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主编的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294卷,300多万字,耗时19年完成。它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载了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共1362年的详细历史。据说这书被毛泽东前前后后读了17遍,足见此书的巨大价值。
3.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译】大丈夫答应别人一句话,即使许以千金也不会改变。
4.尽小者大,慎微者著。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译】在小的事情上努力,才能干出大事业;能够在小事上谨慎,他的德行才能显耀。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就能明达事理;听信片面的意见,就会愚昧糊涂。
5.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且夫富者众之怨也,吾既无以教化子孙,不欲益其过而生怨。
【译】 贤能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磨损他们的志气;愚蠢的人,如果财产太多,就会增加他们的过错。况且富有的人,往往会成为众人怨恨的目标,我既然没有教化子孙的才能,也不愿增加他们的过错而落下怨恨。
6.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译】厚厚的钱币,甜甜的美言,这是人所应当畏惧警惕的东西!
7.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
【译】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译】做事把重点放在难点上,那么,容易的事用不着费大力气便可以纠正;只要把自己的短板解决好了,自己的长处自然可以发扬。
10.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译】常常听到别人说你的过失,过失就会日益减少而福气就会来到;常常听到别人对你的称赞,声誉就会日益受到损害而灾祸就会降临。
11.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译】信誉是君主至高无上的法宝。国家靠人民来保卫,人民靠信誉来保护;不讲信誉无法使人民服从,没有人民便无法维持国家。
12.法者天下之公器,惟善持法者,亲疏如一,无所不行,则人莫敢有所恃而犯之也。
【译】法律是天下共同遵守的准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分关系亲疏,严格执法,无所回避,这样才能使所有的人都不敢依仗权势而触犯法律。
13.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平,亡战必危。
【译】国家虽大,喜好战争必定灭亡;天下虽然太平,忘掉战争必定危险。
14.君子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正道,得志则与民由之,不得志则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诎,是之谓大丈夫。
【译】君子处世堂堂正正,行天下之正道,得志便带领百姓,同行正道;不得志便洁身自好,独行正道。金钱地位不能使自己迷惑腐化,贫苦穷因不能改变自己的志向,权势武力不能让自己屈服变节,这才算大丈夫。
16.正女不从二夫,忠臣不事二君。
【译】正派的女人不会跟从两个丈夫,忠诚的臣子不会事奉两位君主。
17.聪明流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
【译】聪明通达的人要警惕过于明察;见识少的人要避免闭塞无知。
8.得财失行,吾所不取。
【译】获得财物却丧失了德行, 这样的事我是不去做的。
19.不诚于前而曰诫于后,众必疑而不信矣。
【译】事前不诚实而事后却表白自己诚实,这必然会引起人们的怀疑而让人不相信自己。
15.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
【译】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人便可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20.好胜人,耻闻过,骋辩给,眩聪明,厉威严,恣强愎,此六者,君上之弊也。
【译】争强好胜,不愿意听到别人提缺点,能言善辩喜欢展示自己,显示小聪明,对人过于苛刻严厉,顽固不化且自以为是。这六点,都是君主应当特别加以警惕的毛病。
21.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译】人的本性是在到了没有办法之时,就会设法改变现状。
22.夫表曲者景必邪,源清者流必洁。
【译】标杆弯曲,其影子也一定是歪歪斜斜的;源头清澈,水流也一定是清清洁洁的。
23.老禾不早杀,余种秽良田。
【译】残留在地里的头季稻谷不早点割掉,它落下的稻粒必然会使良田荒芜。
24.立功者患信义不著,不患名位不高。
【译】立功的人担心自己的信义不显著,而不必忧虑自己的名誉和地位不高。
25.君子陷人危,必同其难,岂可以独生乎?
【译】因为自己的原因而使人陷入危境,君子必定要和他共患难,怎么可以独自活下来呢?
26.明主用人也,使能者不敢遗其力,而不能者不得处其任。
【译】贤明的君主在用人时,能使有才的人竭尽全力,而不让不学无术的人白白占着位子。
30.千钧之弩,不为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以莛撞起音。
【译】千钧重的弩弓,不会为了射一只小鼠而开动;万石重的大钟,不会因为一根草茎碰撞而发出声音。指大材不可用在小处,大事不会因小的动静而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