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七单元 工人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思维导图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七单元思维导图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工人革命与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开始与发展
原因
1.政治:17世纪末,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后,政局稳定
2.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
重要的发明创造
一、①时间:1733年②发明人:凯伊③发明创造:飞梭④国家:英国⑤意义:织布速度
二、①时间:18世纪60年代②发明人:哈格里夫斯③发明创造:珍妮机(开始的标志)④国家:英国⑤意义:纺纱速度
三、①时间:1785年②发明人:瓦特③发明创造:改进了蒸汽机④国家:英国⑤意义:不受季节和地理位置限制
四、①时间:1804年②发明人:富尔顿③发明创造:蒸汽轮船④国家:美国⑤意义:交通运输业
五、①时间:1814年②发明人:史蒂芬森③发明创造:蒸汽机车④国家:英国⑤意义:交通运输业
工业革命的完成及影响
扩展情况
从18世纪后期起,法国、美国、德国等西方国家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完成
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影响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b、陆续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工人运动的发展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工人的斗争
工人运动的原因
工业革命就像一把双刃剑
子主题
表现
法国的里昂工人运动
时间
1831-1834年
诉求(口号)
减少工时,提高工资,取得普选权
英国的宪章运动
1836-1848年
增加工资,推翻富人权利
德国西里西亚织工起义
意义
标志着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的舞台
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矛盾
两大阶级的出现
工业革命以后,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逐渐成为西方社会的两个主要阶级。
资本家的状况
资本家是工厂、矿山、土地等一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
工人阶级的状况
工人除了自身劳动力外一无所有,他们受资本家的雇佣,只能得到最低的工资报酬
空想社会主义
19世纪上半期
代表人物
法国人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人欧文等
思想
设计出各种理想的社会蓝图
对资本主义的黑暗和丑恶进行了尖锐的批判
局限性
他们都把理想社会的现实,寄托在个别统治者或开明富豪的支持上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条件
标志及内容
1848年
作者
马克思和恩格斯
地位
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纲领性文件
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规定了共产党的性质和纲领,指出了党的最终目标是解放无产阶级和全人类,阐明了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道路,号召工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巴黎公社
失败的原因
无产阶级力量小,资产阶级处于升期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它的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性质
是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的政权
《国际歌》的创作
资本主义的扩展
德国统一
背景
外部:强国林立
内部:四分五裂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过程
⑴1892年,俾斯麦任宰相
⑵1864-1870年,三次王朝战争(对丹、奥、法)
⑶1871年,德国统一完成
积极:现代化、世界强国
消极:军国主义、争霸世界
美国南北战争
1.美国领土的扩张和西进运动
2.西北方两种不同的经济发展模式
3.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
4.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
经过
⑴1861年4月,南方军队挑起内战
⑵北方军队连连败退,人民群众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1862年9月,先后颁布《宅地法》和发表《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转折)
⑷1865年,内战以北方胜利告终
实质上是美国历史上的第二次资本阶级革命。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努力制度,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俄国改革
彼得一世改革
背景:农奴制阻碍工商业发展
时间:1689年
内容:加强中央集权、扩大军事力量、发展经济和推广学校教育
影响:俄国开始跻身于欧洲强国之列
农奴制改革
时间人物: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农奴获得解放的同时可以出钱赎买一块份地
影响: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
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内忧外患严重;倒幕运动胜利
内容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军事方面采取一系列改革措施
综合探究七 感悟工业时代的社会变迁
回望: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脚步
工业化
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业)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
城市化
城市人口在全国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城市生活方式发生重大改变,城市成为文明的中心和象征
关系
工业化需要大量的雇佣劳动力,劳动力的高度集中逐步形成城镇和城市。工业化是城市化出现的根本原因,城市化又进一步推进工业化。
讨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利弊
工业化弊端
⑴工人在恶劣的环境中工作
⑵生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⑶工人收入低下
(4)社会两极分化
(5)阶级差别大
城市化弊端
①空气严重污染
②卫生条件恶劣
③人口过度集中
④疾病蔓延
⑤交通堵塞
⑥城市不断上升的犯罪率
辨析:文明生活的追求
利端
(一)合理的饮食结构
(二)平均寿命延长
(三)物质生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四)妇女的社会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五)国民的整体文化水平得到提高
(六)服饰和休闲娱乐活动发生改变
科技
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博览会上,首次展出了洗衣机
妇女地位
①大批妇女从家庭走上社会,加入劳动者的队伍
②掀起争取平等权利的斗争,美国妇女在1909年3月8日这天集会游行。次年,国际妇女代表大会决定,将每年的3月8日确定为国际妇女节
教育
19世纪后半期,欧美国家纷纷调整教育政策,开始大力发展教育。英国、法国等国家实行了小学义务教育制。
休闲娱乐
1.曼彻斯特的ABC电影院
2.咖啡馆
启示
回望英国工业革命后的发展历史,我们感到工业化和城市化是把双刃剑,人们应该理性科学面对工业文明未来。
第二次工业革命
开始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主要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重大发明
发电机(法拉第)、电动机(法拉第)、电灯、汽车、飞机(莱特兄弟)、有线电报(莫尔斯)、有线电话(苏格兰)、无线电报(马克尼)……
领先国家
德国,美国
工业部门
电力、石油、汽车、化学工业
动力机器及能源
电动机(电)、内燃机(石油)
进入时代
“电气时代”
殖民扩展与民族解放运动
殖民扩张
方式
⑴在美洲、非洲三角贸易 (背景过程影响)
⑵在亚洲(印度)设立东印度公司
民族解放运动
(1)在美洲拉美独立运动
⑵在亚洲(印度)印度民族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