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盈利分析导图
基本覆盖利润表的分析以及盈利情况分析
编辑于2020-04-28 08:29:09利润表
1. 初始利润表
利润表的意义与作用
利润是持续经营的基础和源泉
没有利润就如:无泉之水、无本之木
利润表的编制基础
会计等式: 利润=收入-费用 (三个基本会计要素)
增加利润的途径不外乎增加收入或减少费用
“多步式”的利润表
四大步
毛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 毛利润-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子主题
2. 企业的收入
收入的定义
日常活动中形成
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经济利益的流入
收入的构成
主营业务收入
完成其主要经营目标而从事的经常活动产生的收入
企业经营日益多元化较难划分与其他收入之间的关系
其他业务收入
与主营业务相比,不经常发生
每笔业务金额一般较小,不构成收入主要来源的一些收入
投资收益
主要用来核算企业投资其他公司的收益
最主要的内容是长期股权投资的投资收益
收益的数额是可正可负(盈利/亏损)
与企业经营过程无关,与决策者的投资眼光有关
投资收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不宜过高
营业外收入与支出
营业外收入
与企业正常经营业务、投资业务无关的收益
政府补贴、罚款收入、非流动资产处置得利
营业外支出
与企业正常经营业务、投资业务无关的支出
流动资产处置损失、罚款支出、捐赠支出、赔偿金等
收入是实现利润的前提条件
3. 企业的费用与成本
费用的概念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
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
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确认
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会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负债增加
使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费用的分类
直接费用
企业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等发生的能够直接计入具体产品的各项费用
如:材料、工资和其他直接费用
间接费用
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产生的费用
不能直接计入某一产品的费用
间接费用需要按一定方法分配并计入产品成本
期间费用
与企业发生的产品无直接关系,而与企业当期整体管理和销售活动相关的费用
可分为三大费用
管理费用
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费用
如:职工薪酬,环境整治费,财产保险,公司经费等
财务费用
与资金相关,是企业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而发生的费用
销售费用
是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发生的除营业成本之外的各项费用
如:广告宣传及市场拓展费用,运输费用及运输保险费等
收入与费用的“配比”
收入:所有者权益增加
费用:所有者权益减少
费用与成本的区别与联系
费用
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不能对象化,是会计要素,当期补偿,配比原则
按照会计期间归集
成本
企业为生产产品、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种耗费
可以对象化,不是会计要素,补偿可能在当期或以后
按照收益对象归集
关系
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按照一定产品或劳务所归集
费用往往不能直接归集到某个产品上去 一般表现为期间费用,例如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等
费用是成本的基础,没有发生费用就不会形成成本
4. 影响利润的因素
利润的分类
毛利润 =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营业利润 = 毛利润-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投资净收益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利润总额 = 营业利润 +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 = 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
净利润也称为税后利润,是企业可以支配的部分
利润表中“利润”与 资产负债表的“利润”联系
公式:期初未分配利润+本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未分配利润
本年实现的净利润 是利润表中的净利润(部分)
年末未分配的利润 是资产负债表的未分配利润(总和)
利润表上列示的各个利润项目,全面反映了企业收益, 不会存在绕过利润表而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方面的问题
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统一的
影响利润的主要因素
开源:不断扩大营业收入
(钱是赚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
节流:注意控制各项成本和费用
影响利润的其他因素
资产减值损失(贬值)
资产以历史成本入账
但在报表编制日,资产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历史成本,则贬值
贬值的具体金额就是资产减值损失
会减少企业的当期利润
公允价值变动净收益
企业资产的成本在购入后,公允价值可能会发生变动
公允价值大于账目价值就是收益,相反就是损失
投资净收益
企业对外投资获得的收入减去损失后的净收益
营业外收支
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关系
但也属于企业的收入和支出,对企业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产生较大影响
比如非流动资产处置的利得或损失、公益性捐赠收入或支出、非常损失等
5. 利润表的初步分析
1. 对利润额增减变动的分析
2. 对利润结构变动情况的分析
3. 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
盈利能力分析是财务比率分析的核心
分析公司收入与费用、收益和投资之间的关系
盈利能力
以资产或股权为基础盈利指标
总资产报酬率
ROA=(净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100%
用来衡量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即企业每占用一元资产获得多少净利润)
是评价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股东权益报酬率
ROE=(净利润/净资产平均余额)*100%
反映了股东投入资源的获利水平,是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
以销售收入为基础的盈利指标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毛利润/营业收入)*100%
毛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
反映企业的初始盈利能力
毛利率越大,说明在销售收入中销售成本所占比重越小, 公司通过销售获取利润的能力越强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净利率/营业收入)*100%
用来衡量企业营业收入最终给企业带来盈利的能力, 可以用来衡量总体的经营管理水平
只有在企业的净利润中自身经营活动占比较大的条件下, 此比率才有较大的意义
4. 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
发展能力是指企业扩大规模、壮大实力的潜在能力,又可以称为成长能力
三大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
营业收入增长率=(当年营业收入增长额/上一年营业收入总额)*100%
该指标值越高,表明企业营业收入的增长速度越快,企业市场前景越好也越强大
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增长率=(当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上一年营业利润总额)*100%
是企业当年营业利润增长额与上一年营业利润总额的比率, 反映企业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开根三次方(本年营业收入总额/3年前营业收入总额)-1
表明企业营业收入连续三年的增长情况, 反映企业的持续发展态势和市场扩张能力
营业收入三年平均增长率越高, 表明企业营业持续增长势头越好,市场扩张能力越强
6. 利润表的“密码”
1. 高度关注毛利润
与自己的历史同期或较好水平相比较
与行业的平均水平相比较
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较
2. 注重对主营业务的分析
主营业务的分类别分析
主营业务的分区域分析
主营业务中的收入与成本对比情况
主营业务类别中哪些是薄利?哪些是厚利?
3. 防范虚假收入的“陷阱”
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却没有引起销售费用的相应上升
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却没有引起应收账款的相应增加
企业销售收入大幅增长却没有引起经营性现金流的相应增加
4. 注意投资收益
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都与公司经营过程,自身经营能力和努力程度无关
投资收益在净利润中的比重不应该过高,一般低于10%
5. 警惕“不务正业”的项目
营业外收入与支出
是与公司正常经营业务、投资业务无关的收益和支出
在评估公司真实经营盈利水平时,建议将这两个因素排除在外
6. 关注净利润中的“现金含量”
现金不充分的利润不是高质量的利润
利润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100%
现金保障倍数从现金流入和流出的动态角度,对企业收益的 质量进行评价,对企业的实际收益能力再一次修正
7. 高品质利润的主要表现
1. 利润的持续性越强
2. 利润的可预测性越强
3. 利润的稳定性越强
4. 利润转变为现金的可能性越大
5. 利润人为操纵的可能性越小
6.
8. 利润质量恶化的一些表现
应收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平均收账期的不正常变长
存货周转过于缓慢
应付账款规模的不正常增加,平均付款期的不正常延长
企业的业绩过度依赖非主营的业务
企业利润中的销售费用、管理费用等项目出现不正常的降低
企业计提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过低,变更会计估计
浮动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