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民资的发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民资的发展
夹缝中产生 (19世纪670年代)
原因:1.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提供了市场、劳动力等 2.外商丰厚利润的刺激 3.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分布:沿海地区(津沪粤)
代表企业: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特点: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分布不均(多集中在东南沿海)、工业结构失衡(以轻工业为主)、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打压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决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和革命性。
影响:(1)经济:做为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生产和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并且为我国其后的民主革命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2)政治:导致资产阶级的产生和无产阶级的壮大,为我国其后的民主革命准备了阶级条件。 (3)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初步发展 (1895--1911)
原因: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实业救国”思想的兴起
表现:1.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 2.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3.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推动我国政治的近代化。
短暂的春天 (1912--1919)
原因:1.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 4.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5.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表现:厂矿企业的数量及投资额度增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较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的发展。
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不断发展(新文化运动);无产阶级壮大后开始登上政治舞台(五四运动,中工成立),推动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过渡,推动我国思想层面的近代化
4、结果: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曲折的发展 (1927--1949)
较快发展: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原因:全国基本统一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表现:传统工业和新兴工业都有较大发展 产品除了满足国内市场,还远销日本和朝鲜半岛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3、影响: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
日渐萎缩:1937——1945,全民族抗战时期
1、原因: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加紧对民族企业的掠夺,特别是在沦陷区 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控制 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压榨民族企业 2、表现:民族工业大规模停工停产 3、影响:民族工业遭受空前打击,日渐萎缩。
陷入绝境:1945——1949,解放战争时期
1、原因:美国的经济侵略 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滥发纸币,引发严重的通货膨胀 战火的影响 2、表现:工厂、矿山、店铺等纷纷倒闭 3、影响: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新的春天 (1949-1952)
原因:没收官僚资本 稳定物价 合理调整工商业 政府领导人民大力恢复和发展生产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重获新生,迎来新的春天
退出历史 (1953-1956)
原因: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变生产资料私有为公有
影响:民族资本主义被改造(三大改造),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