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必修: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又称产业革命,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以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的革命、后来又扩充到其他行业的演变过程就叫做工业革命。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第二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
背景
1. 原因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根本)
【社会根源】欧洲人对黄金和香料的追求
【商业危机】东西方商路受阻
【政治因素】强化王权,积极扩张
【宗教动力】向海外传播基督教的需要
2. 条件
主观
航海水平的发展(罗盘针和计算纬度星盘等应用)
地理知识(地圆说的提出和地图的绘制)
造船技术先进(多桅船的制造)
地理条件优越(处于大西洋边上)
客观
王室的支持
经验丰富的水手
影响
【对欧洲】
商业革命
贸易范围扩大
商品种类数量多
经营方式改变(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
贸易中心转移: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价格革命
白银输入,货币贬值,物价上涨
社会分化,封建势力衰弱,资本主义兴起
【对非洲、美洲】
破坏性:殖民侵略,灭顶之灾,黑奴贸易
建设性: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作出贡献
【对亚洲】
占据一些据点和岛屿
白银大量流入 刺激了亚洲经济发展
高产作物引进,推动人口增长
【对世界】
形成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人类由分散孤立的发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
有利于世界物种和文化的交流
第八课
殖民先锋——西葡双雄(15-16世纪)
葡萄牙
【范围】非洲亚洲,南美巴西
【方式】建立据点,暴力掠夺,敲诈勒索(手段简单粗暴)
【结果】印度洋霸主,垄断贸易
西班牙
【范围】中南美洲,亚洲菲律宾
【方式】屠杀土著,强迫劳动,掠夺经营,建立农业大庄园和种植园
【结果】成为大西洋霸主,拥有庞大的殖民帝国
为什么西葡霸主地位很快衰落
【经济原因】没有把掠夺来的巨额财富转化为资本
【政治原因】西葡均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殖民掠夺用于贵族挥霍
“海上马车夫”——荷兰(十七世纪上半叶)
【条件】
政治:摆脱西班牙的统治,确立资本主义制度
地理:优越的地理位置,地属大西洋航运中心,带动造船业、运输业的发展
【方式】
抢占殖民地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
【结果】
荷兰成为17世纪最大的商业殖民帝国
傲视群雄——海岛英国(18世纪下半叶)
【原因】
地理位置优越
物质基础:资本原始积累扩大,资本主义工商业日益繁荣
制度保障:1689年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政策支持: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支持工商业者参与贸易竞争和占领殖民地。
武力保障拥有欧洲最强大的海军
积极发展海外贸易
英国综合实力最强大
【过程】
打败西班牙“无敌舰队”,称霸海上
17世纪三次荷英战争,夺取荷兰在北美的殖民地
1756-1763七年打败法国,夺取了法在北美的殖民地。18世纪下半叶,确立世界殖民霸权
【历史影响】
非洲丧失大量劳动力,阻碍非洲社会经济发展
美洲出现黑人奴隶制,为新大陆开发提供了劳动力
欧美资本原始积累增加,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世界市场的形成和世界联系的加强
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
原始资本积累,手段血腥残暴,殖民罪恶严重
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
【殖民国家】掠夺大量的财富,促进资本原始积累,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即将发生的工业革命提供了资金和市场(英国:走工业资本主义道路)
【对殖民地】
破坏性:人口减少,资源掠夺,经济破坏和贫穷落后
建设性:带来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
【对世界市场】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世界地区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改变世界的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蒸汽时代
率先完成资产阶级革命,政局稳定
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国内市场
早期殖民扩张提供资本、原料、市场
工场手工业经验积累,技术进步
市场需求的扩大
条件
前提条件
政治制度
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
充分条件
资金
圈地运动(国内)
殖民贸易和掠夺(国外)
技术
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牛顿力学的创立和普及
劳动力
圈地运动
原料
殖民掠夺和圈地运动,煤炭资源丰富
必要条件
市场
最大殖民帝国的形成,海外市场扩大
圈地运动扩大国内市场
【进程】
棉纺织业
1733飞梭
1764珍妮纺纱机
1768水力纺纱机(近代工厂的开端)
1799骡机(基本实现机械化生产)
1785水力织布机
蒸汽机的发明
1782年瓦特发明复动式蒸汽机
1785年改进后开始在棉纺织工厂使用
交通运输业
19世纪,汽车火车问世,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英国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1840年前后,英国的机器制造业也实现了现代化,大机器生产基本上取代了传统的工场手工业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扩展
法国,美国,德意志,俄国,日本相继开始工业革命
【特点】
国家:英国
发明者:手工业者经验积累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没有紧密结合
以轻工业为主
【工业制度的特点】
将生产资料和工人集中在一起,使用机器进行大批量生产
实行细致的分工和严格的纪律
中小企业占多数
企业主既是资本的所有者,又是企业的经营管理者
【影响】
经济
机器取代手工操作,工厂成为主要的生产组织形式
生产力飞速发展
经济结构变化,工业比重超过农业
殖民扩张,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政治
产生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改革或革命民主化进程,完善资产阶级代议制
思想
社会主义思潮
自由主义思想
社会
城市化进程加快
冲击旧的等级观念
时间观念更强
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生态环境污染
国际格局(世界)
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电气时代
【背景】
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和巩固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了雄厚的资本积累
自然科学进步,并与技术相结合
国内外市场进一步扩大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
标准化和流水线
自由劳动力增长,工人素质提高
全球范围的殖民掠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德国
西门子——1879年创造电车
本茨——1855年汽油汽车试车成功
狄塞尔——1892年内燃柴油机
美国
贝尔——1876年电话
爱迪生——1879年电灯,1893年电影
匹兹堡KDKA台——1902年最早的无线电广播
莱特兄弟——1903年飞机
英国
法拉第——1831年电磁感应现象
比利时
格拉姆——1873年发电机
法国
德普尔——1882年远距离输电
意大利
马可尼——1896年无线电
生产力发展,促进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进入大企业时代——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出现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垄断组织(私人垄断资本主义)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两极分化
经济发展不平衡
政治发展不平衡
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世界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垄断组织特点
企业规模大
控制着一个或多个部门的生产与经营
企业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获得高利润的同时,也阻碍了竞争,导致某些停滞和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