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8.革命
【题 目】8.革命 【体系位置】政治学/行政学 » 政治学教程 » 8.革命 【内 容】①什么是政治革命;②政治革命的条件与方式;③政治革命的历史; 【参考教材】《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政治学教程》是政治学与行政学系列教材之一,由我国著名政治学家俞可平教授主编,参编作者都是政治学科的知名学者或博士生导师。全书力图突出科学性、学术性和前沿性,尽量向学生展示政治学作为一门独立科学的系统知识;力图反映政治学的历史发展和最新成果,尽量向学生展示政治学作为一门古老而新生的学科的历史与现状;力图将学术性与现实性尽可能地结合起来,尽量向学生提供观察和分析现实政治生活的知识工具。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编辑于2023-08-25 15:36:36 湖北省【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内 容】①阶级与国家;②国家权力与国家形式;③国家机构;④政治民主;⑤政党与政党制度;⑥政治参与;⑦政治文化;⑧政治发展;⑨民族与宗教;⑩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内 容】①认识新媒体;②新媒体的技术动力与技术变迁;③新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的演变;④新媒体用户;⑤新媒体中的数字信息形式及其加工;⑥新媒体信息的组织;⑦新媒体信息的可视化传播;⑧新媒体中的主要社会化媒体形式;⑨社会化媒体的应用策略;⑩新媒体与社会发展的互动; 【参考教材】新媒体导论 彭兰 高等教育出版社_彭兰 著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中国近代史,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个时期的历史。这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追求国家独立和民族复兴的历史。 中国近代史分为前后2个阶段,从1840年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是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继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基础。并提出到二〇二九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八十周年时,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
二十届三中全会于2024年7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这次全会对于中国的未来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这份思维导图就像是一把解锁未来发展方向的钥匙🔑,带你一探究竟!
【体系位置】政治学与行政学 » 政治学概论 » 10.国际政治与世界格局 【内 容】①国际政治;②时代主题与世界格局;③中国的对外政策; 【参考教材】政治学概论 第2版 马工程教材 高等教育出版社 【适用范围】本科学习;考研 个人总结难免有疏漏和错误,欢迎指正交流,我会修改后更新;可以导出PDF或图片、或根据需要修改使用。
革 命
什么是政治革命
一、革命的内涵
从哲学角度 :革命本质上是寻求自由。阿伦特等学者提出。
从政治角度:革命是一种政治权力转移的方法。蒂利等学者提出。
从心理角度:革命是一种发泄不满和改变现状的途径。涂尔干等学者提出。
从社会角度:革命被定义为一种实现社会变革的历史过程。亨廷顿等学者提出。
从系统论角度:革命是一种急剧的系统变革。罗斯金等学者提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革命内涵
革命的目的是为新生产关系的最终确立。
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革命主要通过暴力手段来实现。
政治革命的内涵:政治革命就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以夺取政权为首要标志,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以政治制度的新旧更替为基本内容,实现政治发展过程质的飞跃的激烈政治变革。
二、政治革命的特征
三、革命、改革与改良
革命与改革都是政治发展的主要实现方式。
联系:革命和改革一样都是对事物进行深刻变革,从这种意义上说,改革具有革命的含义 。例如,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改革来讲,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具有革命的性质 。
区别:革命是对旧事物彻底决裂的质变过程;改革是慢慢修正的从量变到部分质变的过程。
改良是革命的副产品。
改良是统治阶级在保持其统治的条件下,对被统治者所做出的局部的、点滴的让步。而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暴烈的行动。
改良和革命虽然是对立的,但是两者之间并没有一条不可逾越的鸿沟,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为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运动形式。
改良只是革命的副产品,但是对于最终的革命来说,它却是十分必要的和有益的。
政治革命的条件与方式
一、政治革命的条件
客观条件
生产力的发展使阶级矛盾极端激化
统治阶级陷入全面危机,无力维持统治
多个集团同时离异于现存政治体制
国际客观形势的影响
主观条件
被统治阶级形成革命的意识。
革命者建立革命的组织和理论。
二、政治革命的方式
暴力方式
暴力方式是指革命者为了进行社会变革,运用武力夺取政权,迫使统治阶级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的剧烈变革。
这是革命的主要方式,例如法国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中国辛亥革命等。
和平方式
和平方式是指在客观形势和力量对比大大有利于革命阶级的前提下,统治阶级不得不让出政权,从而实现政权的非暴力性转移。
政治革命的类型与历史
一、政治革命的类型
以政治革命的内容为标准,可以分为两种:单纯的“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 。
以不同革命形式的起因为标准,可以分为: “资产阶级革命”、“保守的自上而下的革命”和“共产主义革命”。
以指导政治革命的意识形态理论和政治思想为标准,可以分为:自由民主主义革命、集权主义革命和第三世界革命。
以具有能动作用的革命主体为标准,可以分为:“国民大革命”(自下而上的革命)、政变(自上而下的革命)、“宫廷革命”、“叛乱”、“系统叛乱”(城市国家→帝国→封建制→国民国家的历史大变革) 。
以目标—目的为基准,可以分为:近代革命;农民、民族双重解放革命;反殖民主义争取独立的革命;民族主义的社会革命;民主的反霸权主义革命。
以革命对现存政治制度的破坏、对新集团的动员和对新制度的创立三者之间在革命过程中的顺序和关系为标准,可以分为“西方”类型和“东方”类型。
根据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观,以不同社会性质所规定的不同革命对象、任务和动力差异为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四种历史类型:奴隶革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
二、政治革命的历史
(一)16世纪以前的政治革命
改朝换代: “汤武革命” 奴隶革命农民革命
奴隶和农民革命的历史意义
奴隶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奴隶主的统治,加速了奴隶社会的崩溃,动摇了奴隶制国家的统治基础,使奴隶制生产方式让位于封建制生产方式。
农民革命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加速了封建社会的灭亡,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诞生。
(二)16世纪至19世纪的政治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1642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88年光荣革命,推翻封建复辟王朝的专制统治。 1689年后通过《权利法案》 。
2.美国资产阶级革命
(1)美国独立战争 1775年4月19日莱克星顿的枪声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776年7月4日,北美殖民地正式宣布脱离英国而独立。1781年美国取得了独立战争的胜利。 1787年美国制定宪法 。
(2)美国南北战争 1861年,南方的一些州建立南部同盟,接着挑起战争。 1863年,在葛底斯堡战役中,北方军队获胜,开始掌握战争主动权。 1865年,南方军队投降,内战结束。
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
1789年7月14日,法国革命者和群众冲进了巴士底狱,法国大革命正式爆发。 1789年8月26日制宪会议通过《人权与公民权宣言》。
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资产阶级革命摧毁了封建统治建立的专制政权,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发展。在存在民族压迫和民族分裂的国家,资产阶级革命还完成了民族独立和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任务,使人类历史的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三)20世纪以来的政治革命
1.俄国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以列宁为首的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领导工人士兵推翻了俄罗斯克伦斯基领导的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1922年底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2.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
(1)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1905年8月20日,中国同盟会成立。 1911年10月10日,爆发武昌起义。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 1912年4月5日临时政府迁往北京,革命失败。
(2)中国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
1919年五四运动开始新民主主义革命。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结束 。 1949—1956年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1956年中国进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3)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的伟大革命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开放。 1992年后,改革开放的路线基本确定。
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它与过去的一切革命根本不同,不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是要彻底消灭一切剥削制度。但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彻底消灭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最后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
3.民族民主革命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民族解放运动具有两个特点:
反帝国主义革命运动风起云涌,武装斗争此起彼伏。
出现了被压迫民族团结合作,共同对付殖民主义、帝国主义的新局面。
4.颜色革命
2003年11月,格鲁吉亚爆发“玫瑰革命”。 2004年10月,乌克兰爆发“橙色革命”。 2005年2月,吉尔吉斯斯坦爆发“黄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