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春秋战国教育制度史
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制度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春秋战国制度史
私学兴起
1.原因
(1)生产力发展:土地私有制,奴隶制解体,政治、经济下移,导致文化下移。(“天子失宫,学在四夷”)
(2)官学衰落,学术下移
①贵族不重视教育(世袭制导致)
②王权衰落
③知识分子失去原有地位,带到民间
(3)士阶级出现:各诸侯国为了扩张而“养士”,自由民想成为“士”
2.意义
(1)自由(总原则):自由讲学,自由就学,自由办学,自由竞争
(2)教育思想:促进了百家争鸣
(3)教育特征:打破“学在官府”,教师成为专门职业
(4)教育内容
①内容:突破“六艺”,学习各家各派的知识
②方式:场所不固定,学术研究+教学
(5)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奴隶依旧不能)
3.表现
(1)私学发展促进养士之风制度化(互相促进)
(2)私学和百家争鸣相互促进
稷下学宫
1.简介:战国时期,齐国齐桓公在都城临淄的稷门创办的著名学府(百家争鸣的中心缩影,养士之风制度化的终极体现)
2.性质
①官家操办,私家主持
②讲学,著述,育才,咨议于一体的高等学府
3. 特点
(1)学术自由
①来者不拒,包容百家
②各家各派,地位平等
③欢迎游学,来去自由
④自由择师,学无常师
⑤相互争鸣与吸收
(2)尊师重道,待遇优厚
①物质待遇高
②政治上不治而议论
(3)不治而议论
①不做官,可以咨政议政,畅所欲言
②意义
君臣关系~师友关系
自由,独立,待遇高
干政议政的作用明显
(4)管理规范:《弟子职》中国第一个学生守则
4.意义
(1)促进战国时期的思想发展
(2)体现中国古代士人的独立自主和创造精神
(3)创造了出色的教育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