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
唾液腺非肿瘤疾病(炎症和舍格伦综合征)
包括了口腔颌面外科学第八版第八章口腔颌面部肿瘤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口腔颌面部囊肿,良性肿瘤及恶性肿瘤的相关分类及其临床表现、治疗方式的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学的口腔黏膜感染类疾病,包括单纯疱疹、带状疱疹、手足口病、口腔念珠菌病、口腔结核、球菌性口炎、坏死性龈口炎的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和诊断特点。
仅有口腔黏膜病导论部分知识点,其中有许多口组知识点不再多列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唾液腺疾病 涎腺非肿瘤疾病
涎腺炎症
细菌性涎腺炎
急性
病因
致病菌主要是金葡菌、溶血性链球菌
从导管进入腮腺,逆行感染
发病因素:身体衰弱、抵抗力降低;反射性腮腺分泌功能降低;涎腺导管阻塞
临床表现
发生部位:腮腺,常单侧受累;
老人多见
早期腮腺区疼痛、肿胀,腮腺导管口红肿,并有脓汁自导管口溢出
严重者可形成脓肿,致唾液分泌量减少
炎症可波及皮肤和外耳道
多有发热,血中白细胞增多,唾液涂片可见中性粒细胞和细菌
病理变化
腮腺导管扩张,管腔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聚集
导管周围及腺实质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
涎腺组织广泛坏死,形成化脓灶
慢性
导管阻塞和放射线损伤后继发感染
由急性涎腺炎转为慢性
长期口腔内压力增高可逆行感染
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生于下颌下腺及腮腺,常为单侧
涎腺局部肿大,酸胀感,进食时加重
挤压患侧涎腺,导管口流出粘稠而有咸味的液体
涎腺造影表现为主导管呈腊肠状,末端导管呈点球状扩张
涎腺导管扩张,导管内有炎症细胞
导管周围及纤维间质中有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或形成淋巴滤泡
腺泡萎缩、消失而为增生的纤维组织所取代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并可见鳞状化生
慢性复发性
与自身免疫性疾病有关
先天性、广泛性导管扩张可为发病因素
儿童以3=6岁多见,无性别差异;成年人以中年女性多见
单侧或双侧腮腺反复肿胀,唾液浑浊粘稠,挤压腺体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溢出
儿童青春期可自愈
涎腺造影可见末梢导管呈点状或斑片状扩张
小叶内导管囊状扩张,导管上皮增生
附近导管周围有淋巴细胞浸润或形成了淋巴滤泡
腺泡细胞萎缩
涎腺结核
涎腺放线菌病
病毒性涎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
病因:副黏液病毒
儿童多见
起病时全身症状
局部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咀嚼和进食时疼痛加剧,腮腺导管口红肿
多为双侧腮腺同时发病
非化脓性渗出性炎症
腺泡细胞内含空泡,可见包涵体
导管上皮水肿,管腔内充满坏死细胞和渗出物
腺体被膜出血,间质水肿,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
巨细胞包涵体病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性 涎腺疾病-囊性淋巴样增生
慢性硬化性下颌下腺炎
病因:与逆行性感染,异物和涎石引起的唾液排出障碍或自身免疫疾病有关是伴有无痛性肿胀的下颌下腺慢性炎症
临床特点
好发于成人,男性多见
单侧下颌下腺无痛性肿胀
挤压下颌下腺有粘稠的脓性分泌物自导管口流出,下颌下腺造影显示腺泡消失和导管扩张
病理特点
下颌下腺导管周围纤维化,小叶间结缔组织显著增生,并有玻璃样变性
导管扩张,导管上皮可发生鳞状上皮化生
腺泡萎缩消失,为淋巴细胞取代,可形成淋巴滤泡
舍格伦综合征
是一种以慢性涎腺炎,干燥性角膜炎和口干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因不明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合并全身性红斑狼疮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
多见于40岁以上女性
主要表现为患者唾液分泌量减少
口腔检查尖黏膜干燥
涎腺肿大以腮腺多见,多为双侧,肿大呈弥散性,边界不清,表面光滑,与周围组织粘连
多数患者同时伴有类风湿性关节炎
涎腺造影显示主导管扩张,边缘不整齐,呈羽毛状或花边状。末梢涎腺导管扩张呈点状、球状或腔状
肉眼
腺体弥漫性肿大或呈结节状包块,剖面呈灰白色
光镜
病变从小叶中心开始
早期淋巴细胞浸润于腺泡之间,进而使腺泡破坏、消失,为密集的淋巴细胞所取代,且形成滤泡。病变严重时小叶内腺泡全部消失,而为淋巴细胞,组织细胞所取代,小叶外形轮廓仍保留
腺小叶内缺乏纤维结缔组织修复
小叶内导管上皮增生形成实质上皮团片即上皮肌上皮岛
小叶内导管增生扩张,衬里上皮呈扁平或因变性液化而残缺不全
唇腺活检定度标准
以小叶内导管周围局灶性淋巴细胞浸润程度为评价标准,50个以上淋巴细胞局灶性浸润为1灶
存在1灶(4mm²)以上的淋巴细胞浸润对诊断有意义
1度:轻度浸润;2度:中度浸润;3度:一个灶;4度:一个以上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