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新中国社会生活新风尚
服装颜色从灰蓝色调变为五彩缤纷,从单一款走向多样化
动荡中变化的近代社会生活
食
鸦片战争后,一些大城市和通商口岸开始出现面包服,西餐馆,咖啡店
住
一些官员和商人在沿海和内地的大城市建起欧式洋房或中西合璧的豪宅
俗
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婚丧仪式有繁锁愚昧变味简约文明
15.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
铁路与公路
铁路
到“九五”期末,中国的铁路运营总里程已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水运与航空
水运
新中国成立后由国家统一管理轮船运输业,获得较快发展
20C90S由于铁路,公路和民航事业的较快发展,轮船运输业受到一定的影响,一些航线被取消,一些转向高档旅游服务业
通讯工具的变迁
20世纪初,上海崇明还装置无线电台,设立无线电报局。
16.大众传媒的变迁
报刊业走向繁荣
19世纪中期前后,外国人开始在华办报——《中国丛报》《万国公报》
20世纪前后,中国共产党先后创办《共产党》《新华日报》《解放日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红旗》等党报党刊成为宣传党的路线
影视事业的发展
在现代生活中看电视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
利:
1.改变了人们生产生活,学习,娱乐方式
2.促使知识经济产生发展,信息化社会开始出现
3.使世界联系更加紧密,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弊:
1.不良信息泛滥,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2.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影响学习工作
3.利用网络犯罪
原因:1.旧中国政治腐败正值动荡,战乱频繁
2.经济落后,民生凋敝
3.汽车和油料依赖进口
原因:
1.新中国的建立,民族独立
2,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起汽车工业和石油工业
3.建起密集的公路网,公路大桥。
4.改革开放的实现,经济的迅速发展
5.科技进步
外因:1.西学东渐:鸦片战争后,西方的思想文化,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涌入中国
内因:1.政治变革: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推动,政府政策影响
2.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
3.思想解放:受民主思潮的影响,主动向西方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