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三章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三章思维构图:孙中山及其主要活动,辛亥革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
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20世纪初,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张
2⃣️为支付赔款,清政府横征暴敛,导致民怨沸腾
3️⃣各阶层人民反抗斗争风起云涌,人民以不能照旧生活下去了
清末新政及其破产
新政的内容 :1.设立商部、学部巡警部等中央行政机构 2.撤销象营,建立新军 3.颁布商法商律,奖励工商 4.鼓励留学,颁布新的学制,废除科举考试 5.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
新政的目的 :为了继续获得列强的扶持,安抚统治阶级内部各派,欺骗人民,摆脱困境
新政的开始 :1901年4 月,清政府宣布实行 “ 新政 ”
新政的破产 :预备立宪的骗局
清政府已陷入无法照旧统治下去的境地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
骨干力量: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主要领导人:孙中山
孙中山及其主要活动
第一阶段(1878~ 1894):檀香山和香港的生活,接受西方资本主义教育,开始踏上向西方学习寻求真理的道路
第二阶段(1894~ 1895):革命思想的确立与兴中会的成立
第三阶段(1895~ 1905):三民主义思想初步形成与同盟会的成立
第四阶段(1905~ 1911):同盟会成立后的武装起义
《民报》,三民主义
第五阶段(1911~ 19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担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 1911年~1912年
第六阶段(1913~ 1922):反对北洋军阀统治,再造民国
第七阶段(1923~ 1925):改组国民党,实行三民主义,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
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三民主义学说
1️⃣民族主义
2️⃣民权主义
3️⃣民生主义
三民主义的意义
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三民主又是一个不彻底的民主主义纲领,反映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行和妥协性
关于革命与改良的辩论
1. 背景: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潮广泛传播,革命形势日益成熟之时,康梁等人坚持走改良道路,反对用革命手段推翻清朝统治
2. 时间:1905~ 1907
3. 阵地:革命派与改良派围绕中国究竟是采用革命手段还是改良方式这个问题 , 分别以 《民报》和《新民丛报》为主要舆论阵地,展开论战
4. 内容:1 , 要不要以改革手段推翻 清王朝 2 ,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3 ,要不要社会革命
5. 历史评价:略
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
封建帝制的覆灭
1.武装起义与保路风潮(导火线)
2.武昌起义与各地响应
3.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1912年1 月1 日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都:南京
性质:南京临时政府是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革命政权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失败
封建军阀专制统治的形成
袁世凯窃国,辛亥革命流产
政治上
1.大力扩充军队,建立特务、警察系统
2.毁弃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投靠帝国主义
4.公然进行复辟帝制活动
经济上 :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地主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思想上 :推崇尊孔复古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
护法运动
标志着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终结
挽救共和的努力及其受挫
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