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韩非子 1-3
韩非子,如初见秦: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为人臣不忠当死,言而不当亦当死;虽然臣愿悉言所闻,唯大王裁其罪;... ...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韩非子 1-3
1 初见秦
3 难言
@1
臣非非难言也 所以难言者 言顺比滑泽 洋洋洒洒然 则见以为华而不实 敦祗恭厚 鲠固慎完 则见以为掘而不伦
多言繁称 连类比物 则见以为虚而无用 总微说约 径省而不饰 则见以为刿而不辩
激急亲近 探知人情 则见以为谮而不让 闳大广博 妙远不测 则见以为夸而无用
家计小谈 以具数言 则见以为陋 言而近世 辞不悖逆 则见以为贪生而谀上 言而远俗 诡躁人间 则见以为诞
捷敏辩给 繁于文采 则见以为史 殊释文学 以质信言 则见以为鄙
@2
故度量虽正 未必听也 义理虽全 未必用也 大王若以此不信 则小者以为毁訾诽谤 大者患祸灾害死亡及其身
故子胥善谋而吴戮之 仲尼善说而匡围之 管夷吾实贤而鲁囚之
故此三大夫岂不贤哉 而三君不明也
上古有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 夫至智说至圣 然且七十说而不受 身执鼎俎为庖宰 昵近习亲 而汤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故曰 以至智说至圣 未必至而见受 伊尹说汤是也 以智说愚必不听 文王说纣是也
故文王说纣而纣囚之 翼侯炙 鬼侯腊 比干剖心 梅伯䤈 夷吾束缚 而曹羁奔陈 伯里子道乞 傅说转鬻 孙子膑脚于魏 吴起收泣于岸门 痛西河之为秦 卒枝解于楚 公叔痤言国器反为悖 公孙鞅奔秦 关龙逄斩 苌弘分胣 尹子阱于棘 司马子期死而浮于江 田明辜射 宓子贱 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 董安于死而陈于市 宰予不免于田常 范雎拆胁于魏
此十数人者 皆世之仁贤忠良有道术之士也 不幸而遇悖乱暗惑之主而死 然则虽贤圣不能逃死亡避戮辱者 何也 则愚者难说也 故君子难言也 且至言忤于耳而倒于心 非贤圣莫能听 愿大王熟察之也
2 存韩
韩事秦三十余年出则为扞蔽入则为席荐 秦特出锐师取韩地而随之 怨悬于天下功归于强秦
且夫韩入贡职与郡县无异也
今日臣窃闻贵臣之计 举兵将伐韩 夫赵氏聚士卒 养从徒 欲赘天下之兵 明秦不弱则诸候必灭宗庙 欲西面行其意 非一日之计也
今释赵氏之患 而攘内臣之韩 而天下明赵氏之计矣
夫韩 小国也 而以应天下四击 主辱臣苦 上下相与同忧久矣
脩守备 戒强敌 有蓄积 筑城池以守固 今伐韩 未可一年而灭 拔一城而退 则权轻于天下 天下摧我兵矣
韩叛 则魏应之 赵据齐以为原 如此 则以韩魏资赵假齐以固其从 而以与争强 赵之福而秦之祸也
夫进而击赵不能取 退而攻韩不能拔 则陷锐之卒勤于野战 负任之旅罢于内攻 则合群苦弱以敌共二万乘
均如贵人之计 则秦必为天下兵质矣 陛下虽以金石相弊 则兼天下之日未也
@3
今贱臣之愚计 使人使荆重币用事之臣明赵之所以欺秦者 与魏质以安其心 从韩而伐赵 赵虽与齐为一不足患也
二国事毕 则韩可以移书定也 是我一举 二国有亡形 则荆魏又必自服矣
故曰 兵者凶器也 不可不审用也 以秦与赵敌 衡加以齐 今又背韩 而未有坚荆魏之心
夫一战而不胜则祸构矣 计者所以定事也不可不察也
韩秦强弱 在今年耳 且赵与诸候阴谋久矣 夫一动而弱于诸候 危事也 为计而使诸候有意我之心 至始也 见二疏非所以强于诸候也
臣窃愿陛下之幸熟图之 攻伐而使从者间焉 不可悔也
@4
诏以韩客之所上书 书言韩子之未可举 下臣斯 臣斯甚以为不然
秦之有韩 若人之有腹心之病也 虚处则㤥然 若居湿地 著而不去 以极走则发矣
夫韩虽臣于秦 未尝不为秦病 今若有卒报之事 韩不可信也 秦与赵为难 荆苏使齐 未知何如 以臣观之 则齐赵之交未必以荆苏绝也 若不绝是悉赵而应二万乘也
夫韩不服秦之义而服于强也 今专于齐赵 则韩必为腹心之病而发矣 韩与荆有谋 诸候应之 则秦必复见崤塞之患
@5
非之来也 未必不以其能存韩也为重于韩也 辩说属辞 饰非诈谋 以钓利于秦 而以韩利窥陛下
夫秦韩之交亲 则非重矣 此自便之计也
@6
臣视非之言 文其淫说靡辩 才甚 臣恐陛下淫非之辩而听其盗心 因不详察事情
今以臣愚议 秦发兵而未名所伐 则韩之用事者以事秦为计矣 臣斯请往见韩王 使来入见 大王见 因内其身而勿遣 稍召其社稷之臣 以与韩人为市 则韩可深割也
因令象武发东郡之卒 窥兵于境上而未名所之 则齐人惧而从苏之计 是我兵未出而劲韩以威擒 强齐以义从矣
闻于诸侯也赵氏破胆荆人狐疑 必有忠计 荆人不动魏不足患也 则诸侯可蚕食而尽 赵氏可得与敌矣 愿陛下幸察愚臣之计 无忽
@7-8
秦遂遣斯使韩也 李斯往诏韩王 未得见 因上书曰
昔秦韩勠力一意 以不相侵 天下莫敢犯 如此者数世矣 前时五诸侯尝相与共伐韩 秦发兵以数之
韩居中国 地不满千里 而所以得与诸侯班位于天下 君臣相保者 以世世相教事秦之力也
先时五诸侯共伐秦 韩反与诸侯先为雁行以向秦军于关下矣 诸侯兵困力极无奈何 诸侯兵罢
杜仓相秦 起兵发将以报天下之怨而攻荆 荆令尹患之曰 夫韩以秦为不义 而与秦兄弟共苦天下 已又背秦 先为雁行以攻关 韩则居中国 展转不可知
天下共割上地十城以谢韩解其兵 夫韩尝一背秦而国迫地侵 兵弱至今
所以然者听奸人之浮说 不权事实故虽杀戮奸臣 不能使韩复强
@9
今赵欲聚兵士 卒以秦为事 使人来借道 言欲伐秦 其势必先韩而后秦
且臣闻之 唇亡则齿寒 夫秦韩不得无同忧 其形可见
魏欲发兵以攻韩 秦使人将使者于韩 今秦王使臣斯来而不得见 恐左右袭曩奸臣之计 使韩复有亡地之患 臣斯不得见请归报 秦韩之交必绝矣
斯之来使 以奉秦王之欢心 愿效便计 岂陛下所以逆贱臣者邪 臣斯愿得一见 前进道愚计 退就菹戮 愿陛下有意焉
今杀臣于韩 则大王不足以强 若不听臣之计 则祸必构矣 秦发兵不留行 而韩之社稷忧矣
臣斯暴身于韩之市 则虽欲察贱臣愚忠之计 不可得已 边鄙残 国固守 鼓铎之声闻于耳 而乃用臣斯之计 晚矣 且夫韩之兵于天下可知也 今又背强秦 夫弃城而败军 则反掖之宼必袭城矣
城尽则聚散 聚散则无军矣 城固守则秦必兴兵而围王一都 道不通 则难必 谋 其势不救 左右计之者不用 愿陛下熟图之
若臣斯之所言有不应事实者 愿大王幸使得毕辞于前 乃就吏诛不晚也 秦王饮食不甘 游观不乐 意专在图赵 使臣斯来言 愿得身见 因急与陛下有计也
今使臣不通 则韩之信未可知也 夫秦必释赵之患而移兵于韩 愿陛下幸复察图之 而赐臣报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