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广播电视概论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当代广播电视概论(第二版)》自我整理大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影院包场服务流程
暮尚正常运转导图
《我不是药神》电影影评导图
《乌合之众》
漫威观影顺序
电影名词
漫威
中国电影发展史
数字影音后期制作
新闻中的伪科学内容分析研究
第六章: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与画面
第一节 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
一、语言符号与非语言符号
不同媒介的语言与非语言符号不同
语言符号
文字语言
声音语言
非语言符号
通过视觉、听觉、触觉感受到的姿势、音容笑貌、气味、颜色、图画等
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两大分类
广播:听觉性媒介
语言符号:声音语音,包括由现场讲话的语言和演播室讲话的语言
统称为抽象音响语言
非符号语言:表现环境、气氛、场景等的人为音响、自然音响、音乐
统称为具象音响语言
电视:视听双通道媒介
除抽象音响语言外,还有画内文字、屏幕文字
除具象音响语言外,还有画面造型语言
二、声音和画面的特点
声音具有心理性
在广播电视中,通过对写实音响(自然音响)和主观音响(非写实音响)的弱化、强化、异化等是声音的表达更具有心理性的特征
声音和画面的不同组合强化了电视的感染力
电视画面的特征
①画面的连续性
②画面的再现性
只能再现拍摄现场,被射对象具体存在,被摄场景正在进行,画面再现现实
③画面的选择性
影视画面有选择地被拍摄和剪辑
④画面的多义性
单个影视画面的含义往往是不明确的
三、广播电视的符号种类
1.语言
现场录制或直播的语言
后期制作录制的语言
画内文字
屏幕文字
2.画面
3.音乐音响
现场音响
后期配乐
第二节 声音语言:从广播到电视
一、广播语言:规范口语
过去老一辈播音艺术家齐越、夏青的播音风格:强调庄重、权威、规范、亲切,要求音色明亮,字正腔圆,艺术性和表演感较高
1986广东珠江经济电台“珠江模式”:开创了以大板块内容组合为主导,引入热线电话,主持人直播的节目形态,以大众性、信息性、娱乐性、服务性为特色
1992上海东方广播电台开播:播音员向主持人转变,广播语言变得亲切、随和,日常化口语风格日益明显
二、电视声音语言:种类与特点
种类
旁白
对白
特点
三、广播电视新闻的声音语言形态
新闻播音语言
是新闻播音员,新闻主播和主持人对记者、编辑等提供的文字稿的口头再现
表达样式主要有三种播报式,宣读式和讲述式
新闻报道语言
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从业人员为报道新闻而播讲报道内容时使用的语言
多用讲述式,一般不用宣读式
新闻实况语言
指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
相关现场
①新闻事件的发生现,场又称第一现场
②新闻采访活动现场,有可能是第一现场,第二现场或第三现场
③传播现场,通常是新闻报道的演播室
两种情形
①新闻事件中人们相互交流的语言,不以新闻媒介的采访者及其受众为直接的表达和传播对象
②以受众为传播对象的语言,即包括被采访者与代受众提问的记者交谈的语言事实(包括采访语言),也包括被采访者直接以受众为对象诉说的语言
①实况语言与信息的发出者之间关系是一种实况主体语言
②实况语言与语境的关系,是实况语境
③实况语言的信息形式是情景语言,对于采访者来说,虽然使用的是规范的口语,但允许有变通,已达到被访者最佳的沟通效果(如使用方言或民族语言)
第三节 广播电视中的音响与音乐
一、广播电视中的音响
实况音响(现场声或同期声)
再现事实、场景的声音形态创造身临其境的视听效果,增强传播的感染力
后期制作配音的音响效果(音效)
后期的音响效果可以强化、放大、凸显声音对于人的主观心理的作用
二、广播电视中的音乐
音乐节目
以音乐作为节目的主体,或直接用音乐来构成一档节目
节目音乐
作为非独立元素存在的音乐元素
①标识音乐
②间奏乐
③节目补白
④节目配乐
⑤实况音乐
第四节 电视画面与镜头语言
一、影像画面的美学特质
既是平面空间也是时间的艺术,能够表达运动
相较于剧院观众和戏剧舞台,影像画面的视点不断流动和变化观众所获得的视觉体验比观看舞台表演更丰富
影像的画面必须按约定俗成的语法原则组合在一起,才能表达完整的意思
在多数情况下都会对观众激起一种强烈的现实感,影像画面具有很强的逼真性,可以与现实的时间和空间同步
二、电视画面的造型特点
电视画幅的规定性或固定性
运动性质
蒙太奇的结构方式
三、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
景别
镜头角度
镜头运动
第五节 电视声音和画面的组合
声画合一
声画对位
上学期的视听语言
声画同步
声画平行
声画对立
水印:Ly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