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历史-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必修一历史书整理知识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贵族政治)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分封制(封邦建国,以蕃屏周)亦称封建制
对象:先代贵族,异姓功臣,同姓王族
意义: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但后来诸侯出现强并弱的形势,周天子权威削弱
宗法制
内容
1.嫡长子继承制(核心)
2.等级森严
3.大小宗具有相对性
4.政治关系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西周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与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分封制与宗法制关系:互为表里,相辅相成,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出现,秦始皇时全面推广
意义:1.是中央集权制形成的重要环节2.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3.有利于巩固多民族统一
皇帝制度
特点
皇位世袭
皇帝独尊
皇权至上
三公九卿
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事
太尉:军事(虚设)
御史大夫:监察
三公互不统属,相互制约,集权于皇帝
西汉初:郡国并行
原因:汉高祖错误吸收秦亡教训
结果:王国势力变大,威胁中央
解决措施:推恩令
唐:三省六部
中书省:草拟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执行政令(六部属于尚书省)
作用1.三省相互制约,削弱相权,强化皇权 2.有利于减少决策失误,可能降低效率 3.六部分工明确,有利于提高效率
宋
中书门下(行政):同平章事
枢密院(军事):枢密使
三司(财政):三司使
元:行省制
1.区划上,实行犬牙交错,打破了山川形式
2.权力上,地方拥有很大权限但行使权力时受中央节制(大而不专)
意义
1.巩固了国家统一,加强了中央集权 2.是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 3.是我国省制的开端,为后世沿用至今
明:内阁制
明
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权分六部,六部直属皇帝
明成祖:设立内阁制
职能: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后有票拟权,但无决策权
地位:始终不是法定的行政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就算后来地位上升,也不能统率六部,是君主专制产物,难以制约皇权
清:军机处
起因:雍正年间,适应西北军务,始设军机房,后更名为军机处,由单纯处理军务逐步扩大到处理其他政务
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最重要的中枢机构
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承旨遵办
特点:简,密,速
标志君主专制达到鼎峰
选官制度
世官制:(世卿世禄制)先秦时期 血缘世袭
察举制
汉武帝时期 品德才能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 门第
具有封闭的特征,形式为以官举士,权操于上,百姓不得参与,民意无从体现
科举制
选官标准:考试成绩
特点:将读书,考试,做官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