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金融学——信用与利息
金融学概论里信用与利息的详细分类
编辑于2020-05-03 22:56:21信用与利息
I. 信用概述
1. 信用定义及特点
1.1. 定义:是一种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单方面的价值转移,是一种价 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1.2. 特点
1.暂时性
2.偿还性
3.收益性
4.风险性
2. 信用基本要素
2.1. 主体
授信方=债权人
受信方=债务人
2.2. 客体
信用行为指向的资产
2.3. 载体
一系列相关凭证,股票、债券……
2.4. 内容
主体之间的债务关系
2.5. 条件
时间间隔以及利率条件
3. 信用的产生和发展
3.1. 信用产生的基础是商品交换和私有制的出现
4. 信用的作用
4.1. 筹集资金
4.2. 配置资金
4.3. 节省流通费用
1.节约流通中货币
2.降低交易成本
3.促进经济发展
4.4. 宏观调控
5. 子主题
II. 信用形式
1.商业信用
定义:企业之间相互提供与商品交易直接联系的信用
特点
1.债权人和债务人都是企业
2.所放贷出去的是商品资本
3.与经济周期动态一直
局限性
规模和数量有限制
具有方向性
范围小
2.银行信用
定义:银行与各类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形式进行的借贷活动
特点
1.一方必然是金融机构
2.以货币形式
3.间接信用
3.国家信用
定义:以国家为主体借助债券向国内外筹集资金的借贷活动
形式
按国内外
国内信用
国际信用
按期限长短
国库券(≤1年)
公债(>1年)
作用
1.调节政府收支不平衡
2.弥补财政赤字
3.调节经济
4.消费信用
定义:由商业银行、工商企业以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货币或劳务的形式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一种信用形式
形式
1.分期付款
2.延期付款
3.消费付款
作用
1.扩大需求,刺激经济
2.给经济增加了不稳定性
5.国际信用
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另一个国家(或地区)之间发生的借贷行为
形式
1.国际商业信用
2.国际银行信用
3.政府间信用
4.国际金融机构信用
6.民间信用
定义:个人与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相互提供信用
特点
1.主体:个体经营或家庭个人
2.客体逐步从实物变为资金
3.由生活消费转向生活和生产并重
4.利率自定
5.是我国信用的补充形式
III. 信用工具
定义:
也叫金融工具,是资本的载体,资金借此实现转移
特征
1.偿还性
2.风险性
3.收益性
4.流动性
分类
1.按资金融通方式
直接信用工具(股票、债券、商业票据等)
间接信用工具(银行券、存单、各类票据)
2.按偿还期限
长期信用工具(股票、债券)
短期信用工具(国库券、商业票据)
3.按所有权
债务凭证(债券、存单)
所有权凭证(股票)
工具
1.支票
定义:
无条件支付命令书,活期存款客户指示开户银行从其账户上支付一定金额付给持票人
支票分类
是否记名
记名支票:对指定人付款
不记名支票;对持票人付款
支付方式
现金支票(可提可转账)
转账支票(只可转账)
保付支票(银行保付,不会退票)
2.汇票
定义:
出票人签发给付款人,命令付款人支付一定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无条件支付命令书
分类
商业汇票(出票人公司企业)
银行承兑汇票(付款人=承兑人:银行或金融机构)
商业承兑汇票(承兑人公司)
银行汇票(出票人银行)
3.本票
定义:
出票人签发并在约定日期无条件支付一定金额给受票人的一种信用凭证
种类
商业本票(企业短期筹措资金)
特点
1.企业资金雄厚、信用好
2.商业本票利率与银行短期带乱利率密切相关
3.商业本票二级市场很弱
银行本票
1.银行签发
2.银行付款
3.一种支付凭证
4.一般用于通常结算
4.债券
定义:
它是由债务人签发,证明债权人有按约定的条件取得固定利息并收回本金的权利凭证
分类
1.按发行主体不同
政府债券
公债(1-10年)
国库券(小于等于1年)
地方债
公司债券(期限较长)
金融债券(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
2.按期限
短期(≤1年)
中期(1-10年)
长期(大于10年)
3.按是否有担保
担保债券(低押债券)
信用债券
4.利率是否固定
固定利率债券(短期用)
浮动利率债券(中长期用)
5.利息支付方式
息票债券
折扣债券
到期一次性还本付息债
5.股票
定义
股份公司发给股东以证明其入股的资本额并有权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书面凭证,是资本市场借以实现长期投融资的工具
种类
普通股
优先股
6.信用创新工具
远期合约
互换协议
金融期货
金融期权
IV. 利息与利率
定义
利息是借贷资本的增值或使用借贷资本付出的代价
利率是资金价格,利率是单位时间内利息额与借贷资本之比
计算方法
单利法
只对本金计息
利息:I=P*R*n
本利和:S=P+I=P(1+R*n)
复利法
把上一期利息转为下一期本金一起计算
本利和:S=P(1+R)ⁿ
利息:I=S-P
分类
1.按利率形成方式
市场利率
金融市场上由借贷双方通过竞争而形成
公定利率
银行公会确定的各银行会员必须执行的利率
官定利率(法定利率)
由政府通过中央银行确定的各种利息率
2.是否有优惠性质
基准利率
指在整个金融市场上和整个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的利率
优惠利率
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优质客户使用的存款利率
差别利率
指根据国家经济发展政策或产业政策针对不同地区或不同行业实行不同利率
3.按借期内利率是否调整
固定利率
浮动利率
4.按利率与通胀的关系
名义利率
实际利率
初略算:i=r-p
精确算:i=(r-p)÷(1+p)
决定和影响利率水平的因素
1.平均利率水平是决定利率水平的基本因素
2.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
3.借贷期限长短、风险大小
4.物价变动
5.宏观经济政策
6.国际利率水平
利率的作用
对于微观经济活动作用
1.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
2.影响家庭和个人金融资产投资
对于宏观经济活动作用
1.调节信用规模
2.积累资金
3.调节国民经济结构
4.抑制通货膨胀
5.平衡国际收支
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
内涵
1.金融交易主体享有利率决定权
2.利率的数量结构、期限结构、风险结构应由市场自发选择
3.政府(或中央银行)享有简介影响金融资产利率的权利
目标与方式
建立以中央银行利率为急促、货币市场利率为中介,由市场供求决定金融机构存贷款利率水平的市场利率体系和利率形成机制
进程
1996年1月3日,全国银行业同行拆借市场成立,这是第一步
2015年,存款利率市场化开放初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