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通过阅读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整理出一套思维导图,帮助理解
运营是一门跨领域、跨学科,需要了解不同知识面的艺术。好的运营需要对产品每个维度运筹帷幄,并且综合能力要求很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七夕活动策划
南北粽子
绘本阅读理念
创作工具思维导图
快速阅读核心技巧
自媒体教学笔记
茶文化旅游
演讲活动策划方案
2010年管综:学者追求真理
《老年社区服务》项目单思维导图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五大类食物: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动物性食物)、大豆坚果类、油脂类
不同类别食物中富含的营养素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食物
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及其他膳食成分
中国居民膳食宏量营养素可接受范围(AMDR)
增肌减脂等特殊饮食有不同的饮食结构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全谷物、薯类和杂豆的血糖生成指数远低于精制米面
全谷物,是指未经精细化加工或虽经碾磨/粉碎/压片等处理仍保留了完整谷粒所具备的胚乳、胚芽、麸皮及其天然营养成分的谷物。
杂豆指除了大豆之外红豆、绿豆、黑豆、花豆
薯类有马铃薯(土豆)、甘薯(红薯、山芋)、芋薯(芋头、山药)和木薯
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多种膳食结构的差异化
合理膳食模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高血压、2型糖尿病、结直肠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合理的膳食模式具有食物多样化,以谷类食物为主、高膳食纤维摄入、低盐低糖低脂肪摄入的特点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大豆和豆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
蔬果奶豆与健康的关系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300~500g蔬菜,深色蔬菜应占1/2
蔬菜的营养特点
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水果的营养特点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g
奶制品的营养特点
常吃大豆和豆制品
豆类的营养特点
坚果有益健康但不可过量最好一周50-70克之间
坚果的营养特点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鱼,禽蓄肉和蛋与健康的关系
科学认识胆固醇与脂肪酸
谣言粉碎机
每周吃鱼280~525g,脂肪含量相对较低,且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可首选
鱼蟹虾贝的营养特点
每周吃畜禽肉280~525g,脂肪含量普遍较高,应当适量摄入
禽蓄肉的营养特点
每周吃蛋类280~350g,富含磷脂和胆碱,对健康十分有益
蛋类的营养特点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珍惜食物人人有责
合理备餐分餐利于食物卫生、减少浪费和满足营养需求
选择新鲜卫生的食物和适宜的烹调方式
食物制备生熟分开、熟食二次加热要热透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合理选择食品
日期信息、配料表、营养标签、过敏原信息
1、我国食物从生产到消费环节,存在着巨大的浪费。2、食源性疾病仍然不容忽视。3、食物过敏问题值得警惕。4、现代生活节奏改变了传统饮食习惯。
多回家吃饭,享受食物和亲情
传承优良文化,兴饮食文明新风
勤俭节约、在家吃饭、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是减少浪费、保证饮食卫生、享受亲情和保障营养的良好措施。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g
食盐是人体所需要的钠/(碘)的主要来源
高盐(钠)摄入可增加高血压、脑卒中和胃癌的发生风险
每天烹调油25~30g,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2g
人体必需脂肪酸和维生素E的重要来源,有助于食物中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利用
油脂摄入量过多可增加肥胖的发生风险;摄入过多反式脂肪酸会增加冠心病的发生风险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约25克以下
糖是纯能量食物,单糖、双糖和糖醇的统称;是纯能量食物,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及超重肥胖发生的风险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7~8杯(1500~1700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水是人体含量最多的组成成分(约占75%),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重要营养素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
过量饮酒可增加肝损伤、直肠癌、乳腺癌、心血管疾病及胎儿酒精综合征等的发生风险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每天吃多少
如何做到食不过量
运动有利于全身健康,维持健康体重取决于机体的能量平衡
每周至少活动150分钟以上,每日身体活动量相当于6000步,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动一动
身体活动量
运动类别
增加有规律的身体活动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结肠癌和全因死亡风险;久坐不动会增加全因死亡率风险,是独立危险因素
体重是客观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指标之一
何为健康体质
体重过低和过高都可能导致疾病发生风险增加,缩短寿命
减脂与增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