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卤族元素框架
无机化学下册卤素元素框架的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卤族元素
单质
通性
⑴常温下都是双原子分子
⑵都能与水发生反应
①反应生成氧气,对应的卤素离子
F2只能与水发生该反应
氯气发生该反应速度很慢
②卤素特征的氧化还原(歧化)反应 【适用于CL2,Br2,I2】
酸性条件下——逆歧化反应
碱性条件下——歧化反应
氯元素歧化为正二价和负一价
溴元素和碘元素歧化为负一价和正五价
制备方法
氟:
工业制法
电解KHF2和HF的混合液(生成氢气和氟单质)
氯:
电解NaCl水溶液
实验室制法
①MnO2+4HCl(浓)=MnCl2+Cl2+2H2O 必需要加热
②2KMnO4+16HCl(浓)=2MnCl2+2KCl+5Cl2+8H2O
溴:
工业制法:常用氯气做氧化剂,关键的步骤是用空气吹出溶液中的溴单质
实验室制法:Cl2+2Br-=Br2+2Cl-
碘:
工业制法:①适量NaHSO3还原IO3- ②海藻和海洋生物中提取碘单质
实验室制法:Cl2+2I-=I2+2Cl-
反应:
①氟单质与所有金属化合(与Cu,Ni,Mg作用生成致密氟化膜,反应终止) 还能与稀有气体作用、与除O2,N2,He,Ne以外的所有非金属作用
②氯与所有金属化合,(但是干燥Cl2不与Fe反应)
③Br2、I2可与除贵金属外的所有金属作用,与非金属反应不如F2,Cl2剧烈,且不能将非金属氧化得到最高氧化数
性质的递变规律(从上到下)
⑴分子半径增大,色散力增大,熔沸点升高,分子间作用力增强
⑵电子亲和能依次减小,氟除外,氟的电子亲和能小于氯的
⑶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大,碘的溶解度最小
卤化氢
⑴还原性依次增强
⑵热稳定性依次减弱
⑶酸性依次增强(其中只有氢氟酸是弱酸,其他都是强酸)
用卤化物和高沸点酸反应制取
特例:HBr与HI不能用上述方法制备
原因:2HBr+H2SO4(浓)=SO2+2H2O+Br2 8HI+H2SO4(浓)=H2S+4H2O+4I2
制备:①NaX+H3PO4=NaH2PO4+HX ② 3P+3X2+6H2O=2H3PO3+6HX
卤素含氧酸
HXO 次卤酸
制备:
氟:F2+H2O=HOF+HF 其中水是固态,反应在零下四十度进行
HXO(X为Cl,Br,I):利用单质溶于水发生歧化反应,加新鲜制备的HgO,Ag2O或碳酸盐等促进歧化 2HgO+H2O+2Cl2=HgO·HgCl2+2HClO CaCO3+H2O+2Cl2=CaCl2+CO2+2HClO
性质:从上到下,酸性依次降低,氧化性依次降低(与中心原子结合电子的能力有关),稳定性依次降低
应用举例:氯气与氢氧化钙反应得到漂白粉
HXO2 亚卤酸
性质:不稳定,迅速分解 亚卤酸中仅存在HClO2 (属中强酸) 8HClO2=6ClO2+Cl2+H2O 3NaClO2=2NaClO3+NaCl(该反应需要加热)
HXO3 卤酸
制备
Ba(ClO3)2+H2SO4=BaSO4+2HClO3
Ba(BrO3)2+H2SO4=BaSO4+2HBrO3
I2+10HNO3=2HIO3+10NO2+4H2O
5Cl2+I2+6H2O=2HIO3+10HCl
性质:
①从上到下,酸性变化规律同次氯酸,
②从上到下,稳定性依次升高(因为酸中出现非羟基氧,与孤对电子排斥,排斥小,稳定性好)
③都有较强氧化性,其中溴酸的氧化性最强,氯酸次之
HXO4 高卤酸
①电解法:KClO3+H2O=KClO4(阳极)+H2(阴极) ②化学氧化法:BrO3-+F2+2OH-=BrO4-+2F-+H2O
从HClO4到HBrO4到H5IO6酸性依次降低,且稳定性好
氧化性HBrO4>H5IO6>HClO4
重要反应:2Mn2++5H5IO6=2MnO4-+5IO3-+11H++7H2O (用于检测钢铁中Mn的含量)
PS:氧化性HClO>HClO3>HClO4 因为有氧酸结构中的非羟基氧原子的个数越多,氧化性越弱
卤素含氧酸盐
亚卤酸盐(亚氯酸盐):
较稳定,但加热或撞击立即爆炸分解 3NaClO2=2NaClO3+NaCl
卤酸盐
⑴NaCl电解为NaClO,后者歧化为NaClO3,再加入KCl,变成KClO3
⑵溴酸盐:ClO-+Br-+4OH-=BrO3-+Cl-+H2O
⑶碘酸盐:2ClO3-+I2=2IO3-+Cl2
强氧化性:溴酸盐>氯酸盐>碘酸盐(同其对应的酸的氧化性顺序一样)
PS:卤素含氧酸的氧化性大于盐
互卤化物
定义:由两种卤素组成的化合物
组成:中心原子为电负性较小的重卤素(体积较大)的卤素原子 配体为电负性较大的轻卤原子(配体的数目一般为奇数)
生成方式:卤素单质在高温下反应制得 其中配体的数目一般为奇数
性质:易水解 (高氧化数的中心原子与氢氧根生成含氧酸;低氧化数的配体与氢离子生成氢卤酸)
多卤化物
组成:卤素与半径大的碱金属组成(其中卤原子总数为奇数)
性质:稳定性差,受热易分解,产物为金属卤化物和卤素或卤素互化物(其中分解倾向于生成晶格能高的更稳定的碱金属卤化物)
ps:由于MF的晶格能大,很稳定,所以只有Cl,Br,I形成多卤化物最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