良和使用为显著标志
主要标志:瓦特发明万能蒸汽机(广泛应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完成标志: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机器取代手工)
一些时间段的补充
1785年万能蒸汽机于工厂使用
1825年英国取消机器出口禁令
1840年机器制造业的机器化
18世纪60年代,英国率先开始工业革命。
19世纪扩散至欧美其他国家
19世纪中期,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影响
对英国
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力,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组织:工厂出现
经济结构:农业比重相对减少,工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城市发展:推动了城市化浪潮
生产关系:工业无产阶级和工业资产阶级成为社会的两大对立阶级
政治:推动了政治民主化的发展
经济思想: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传播
贫富差距悬殊
环境污染问题
对世界
19世纪中后期,一个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东方从属于西方
垄断组织
产生的根本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产生的直接原因
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实质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局部调整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资本主义产生
特征
规模大
与国家政权关系紧密
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日趋国际化
世界市场
形成的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国际分工的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
雏形出现:15 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
扩展:16世纪的殖民扩张
初步形成:18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推动
最终形成: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两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形成提供的条件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为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奠定了物质基础
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发展,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技术条件
对外侵略扩张、商品输出、资本输出,促进了世界各地间的联系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开始国家:英国德国美国法国
背景
政治:资本主义制度普遍确立和不断完善(19世纪中期)
资本:商品输出和殖民掠夺积累资本
劳动力: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劳动力
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科技:科学技术的突破和创新
特点
科学成为技术进步的最重要推力
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
成就
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新兴化学工业的发展
推动传统工业进步
电讯事业发展
影响
生产力: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关系: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垄断组织形成
国际格局
政治: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经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工业结构:重化工业取代轻纺工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