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历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八年级下册 初中历史 第二单元(4至6课),帮助记忆考点,希望有用。
八年级下 初中政治第一单元第一课!帮助记忆考点。
历史八年级下第一单元(共三课),帮助记忆考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 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新中国工业化的起步和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一五计划
1953—1957
目的: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基本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初步基础; 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 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成就
“一桥二铁三公四厂”
工业: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
交通运输:宝成、鹰厦铁路;川藏、新藏、青藏公路;武汉长江大桥(1957)
意义: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
1954,9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宪法性质: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我国有史以来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宪法
确立: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势确立)
地位:我国根本政治制度 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三大改造
1953—1956
农业、手工业合作化
农业
背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影响农业 农民互助合作的要求
形式:组织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走集体化和公共富裕社会主义道路
原则:自愿互利
阶段:农业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
形式: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公私合营(资本主义工商业)
1954—1954
目的:使私有制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
形式:公私合营(公方居于领导地位)
创举:赎买政策
三大改造的完成
1956年底,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
意义: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变革, 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缺点
要求过急,工作过粗,改变过快
艰辛探索与 建设成就
在探索中曲折前行
开端:中共八大
1956,北京
内容: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要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农业国——先进工业国
影响:开始大规模的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1958,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块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失误
“大跃进”高潮、人民公社化运动
失误原因:急于求成,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后果:1959—1961,国民经济严重困难
转变:调整国民经济(1961——1965) 方针: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文化大革命
1966—1976
背景: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发动文革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最大冤案:刘少奇冤案
两个反革命集团:林彪,江青 ( 结束——1976,10,粉碎“四人帮”)
启示(常考):必须正确认识国家主要矛盾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 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建设成就
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工业:武汉、包头钢铁基地;大庆、胜利、大港油田 工业布局改善 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
交通成就:兰新、兰青、包兰铁路
科技成就:结晶牛胰岛素
意义: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为现代化建设打下坚实物质基础
模范人物:王进喜、焦裕禄、雷锋
文革时期
1967,6 ——爆炸第一颗氢弹
1970,4——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1973——籼型杂交水稻
抗美援朝、土改、一五计划关系
土改为抗美援朝提供物质、人力保障, 与抗美援朝共同巩固人民政权
抗美援朝为实施一五计划创造和平安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