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创造心理学
创造心理学的思维导图,供大家阅读,有什么问题请指正。
编辑于2020-05-26 16:03:23创造心理学
初识创造心理学
引题
人类的文明史实际上就是不断创造的历史,人类生活的本质就是创造,人类文明的源泉就是创造。
实例
犁的演变
诺贝尔科学奖得主的分布
学生考试成绩高,创造力低
李约瑟悖论
中国战机的变化
中兴和解协议
94华南空情异常事件
斯普特尼克时刻
结论
创新已经成为国运之争
第一章:创造性理论
创造力
定义
创造力就是提供新颖、独特的,具有社会意义(或社会价值)的产品的
分类
真创造
类创造
社会价值
创造力的理论与模型
创造力的遗传素质论
英国生物学家高尔顿的谱系研究
高德尔得关于卡氏家族的调查
高尔顿等人的双生子研究
精神分析理论的创造力观
费洛伊德的升华理论
阿德勒的自卑论
人本主义的自我实现创造观
概述
创造的额过程就是自我潜能实现的过程。自我实现的 本质特征就是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
实例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阿基里斯不成熟-成熟理论
格式塔学派的创造力观点
惠特海默
吉尔福特的创造力思维观
创造力的核心是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4个重要特征
流畅性
灵活性
独创性
精致性
创造力的信息加工理论(次序)
获得信息的能力
贮存信息的能力
激活信息的能力
加工信息的能力
输出信息的能力
监控能力
第二章:创造性思维
创造性思维概述
定义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特征是新颖性
特点
独特性
多向性
综合性
联动性
跨越性
创造性思维的方法
方法
横向思维法(交叉思维)
主要方法
横向移入
横向移出
横向转换
理论交叉创新
发散思维法
不受点、线、面的限制,能避免思路闭塞、单一和枯竭
特点
流畅性
变通性
独立性
多感官性
一般方法
材料发散法
功能发散法
组合发散法
方法发散法
因果发散法
逆向思维法
反转型
转换型
缺点逆向思维法
属性逆向法
因果逆向法
雅努斯式(对立互补)
变形思维法
直觉思维法
突发性、自由性、灵活性、自发性、偶然性、不可靠性
移植创造思维法
方法移植
技术移植
理论移植
综合移植
组合创造思维法
还原创造思维法
创造性思维方法的训练
强化思考的主动性
激励认识的兴趣性
客服意识的障碍性
训练方法
群体创造思维法
头脑风暴法
创造性思维的阻碍因素
因素
辛柏克的创造阻碍研究
伊区的创造阻碍研究
霍尔曼的创造研究阻碍
奥斯本的创造阻碍研究
解决方法
激活积极的心理观念
调整消极悲观的心理状态
缓解思维紧张的心理状态
排除思维的心里障碍
铲除失败的心理阴影
突破常规的心理习惯
第三章:创造力的生理基础与年龄特征
创造力与脑结构
创造力与脑功能
任务模式
个体差异模式
左右脑分工理论
大脑右半球的开发
男性脑和女性脑的差异
大脑的侧性化
创造力开发的年龄特征
创造性人才取得成果的年龄
早期家庭教育与创造力的发展
创造力发展的性别差异
年龄特征
领域特征
认知风格与思维方式
人格创造性发展
创造力性别差异的原因
脑的结构和功能的性别差异
遗传基因的性别差异
性激素的影响
环境因素
学校因素
遗传与创造力
家谱研究
双生子研究
第四章:智力与创造力发展
智力与创造力发展
智力
智力理论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
通过测验检验智力
斯滕伯格
智力三元理论
成分智力
经验智力
情境智力
创造力的三维度模型理论
智力维度
智力方式维度
人格维度
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
智力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无相关或相关很低
中等或较高程度的相关
智力是创造力的子集
非线性关系
认知方式在创造力发展中的作用
场独立型
思考型
子主题
第九章:创造性的社会文化与组织因素
影响创造性的社会文化因素
观念对创造性的影响
语言对创造性的影响
性别对创造性的影响
影响创造性的组织因素
组织结构因素对创造性的影响
组织人际关系对创造性的影响
如何在组织中提高创造性的发挥
提高组织成员对创新活动的接纳度
鼓励创造性的思维风格
转变领导者的管理观念
完善组织结构
改善组织人际环境
第八章:创造性的家庭和教育因素
家庭因素对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早期家庭教育与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家庭特点对创造性的影响
教育因素对创造性发展的影响
创造性培养的有效途径
营造宽松、和谐的家庭环境
建立积极的课堂环境
设置丰富多彩的潜在课程
塑造创造性人格特征
第七章:创造性的人格特征
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
艺术创造人才的人格特征
非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
科学创造人才的人格特征
非社会方面
社会方面
艺术和科学领域创造性人格特征的异同
创造性人才的共同人格特征
第六章:创造力与知识基础
知识的本质和内涵
什么是知识
哲学认识论角度
现代认知心理学
知识的分类
获得知识的方式
直接知识
间接知识
学科领域
感性知识
理性知识
知识的客观性
主观知识
客观知识
知识的所有权
个人知识
公众知识
只适合言语的关系
显性知识
隐形知识
知识的状态和表现方式
陈述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知识和创造力关系的张力观
张力观对知识和创造力关系的看法
倒U型关系
张力观的主要代表
詹姆斯
吉尔福特
凯斯特勒
支持张力观的实证研究
西蒙顿
陆钦斯
张力观评价
知识与创造力关系的地基观
地基观对知识与创造力关系的看法
正相关关系
创造力发展的十年定律
知识与创造力关系的质量并重观
知识的高质量
合理的知识结构
隐含知识
第五章:创造力的动力基础
创造性动机的主要理论派别
精神分析学理论
人本主义理论
任务卷入理论
创造性成分构成理论
创造性与内部动机
什么是创造性的内部动机
泰勒:认知活动工作的内在兴趣
利帕等人
克鲁奇菲尔德
艾曼贝尔
托兰斯
早期的创造性内部动机研究
当代创造性的内部动机研究
常见的创造性内在动机
求知欲和好奇心
成就动机
喜爱挑战性
强烈的情感体验
成就动机与创造
创造性与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
外部动机的消极影响
激发的行为仅仅是指向外部目标的
外部动机的积极作用
外部动机对创造性影响的理论观点
创造性活动中外部动机与内部动机的关系
水力学模型
相加模型
创造性动机的激发
创造者个人
激发和培养自己的工作兴趣
不过与关注外部评价
学生或部下
激发、培养创造者的兴趣
激发创造者的成就动机
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内部动机激发的外部动机
营造宽松自由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