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自考汉语言文学:秦汉文学
自考汉语言文学秦汉文学,全部重点内容。秦汉文学的历史跨度:秦代文学(秦统一中国前后)-西汉文学-东汉文学 (文学史通常把东汉末年汉献帝-建安时期归入魏晋文学范围内)。让我们跟随着本张思维导图一起来看看秦汉文学的知识内容吧!
编辑于2020-04-02 21:59:00【风水探秘】了解风水智慧,布局和谐人生!经典著作如《周易》《葬书》奠定理论根基,四大长生、黄泉等术语揭示自然法则。主要流派各具特色:形势派重山形水势,理气派讲时空气场,八宅派分东西四宅,玄空风水融合九宫飞星。核心理论“山管人丁水管财”贯穿始终,配合龙穴砂水向五常、三纲要诀,应用于阴阳宅布局。从沈竹礽的玄空学到蒋大鸿的理气学说,助你掌握方位平衡与旺衰奥秘。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作家文学,在这里特指传统时代上层阶级的文学,即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一起来看 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重点标红。
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科目重点内容汇总,比较学习,关键词标红,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风水探秘】了解风水智慧,布局和谐人生!经典著作如《周易》《葬书》奠定理论根基,四大长生、黄泉等术语揭示自然法则。主要流派各具特色:形势派重山形水势,理气派讲时空气场,八宅派分东西四宅,玄空风水融合九宫飞星。核心理论“山管人丁水管财”贯穿始终,配合龙穴砂水向五常、三纲要诀,应用于阴阳宅布局。从沈竹礽的玄空学到蒋大鸿的理气学说,助你掌握方位平衡与旺衰奥秘。
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作家文学,在这里特指传统时代上层阶级的文学,即文人、士大夫的文学。一起来看 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常考知识点汇总,重点标红。
自考汉语言文学,民间文学科目重点内容汇总,比较学习,关键词标红,可以直接下载,有助于知识点记忆。
秦汉文学
秦朝:
简介
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央国家集权制建立,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文学创作空前冷落。
时代特点:时间短;思想禁锢(焚书坑儒)
代表作品: 李斯的《谏逐客书》
李斯
简介
战国末期楚国人;法家思想代表人物;
是秦王朝唯一留有著作的文学家;
成就:《谏逐客书》是其代表作;此外有《论督责书》《自罪书》
《谏逐客书》
内容:就逐客一事而发,全文紧扣“逐客”论说;
论述重点: 从秦的利益着眼,抓住逐客对秦不利来论说,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将秦的霸业作为整篇谏书的灵魂;
主题=内容 +论述重点
本文作者就逐客一事而发,全文紧扣“逐客”论说,顺着秦王的心意,从秦的利益着眼,引到统一六国的关键问题,表现作者强大的论说能力和政治远见。
模板: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最终主旨
艺术特色 (论说方法):
①举例: 采用浓墨铺陈,列举事例, 如文中铺排了四君用客的大量事实 ,铺陈了秦王所喜爱的大量生活享用;
秦穆公
西戎-由余;东宛-百里奚;宋-蹇叔;晋-丕豹, 公孙支
秦孝公
商鞅
秦惠王
张仪
秦昭王
范雎(jū)
②正反对比: 在论证上正反对举,反复对比,层层深化。
四君用客←→“却客不内[通纳nà]”(拒绝客卿不接纳)
四君用客←→秦王轻客
秦王重物←→秦王轻人
③语言排比: 铺排时大量使用排比句式,文势充沛,极有感染力。对偶的大量使用,也使文章整齐而富于变化,增加了语言的韵致。
人物简介
1、蹇叔,春秋时宋国铚人,曾任秦国右相。是先秦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为百里奚推荐,秦穆公任为上大夫。
2、百里奚,春秋楚国人,秦穆公时贤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是秦穆公用五张黑羊皮从市井之中换回的一代名相。
3、商鞅:卫国人,等到秦孝公的任用,任国相,实行变法,是秦国强盛,孝公死后被诛;
4、张仪,魏国安邑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秦惠王封张仪为相,用连横计瓦解东方六国合纵,逐一削弱了六国的力量;
汉代文学
简介
与秦朝文化专制相反,汉朝统治者在文化政策上有较大调整,加之国力增强 社会进步,汉代文学蓬勃发展。
一、汉朝文学内容:
1.国力强盛,作家充满胜利的喜悦和豪迈的情怀。作品追求广大的容量、恢弘的气势。
2.士人的进取精神,圣主贤臣成为理想。
3.总结秦朝迅速灭亡的教训,反思历史。
二、两汉文学体裁:
1.辞赋:诗+散文——“诗的散文化,散文的诗化”四言、五言、七言;
代表作家:枚乘shèng、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2.散文:
司马迁《史记》——第一部纪传体史书;
班固《汉书》——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
贾谊政论散文:《过秦论》;书信体散文:邹阳《狱中上梁王书》、司马迁《报任安书》、杨恽yùn《报孙会宗书》
3.诗歌:
新样式:五言诗(多见于歌谣和乐府诗)文人五言诗在东汉大量出现,最早班固《咏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最高成就。
贾谊:
简介
• 洛阳(今河南人);
• 积极的政治改革;
• 成就:政论文《过秦论》;辞赋有《吊屈原赋》《鵩fú鸟赋》
《过秦论》
秦朝逐渐强大的原因:[掌握·多选]
① 具有地理的优势
② 实行变法图强的主张
③ 正确的战争策略
④ 几代人的苦心经营
主题:
全文写秦自孝公至秦始皇逐渐强大到最后转眼之间轻而易举地被灭亡,从而总结出秦亡的教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艺术特色 :
①语言: 气势充沛,一气呵成。作者借鉴赋的手法,行文极尽夸张和渲染,造成一种语言上的生动气势。多用排比和对偶,也有排比兼对偶的句式;
②技巧: 全篇采用对比的手法,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四个方面的对比:
A.即秦国本身先强后弱、先盛后衰、先兴旺后灭亡的对比;B.秦与六国的对比;C.秦与陈涉的对比;D.陈涉与六国的对比。
贾谊《过秦论》(上) 的语言有何特点?
多用排比句或对偶句,形成气势。 如第二段中从“于是六国之士”以下是排比句式;如“蒙故业”以下是对偶句式。 也有排比兼对偶的句式,如开头说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即是。 多用排比句和对偶句,如“于是六国之士”以下,先用“有”字领起,贯穿下面三句,罗列大量人名形成排比; 对偶句如“蒙故业”以下四句,每两句一对仗,就是对偶句式。
作者借鉴赋的手法,行文极尽夸张和渲染,造成语言上的生动气势。
秦的敌方
齐有孟尝,赵有平原,楚有春申,魏有信陵。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约纵离衡,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
司马迁
简介
主要有《史记》、《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
因李陵兵败投降匈奴,司马迁为其辩解,获罪下狱,被处宫刑。
《史记》
简介
简介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共130篇,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
是一部伟大的传记文学巨著,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报任安书》
简介
文体:司马迁写给朋友任安的一封书信,也是一篇激切感人的至情散文。
主题:
本文一方面自述了李陵之祸以及自己遭受宫刑的前因后果,抒发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懑,将自己封闭压抑的情怀尽情倾吐;另一方面表达了自己的光明磊落之志,虽苟且偷生,但忍辱负重,希望能够“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完成未竟的事业。[掌握]
艺术特色
①技巧: 全文议论、抒情、叙事融为一体,文情并茂,叙事简略,为议论做铺垫,议论中感情自见,将作者内心久积的痛苦与怨愤表现得淋漓尽致。
②修辞: 修辞手法多样,丰富了感情表达的内涵。对比、对偶与排比互相结合,比喻、引用、夸张穿插运用,真切表达作者跌宕起伏的情感。大量的铺排,增强了感情抒发的磅礴气势。叙述腐刑的极辱,从“太上不辱先”开始,连用八个“其次”,层层深入,最后逼出“最下腐刑极矣”。
③语言: 典故的运用,使感情更加慷慨激昂,深沉壮烈,激愤地控诉了封建专制下的酷吏政治,表现了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用西伯、李斯、韩信等王侯将相受辱而不自杀的典故,愤激地控诉酷吏政治。 用周文王、孔子、屈原等古圣先贤愤而著书的典故,表现自己隐忍的苦衷、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的决心。
《项羽本纪》
简介
内容:写秦末农民大起义和楚汉战争之间的宏阔历史场面,生动而深刻地描述了项羽一生;
主题: 【简答】
①人物形象: 项羽既是一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英雄,又是一个性情暴戾、优柔寡断、只知用武不谙计谋的匹夫。
②矛盾: 所向无敌与性格暴戾,英勇善战与不善权变,爱人礼士与妒贤嫉能……虽然不乏深刻的讨伐,但更多的却是由衷的惋惜和同情。
艺术特色
①技巧: 通过故事情节的发展来展示人物命运与性格特征,重点描写了巨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东城决战、乌江自刎等事件和场景,借此展示了项羽的一生。
②角度: 本文在刻画人物性格方面,运用了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对场面描写的极力铺排,气氛渲染;以次要人物与主要人物对照的写法,都是为了突出项羽的形象。
③语言: 语言运用上具有明白、活泼、朴实的特色。[掌握·简答]
补充知识
(1)成语:坐壁上观,以一当十,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四面楚歌。
(2)文章细节
吴中起义:一府中皆慑伏,莫敢起。
斩杀宋义: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zhī wú。(抵抗、抗拒)
钜鹿之战: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
鸿门宴: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垓下之围:项王慷慨悲歌。
《项羽本纪》一书主要写了 那些事件,请作简要描述。
答:钜鹿之战、鸿门宴、垓下之围、东城决战。乌江自刎,(知耻重义,视死如归)(3分)
钜鹿之战着重表现了项羽叱咤风云、所向无敌的勇武性格;
鸿门宴着重刻画项羽寡断少谋和妇人之仁;
垓下之围先以舒缓的笔调写项羽夜起帐饮,慷慨悲歌,倾诉对虞姬与骏马的难舍之情,表现出项羽英雄末路的悲情;
再通过东城决战展示其虽有豪霸之气,但徒逞匹夫之勇的性格特征。(3分)
乌江自刎,(知耻重义,视死如归)
《李将军列传》
人物形象:
①骁勇善战,武艺超群,谋略精当,机智果敢;
②身先士卒,治军简易,对士兵关爱有加;
③功勋卓著却始终不遇,至武帝时遭排挤而郁郁不得志,最终被逼自尽,以悲剧结局终其一生。
主旨:
通过其在三帝时期的不同际遇,展现其豪情踌躇却又坎坷不平的一生。至武帝时遭排挤而郁郁不得志,最终被逼自尽,以悲剧结局。
内容【了解】:
第一段交代李广的家世背景,以及他在文帝时的发迹经历;第二段介绍孝景帝时期,李广抗击匈奴的过人胆略、显赫战绩及历任要职;第三段以程不识为比较对象,介绍李广于汉武帝时期的仕途初期情形及其果敢勇毅的简易治军风格;第四段介绍汉武帝时期,李广仕途中期的惨淡经营,刻画了其威武豪迈但又略显残酷,意气风发但又略显自负的将领形象;第五段写李广仕途后期,因内外原因导致大军迷途迟至,既而愤愧自杀的悲壮事迹。
艺术特点
(1)表现手法:①整体以时间为序,叙事详略得当。
②善于抓住李广最突出的特点,多维度地刻画人物,使形象立体化。
③运用对比手法,以突出李广性格才能过人之处。如:以匈奴射雕者与李广对比,突出其高强武艺;以程不识严谨刻板的带兵风格突出李广简易的带兵风格;以李蔡的仕途平坦对比李广的官场遭遇等。
④司马迁的人物传记笔端含情,本文倾注了对李广的深切同情,同时流露出对当权者的愤慨。感情主要是在叙事中体现出来的。
⑤语言通俗,富于文采。动词运用精当,语言活泼跳荡,节奏感强。如李广与匈奴的遭遇战,用长短四句话、十多个字,淋漓尽致地描绘出汉军视死如归、一往无前的精神,勾画了一场两军交兵的大场面。
班固
简介
字孟坚,今陕西人;汉赋四大家司马迁,司马相如。张衡。
东汉赋家,代表作《两都赋》。
成就: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本纪12,表8,志10,传70.前四史之一,
作者是班固、班彪、班昭和马续。 从汉高祖刘邦到王莽末年。
苏武传
选自《汉书·李广苏武传》。
内容:再现了苏武作为汉使被扣匈奴后,十九年间不为威服、不被利诱、艰苦卓越、视死如归的感人事迹;
主旨:热情讴歌了其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和忠心耿耿的高尚品德。
苏武人物形象
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位“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光辉形象;。
①苏武以死报国的行动,刻画了他刚烈难犯、义不受辱的坚强个性。
②两次劝降突出他不受威逼利诱,对国家、民族忠贞不二的崇高气节。
③通过艰苦考验的描写,表现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坚强个性、民族气节、爱国意志三方面是构成苏武形象的主要特征。
艺术特色:
① 详略得当,突出其爱国主义精神。(详写不卑不亢略写娶妻生子)
② 对比鲜明,衬托苏武对国家高度负责、崇高的民族气节、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 想的高风亮节。 与张胜对比,衬托苏武的深明大义、富于骨气,及临事不惧、对国家高度负责; 与卫律对比,以卫律的卖国求荣突出苏武崇高的民族气节; 与李陵对比,李陵计较个人恩怨,苏武则一心一意为国家民族利益着想,李陵自己前后 的言行也构成对比。
主题:
彰显了苏武坚忍不拔、历久不磨的爱国意志
领会卫律、李陵两人思想情感的差异。
卫律死心塌地投降匈奴,满足一时的荣华富贵,对苏武软硬兼施,叛臣面目 十足; 李陵计较个人恩怨,一失足成千古恨,当其对苏武劝说无效时,对比苏武的 民族气节,内心有愧,痛苦而泣。
需掌握词语:
受辞:接受审讯;
相坐:连带治罪;
沙幕: 沙漠;
决:通“诀”,诀别;
物故:死亡;
历史散文汇总
《 左传 》 是编年体史书, 《 春秋 》 三传:《春秋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 战国策 》 是一部国别体史书,整理者是刘向。主要内容是记叙战国时代一批谋臣策士的言论与活动,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文献。
《 史记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录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三千多年的中国历史; 被鲁迅誉为 “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 《 离骚 》 。”
《 国语 》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以记言为主,主要通过记载历史人物的言论以反映治乱兴衰;
《 汉书 》 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班固、班彪、班昭和马续。
汉乐府
简介
乐府原是指音乐机关,后代将乐府所唱的诗歌称作“乐府”,于是乐府便变为 一种合乐的诗体。
汉乐府即汉代乐府诗,长于叙事,多方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首创五言诗。 多采用五言和杂言。
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
秦汉文学-汉乐府-《十五从军征》
内容:叙事诗,又名《紫骝马歌》。 这是一篇暴露封建社会不合理兵役制度的民歌,反映了百姓在兵役制度下 的不平和痛苦。
艺术特色:
画面感:开篇直入主题,老兵从“十五”到“八十”,写出从军时间之长,截 取他从近乡到归家这个片断,
道逢乡里人:家中有阿谁?遥看是君家,松柏冢累累。”四句借与乡邻的问答, 勾勒出家破人亡的人间悲剧;
“兔从狗窦入”及以下几句具体真切地展示了老兵归家后惨不忍睹的生活场景。 最后以老兵孑然一身的形象收结,余味无穷。
主旨:反映了百姓在兵役制度下的不平和痛苦
《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简介
《孔雀东南飞》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也是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后人盛 称它与北朝的《木兰诗》为“乐府双璧”。
本篇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玉台新咏》
1.内容:
写刘兰芝与焦仲卿这对恩爱夫妇的爱情悲剧;
2.主旨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的一桩婚姻悲 剧。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歌颂了焦 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控诉了封建社会宗法礼教、家长统治和门阀 观念的罪恶,表达了青年男女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合理愿望。歌颂青年男女 忠于爱情、要求婚姻爱情自主的思想意义。
3.人物形象: (以人物对话刻画人物性格)
(1)刘兰芝:
①坚强、持重、自尊,所以自请遣归;
②不卑不亢、有教养,辞别时还牵挂婆婆和小姑;
③勤劳能干,多才多艺;
④外柔内刚,自有主意,不为威迫所屈,不为荣华所动;
⑤温柔体贴,深情专一;
⑥果断忠贞,敢于追求 婚姻爱情的自由,维护自己人格尊严,具有一定的反抗精神。
(2)焦仲卿:
①忠于爱情却不敢直接抗争,懦弱拘谨,消极反抗,忍辱负重;
②善良孝顺,但为了爱情最后走上叛逆反抗道路。
(3)焦母:极端蛮横无理,独断专行,是一个摧残爱情的封建家长典型。
(4)刘兰芝哥哥:专横跋扈,趋炎附势,尖酸刻薄,冷酷无情,是典型的市侩形象。
4.艺术特色:
(1)线索:叙事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
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必须掌握·多选】
第二条线索则围绕兰芝与仲卿之间的爱情铺展。
(2)特色:从兰芝和仲卿死后双双化鸟的角度看,故事又带有神话色彩, 它寄托了人民群众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美好的强烈愿望。
5.概括主要情节, 简要说明”双线推进“ 的结构方式:
(1)全诗主要分为四个部分:辞旧、送别、逼婚、殉情。才貌双全的刘兰芝和焦仲卿真诚相爱,却遭婆婆百般刁难,仲卿向母求情无效, 夫妻只得话别,兰芝回到娘家,慕名求婚者接踵而来,因与仲卿有约,不愿再 嫁,夫妻二人双双命赴黄泉。
(2)叙事采用双线交替推进的方式,结构缜密紧凑。第一条线索围绕刘焦两家的家庭矛盾冲突展开,仲卿求母、兰芝辞婆、兰芝拒婚、仲卿别母,展现了人物间迫害与反迫害的斗争。第二条线索围绕兰芝与仲卿之间的爱情展开。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完成了故事的叙述及人物命运的展开。
《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内容:这首诗表现思妇怀念远行丈夫的情感。
艺术特色:
①此诗在用语和节奏上都运用回环复沓、反复咏叹的表现方法。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
②“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两句用比兴手法,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感、人岂无情的道理。同时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
重点语句:
(1)“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出自《楚辞·九歌·少司命》。
(2)“浮云蔽白日”暗示思妇对在外丈夫行为的挂念和猜疑。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内容:借用神话传说,通篇描写牵牛织女隔河相望而无法相聚的痛苦;抒发人间思妇的离愁别恨。
• 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已流传。
艺术特色:
叠字:全诗一共十句,其中六句都用了叠字词语。叠字修辞格的运用是这首诗的重点,既增强了节奏的美感和音韵的协调,又自然而贴切地表达了物性与情思。
主旨:
抒发人间思妇的离愁别恨,采用浪漫主义想象,表达了东汉时期动荡社会中游子和思妇的现实痛苦。
重点语句:
(1)“终日不成章”借用《诗经·小雅·大东》篇中的诗句。
(2)“泣涕零如雨”借用《诗经·邶风·燕燕》中诗句。牛郎织女的故事在汉代已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