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学生心理
《教育心理学》自己整理的思维导图,较为简缩,方便背诵~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学生心理
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发展的实质
动作、适应
发展的结构
图式
核心
同化
顺应
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感知运动阶段 0-2
感觉、动作、永恒性
前运算阶段 2-7
泛灵论、自我中心、不可逆、刻板、不守恒、集中化
具体运算阶段 7-11
守恒、简单抽象思维、可逆性、去集中化
形式运算阶段 11-16
逻辑推理、归纳演绎、理解符号、可逆性、补偿性、灵活性、“钟摆”
影响发展的因素
成熟、练习和经验、社会性经验、具有自我调节作用的平衡过程
教育价值
儿童不是小大人、遵循儿童思维发展规律
维果斯基心理发展观
文化-历史发展观
低级心理机能
人和动物
高级心理机能
心理工具
物质生产、精神生产(语言符号系统)
内化学说
外——内
心理发展观
随意机能不断发展
抽象-概括机能提高
心理机能重组
心理活动个性化
个性的形成是心理机能发展的重要标志
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与独自解决问题的水平差异(两个阶段的过渡)
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
自我中心言语
外部言语向内部言语转化的过渡形式
对教学的影响
支架式教学
“矫情独坐笑”
社会化发展与教育
埃里克森社会化发展理论
婴儿期0-1.5
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喂食
希望
儿童早期1.5-3
自主感对羞怯与怀疑
吃饭穿衣如厕
意志
学前期3-6、7
主动感对内疚感
独立活动
目的
学龄期6、7-12
勤奋感对自卑感
入学
能力
青年期12-18
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同伴交往
忠实
成年早期18-30
亲密感对孤独感
爱情婚姻
爱情
成年中期、晚期(略)
社会化发展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
帮助学生适应勤奋和自卑危机、适应同一性和角色混乱危机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能力差异
发展水平差异
类型差异
表现早晚差异
性别差异
子主题
个体学习风格差异
感觉通道
视觉型、听觉型、动觉型
认知风格
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赫尔曼·威特金)
沉思型和冲动型(杰罗姆·卡根)
辐合型和发散性(吉尔福特)
性格差异及其教育意义
外倾型和内倾型
独立型和顺从型
教育意义
性格可以影响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社会性学习和个体社会化
重视情感因素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含义
无心理疾病、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心理健康的标准
自我、人际、性别、社会、情绪、人格
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多动症
活动过多、注意力不集中、行为冲动、学习困难
学习困难综合症
诵读困难、计算困难、绘画困难、交往困难
儿童厌学症
讨厌学习、成绩差、有品德问题
焦虑症
考试焦虑
肌肉放松、系统脱敏法、自助性认知矫正程序
抑郁症
持久性心境低落
强迫症
强迫观念、行为
森田疗法、暴露与阻止
恐怖症
单纯恐怖、广场恐怖、社交恐怖
系统脱敏
人格障碍
依赖型、反社会型
奖励
心理辅导
一般目标
学会调适(基本)、寻求发展(高级)
原则
面向全体、预防与发展、尊重理解、学生主体、个别化、整体性
途径
心理辅导课、教育教学渗透、心理咨询
方法
强化法、代币、行为塑造、示范、惩罚、系统脱敏、肯定性训练、理性情绪疗法(ABC理论)
学生心理发展概述
心理发展的概念
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包括认知发展、人格和社会性发展
八个阶段(童年期和少年期)
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概念
连续性和阶段性
定向性和顺序性
不平衡性
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