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史,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0-04-27 11:13:46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前期(19世纪30-60年代)
法国文学
法国——欧洲现实主义发源地
特点
内容上:封建贵族的衰亡史、资本家的发迹史、金钱的罪恶
人物塑造: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个人反抗典型
艺术上:社会画面广阔,典型丰满生动
代表作家
奠基人
斯丹达尔
文艺论著《拉辛与莎士比亚》
地位: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第一部理论著作
理论
文学要真实地再现现实生活(“镜子说“)
展示人的心灵
想象和创作思想,艺术目的给人以愉悦
奠基作《红与黑》
副标题《1830年纪事》
主题
反封建
反专制
反教会
反复辟
典型环境
德.瑞那市长家(唯利是图)
贝尚松神学院(尔虞我诈,阴森可怖)
巴黎木尔侯爵府(腐败,阴谋)
典型人物:于连
复辟王朝时期小资产阶级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失败原因
出身和教育
精神气质(浪漫主义、英雄情结)
正视自己内心,真性情。思想境界得到升华
巴尔扎克
文学创作总集《人间喜剧》
三大部分
风俗研究
哲理研究
分析研究
如何成为整体
分类法
人物再现法
艺术特点
反映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反映了资本阶级罪恶的发家史
描述一幕幕惨剧
真实反映当时经济状况,也描写了底层人物,对美德的赞颂
艺术理论
小说成为社会风俗的历史
现实主义真实性原则
现实主义典型理论
主要分析《高老头》
典型人物悲剧意义
高老头:揭露金钱罪恶
鲍赛昂夫人:复辟时期贵族阶级衰落,资产阶级得势
伏脱冷:引诱青年堕落,老于世故,深知黑暗社会底蕴
拉斯蒂涅:复辟时期青年野心家的典型
重要情节
两位人生导师
鲍赛昂夫人
伏脱冷
人生三课
鲍赛昂夫人:利己主义哲学
伏脱冷:强盗哲学
高老头:金钱关系
典型环境
伏盖公寓(下层社会)
鲍赛昂夫人府邸(上流社会)
思想内容
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种种罪恶
对现实深刻了解,贵族的衰亡
从不同角度写出政治野心家的成长过程,揭露统治阶级卑鄙丑恶
艺术特点
环境描写精细准确
典型环境典型人物
高超的艺术结构
福楼拜(承前启后作用)
艺术主张
追求真实性
追求客观态度
追求艺术美
代表作《包法利夫人》
风格:客观冷峻,强调科学精神
梅里美(有浪漫主义风格的现实主义作家)
特点:以中短篇小说取胜
代表作《卡门》
阿尔封斯.都德
代表作《小东西》(带有自传性质)
英国文学
特点
最早接触劳资矛盾
以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命运为主要描写对象
充满了改良主义和劝善说教的成分
体裁以长篇社会小说为主
代表作家
狄更斯
创作分期
第一个时期(1833-1842)
基调:乐观向上
作品
《匹克威克外传》—狄更斯成名作
《雾都孤儿》
地位:狄更斯第一部社会小说
目的:儿童生存、抚养等问题
特点:结构上受流浪汉小说影响,即比较松散,人物塑造艺术有待进一步圆熟
第二个时期(1842-1850)
基调:辛辣讽刺,夸张手法
作品
《大卫科波菲尔》——具有自传性质小说
其他:《圣诞故事集》、《马丁.朱述尔维特》《董贝的父子》
第三个时期(1850-1870)
基调:深沉、悲愤
作品
《荒凉山庄》——狄更斯最长的小说
《双城记》
双城:巴黎、伦敦
小说分三部、共45章
第一部“复活“
第二部“金钱“
第三部“暴风雨的踪迹“
双重线索
梅尼特的经历
贵族作恶,杀害农民
人物形象
理想人物
梅尼特医生:反抗-仁爱、宽恕
露西:伤感的温情主义化身
代尔那:贵族阶级叛逆者
卡尔登:利他主义者、人道主义极致
贵族阶级(批判对象)
厄弗里蒙地侯爵:凶恶贵族的代表
群众代表
得伐石太太:嗜血
思想内容
进步性
政治性:揭露严重的社会问题(贫穷、腐朽等
社会历史批评视角下的研讨: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人性善恶的角度解读:为爱而自我牺牲
局限性
把革命写成疯狂的报复,滥杀无辜等
艺术成就
构思巧妙情节富有戏剧性(悬念)
广泛的运用对比、象征等手法
双重视角的叙述方式(作者和劳雷)
忧郁感伤的情调,浪漫夸张的描写
创作思想内容
对维多利亚时代英国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
对伦理道德的提倡与弘扬,对人性的广泛而深入的探索
艺术特征
讽刺强烈,富有幽默感
小人物形象生动感人
“怪人”形象引人注目
盖斯凯尔夫人
代表作《玛丽.巴顿》
地位:欧洲文学史上最早接触劳资矛盾的小说
夏洛蒂.勃朗特
代表作《简爱》
女性独立自由的呼声
英国文学上表现这一主题的第一人
其作品被视为“现代女性小说楷模“
艾米莉勃朗特
代表作《呼啸山庄》
萨克雷
代表作《名利场》
后期(19世纪60年代—19世纪末)
俄国文学
特征
与俄国解放运动密切相连
系列化形象的出现
小人物
形象:官阶卑微、逆来顺受、胆小怕事
普希金《驿站长》、维林
开启“小人物”的先河
果戈理《外套》阿卡基耶维奇
契诃夫《小公务员之死》切尔维亚科夫
多余人
特点:痛苦、忧郁、极端级己主义者
普希金长篇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
塑造了俄国文学史第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涅金:俄国贵族知识分子进步的典型
提出了俄国解放运动的社会问题:贵族知识 分子脱离人民的问题
莱蒙托夫长篇小说《当代英雄》
毕巧林:俄国文学史上第二个多余人形象
俄国著名诗人,抒情诗《帆》《诗人之死》 《恶魔》等
屠格涅夫《罗亭》 “言行矛盾”
冈察洛夫长篇小说《奥勃洛摩夫》
俄国文学史上最后一个多余人形象
奥勃洛摩夫性格“懒惰、优柔寡断、 好空想”
新人
特点:平民知识分子
普通新人:罗普霍夫、薇拉、吉尔沙诺夫
特殊新人:拉赫美托夫
车尔尼雪夫斯基《怎么办》 副标题《新人的故事》
忏悔的贵族
托尔斯泰(自传性形象)
第一阶段:道德认识阶段
忏悔贵族形象雏形:尼古林卡
自传体三部曲
1852年《童年》
1854年《少年》
1857年《青年》
《一个地主的早晨》聂赫留朵夫
《哥萨克》奥列宁
反映托尔斯泰对贵族命运的思考和解决社会矛盾的探索 幻想弃恶从善,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第二阶段:政治—经济阶段
《战争与和平》安德烈、娜塔莎
《安娜.卡列琳娜》
“阿尔扎马斯的恐怖”
安娜:追求爱情与个性解放
列文:探索贵族的出路
第三阶段:经济—飞跃阶段
线索:聂赫留朵夫为玛丝洛娃申诉四处奔走
聂赫留朵夫:忏悔贵族的最高典型
三个阶段
进步的贵族青年
堕落的贵族青年
复活的贵族青年
写作特点
生活平民化
心理描写
心灵辩证法
心理分析(内心独白,对人物心理活动的剖析 和补充性说明)
细节描写刻画人物的复杂心理活动
外部环境的主观情感化
肖像描写
宗教思想
博爱精神
忏悔与宽恕
勿以暴力抗恶
道德的自我完善(利他主义)
忏悔的贵族
先进贵族,具有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 但仍有贵族恶习,不能归附人民
取得了空前成就(小说、戏剧、文艺理论)
浓厚的宗教色彩与精神探索性
自然派
地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别称
产生:19世纪40年代初
指导思想
别林斯基的美学思想
果戈理创作方向
特点:注重真实地反映中下层日常生活
创作原则:“如实地”、不加粉饰地描写生活
主要创作杂志
《祖国纪事》
《现代人》
代表作
《果戈理《死魂灵》
屠格涅夫《猎人笔记》
赫尔岑《谁之罪》
陀思妥耶夫斯基《穷人》
19世纪三大批评家
别林斯基
30年代:探索阶段《文学遐想》
40年代:成熟期
思想内容《乞乞科夫的游历或死魂灵》
自然派《1846年俄国文学一瞥》《1847年俄国文学一瞥》
车尔尼雪夫斯基
《艺术对现实生活审美关系》(唯物主义美学思想)
杜勃罗留波夫
《什么是奥勃洛摩夫性格》
《黑暗王国的一线光明》
《真正的白天何时到来》
代表作家
陀思妥耶夫斯基
长篇小说《罪与罚》
如何理解内涵丰富而复杂的小说
直面现实、同情下层人民,呼唤正义的现实主义风格
崭新复杂的人物形象,eg拉丝科尔尼可夫
索尼娅:信仰、忍耐、无私、奉献
叙述的复调思维
巴赫金《陀思妥耶夫斯基诗学问题》
主人公是表现自我意识的主体
小说中不存在至高无上的作者的统一意识 展现有相同价值的不同意识的世界
由互不相容的各种独立意识、各具完整价 值的多种声音组成
果戈理
1836年《钦差大臣》
讽刺专制制度
主人公:赫列斯达可夫
1842年《死魂灵》
讽刺农奴制度
地主
马尼罗夫:慵懒、空虚
科罗潘契加(女):愚昧、迟钝、多疑
罗士特莱夫:无赖霸道
梭巴开维支:冷酷、狡猾
波留希金:吝啬鬼、迂腐
鲁迅称其作品“含泪的笑“
奥斯特洛夫斯基
地位“俄罗斯戏剧之父”
代表作《大雷雨》
主人公:卡杰琳娜
美国文学
特征
多种思想流派并存,较少受封建文化束缚 勇于进行多种探索和实践
多平民色彩和民主传统
浓厚的改良主义思想
浪漫主义文学
前期代表
欧文——“美国文学之父“
作品《瑞普.凡.温克尔》
后期代表
霍桑《红字》
惠特曼《草叶集》
象征
普通人的象征
发展中国家的象征
民主自由和希望的象征
内容
歌颂自我
歌颂为实现民主思想而 进行斗争的英雄
赞美大自然
地位:“美国民主诗人”
废奴文学
代表
斯托夫人《汤姆叔叔的小屋》
林肯称其“发动了一场大战争的小妇人“
现实主义文学
代表
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地位:塑造了美国第一批硬汉形象
欧亨利
《麦琪的礼物》《警察与赞美诗》 《最后一片叶子》
欧亨利手法: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马克.吐温
地位:“美国文学中的林肯“
早期创作
特点:幽默
成名作《卡拉维斯县驰名的跳蛙》 (嘲笑小市民庸俗无聊的生活)
中期创作
特点:强烈的讽刺、揭露
代表作《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
人物形象
哈克: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被扭曲的灵魂的觉醒
吉姆:勇敢坚强、忠诚无私 向往自由的黑人形象
主题思想
谴责美国的种族歧视和 对黑人的迫害
展现了19世纪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内地生活的野蛮 落后和人们对大资产阶级当政者的不满情绪
逃跑的主题
象征手法
河流:对自由的追求和向往
陆地:冷酷、虚伪的现代文明
木筏:自由、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由来之不易,爱得源头
艺术特征
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手法的结合
第一人称的自叙和评论
语言创新,富有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