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三上语文全册思维图谱
2022版新课标理念下对部编版三年级上册教材全册梳理,包含单元主题、语文要素,以及语文要素在单元每一课内容的对应分布,最后是一个语文要素的全学段上下关联。
编辑于2023-08-25 17:29:03 云南三上语文全册思维图谱
第一单元
学校生活
1.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
2.体会习作的乐趣。
要素布局
1.《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表达丰富,有许多有新鲜感的词句。要求能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们交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大青树下的小学特别的地方。
2.《花的学校》是一篇散文诗,课文想象丰富而奇特,充满儿童情趣。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仿仿写句子。
3.《不懂就要问》是本册书的第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语言通俗,蕴含道理,具有新鲜感,要求学生能找出有新鲜感的词句与同学交流。
4.口语交际部分,回忆暑假生活,和同学分享。要求选择别人可能感兴趣的内容,讲及内容要有新鲜感。从而更好的达到讲述的效果。
5.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让学生围绕有新鲜感的语句展开交流。
要素上下关联
1.三上二单元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三上七单元“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3.四上三单元“体会文章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第二单元
金秋时节
1.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
2.学习写日记。
要素布局
1.《古诗三首》侧重引导学生借助注释理解古诗中难懂的词语。
2.《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侧重引导学生运用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3.《秋天的雨》以“五彩缤纷”为例,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
4.《听听,秋的声音》描写了秋天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
5.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词句段运用”的第二题安排了实践运用的练习。
要素上下关联
1.一上七单元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课文内容;
2.一下三单元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3.一下六单元联系生活实际了解词语的意思。。
第三单元
中外童话
1.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
2.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
要素布局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课后第三题“和同学交流印象深刻的部分,说说你的感受。”与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相关联,初步体会童话故事带给自身的感受。
2.《那一定会很好》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体会从一粒种子到阳台上的木地板的生命历程。
3.《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第一题“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与语文阅读要素边读边想象画面息息相关。
4.《一块奶酪》要求学生默读课文,了解围绕一块奶酪展开的故事。
5.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则引导学生梳理总结童话的基本特点、童话中丰富的想象及阅读童话的好处。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试着自己编童话,写童话”,充分体现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读童话到写童话,教材编排体现了阅读铺路,由读到写的理念,也为三年级学生起步阶段的习作降低了难度。本次习作旨在激发学生写童话的兴趣,未对写提出过高的要求。
要素上下关联
1.三下八单元根据提示,展开想象,尝试编童话故事;
2.四下八单元感受童话的奇妙,体会人物的真善美,按自己的想法新编故事。
第四单元
阅读策略 【整本书阅读】 【文学体裁】
1.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
2.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编故事。
要素布局
1.《总也倒不了的老屋》通过旁批提示学生可以根据题目、插图、文章内容里的一些线索进行预测,课后题与学习伙伴讨论的形式,提示了可以预测的角度和相关依据,意在培养学生预测的意识,提升预测的能力。
2.运用学到的预测方法自主阅读故事《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小狗学叫》,通过补充故事关键情节进一步体会预测阅读策略,结合生活经验和阅读经验,有依据地进行预测。
3.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总结了预测的价值和意义,提示学生要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预测这一策略。
要素上下关联
1.四上二单元阅读时尝试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推出自己的问题;
2.五上二单元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3.六上三单元根据不同的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
第八单元
美好品质
1.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意思;
2.学写一件简单的事。
要素布局
1.《司马光》是小学阶段安排的第一篇文言文,讲出了一个广为流传的小故事:司马光砸缸救人。可与现代文比较,初步了解文言文的特点。
2.《灰雀》故事体现了列宁的善解人意,对男孩的尊重与呵护及男孩的诚实与天真。默读思考任务指向“理解”——体会人物内心;
3.《手术台就是阵地》指向的是检索、提取信息——“找出描写战斗激烈的内容”,接着是在检索的基础上对信息进行分析、整合,从而形成理解——“说说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
4.《一个粗瓷大碗》围绕一个普通的粗瓷大碗,讲述了赵一曼烈士的感人故事。全文情节简单,语言平实,课文托物忆人,在细节中突显赵一曼感人的品质。 表现了赵一曼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本单元要素指向: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与梳理。
5.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默读的基本方法。
要素上下关联
1.一下五单元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二上四单元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三下一单元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4.四下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五下八单元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6.六上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第七单元
我与自然
1.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
2.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
要素布局
1.《大自然的声音》中,让学生读进语言情境中,去想象和联想,当具体的语言文字在想象和联想中,有了画面、声音、色彩、味道,有了让学生产生丰富体验的情趣,语言的生动性,也就凸显出来了。
2.《读不完的大书》作者把大自然的一切看成是一本读不完的大书,通过描写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表达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3.《父亲、树林和鸟》是一篇回忆性文章,学生要深刻体会和尝试自主积累的双修饰语词组运用;结合文本教学,引导学生品味加点词语所描绘出的情境,去体会这些词语带来的独特阅读感受。
4.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总结、摘抄的基本方法,主动积累生动的语句。
5.习作引导学生把视角转换为更广阔的生活空间,留心生活,把自己的想法记录下来,表达自己的想法,以指导生活实践。
要素上下关联
1.一下五单元边读边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2.二上四单元学习课文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
3.三下一单元体会优美生动的语句;
4.四下七单元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5.五下八单元感受课文中巧妙的对话和风趣的语言;
6.六上七单元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体会艺术之美。
第六单元
祖国河山
1.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2.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
要素布局
1.《古诗三首》,题目就是“向导”,提示读者诗的内容写了什么景观或者与什么景观有密切关系。这几首诗的题目,就相当于一篇文章中的“关键语句”,借助诗题,就能比较清晰地理解整首诗的意思了。
2.《富饶的西沙群岛》在课文中以泡泡语的形式提示学生第5自然段是围绕“西沙群岛也是鸟的天下”这个关键句写的。
3.《海滨小城》的课后题引导学生从段落中找出关键语句。“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小城的公园更美”“小城的街道也美”分别是第四、五、六自然段的关键语句,可以帮助读者理解各段话的意思。
4.《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以季节变换的顺序,介绍了我国东北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的景色和丰富的物产,表达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之情。
5.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总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的位置及关键语句的作用。通过学习伙伴的话,我们可以知道,一段话中关键语句可能位于段首、段中或段尾。找到关键语句,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习作要求围绕一个意思写,这是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一阅读方法在习作中的运用,形成了由读到写的学习路径。
要素上下关联
1.三下三单元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
2.三下四单元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
3.四下一单元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4.六上五单元体会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意思来写的;
5.六上六单元抓住关键句,把握文章的主要观点。
第五单元
留心观察 【习作单元】
1.体会作者是怎样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
2.仔细观察,把观察所得写下来。
要素布局
1.《搭船的鸟》写动物,引导学生通篇整体把握“我”听到雨点打在船上的声音,看到了翠鸟的外形和捕鱼的动作。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连续动作,而为了准确地写出连续动作,必须仔细观察。
2.《金色的草地》写植物,课后第二题补充填写蒲公英在早上,中午和傍晚的变化,体会作者观察的细致。第三题让学生结合实际,留心事物的变化,并给出向日葵和含羞草这两种变化显著的事物,启发学生回想日常观察所得
3.交流平台重在对本单元的习作方法、要求进行梳理和归纳。先回顾两篇精读课文中的观察对象,并小结了留心观察的重要性,然后回顾了这些观察对象的特别之处并小结。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观察的细致带来的好处,启发学生要留心周围的事物,积累习作素材。
4.“初试身手”在《搭船的鸟》个人自主想象翠鸟捕鱼情境,到《金色的草地》和同学口头交流事物的变化基础上,开始书面表达实践。
5.习作例文为学生提供了观察和习作的范例,并以课后题和旁批的形式提示了细致观察和调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的意识。
要素上下关联
1.一上八单元的主题是“学会观察”;
2.二上三单元写话主题“我最喜欢的玩具”,主题相关;
3.三下四单元观察事物的变化,把实验过程写清楚;
4.四上三单元体会准确生动的表达,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