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犍陀罗
犍陀罗,本图介绍了简单的发展脉络,清晰思路。犍陀罗这个词可以一分为二:“Gand”意为“香气”,“Hara”意为“土地”,犍陀罗即为“芬芳之乡”。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犍陀罗
希腊式的佛教艺术
名词注解
犍陀罗这个词可以一分为二:“Gand”意为“香气”,“Hara”意为“土地”,犍陀罗即为“芬芳之乡”。
地理位置
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地区(今南亚次大陆地区的巴基斯坦北部及中亚细亚的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希腊式佛教艺术。
犍陀罗地区原为公元前6世纪印度次大陆古代十六列国之一﹐
时间
形成于公元1世纪,公元5世纪后衰微。
发展原因
因其地处於印度与中亚﹑西亚交通的枢纽﹐又受希腊——马其顿亚历山大帝国﹑希腊——巴克特里亚等长期统治﹐希腊文化影响较大﹐它的佛教艺术兼有印度和希腊风格﹐故又有“希腊式佛教艺术”之称。犍陀罗艺术形成后﹐对南亚次大陆本土及周边地区的佛教艺术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历史沿革
约公元1世纪后期从佛传故事浮雕开始逐渐向单独设龛礼拜的佛像发展。
贵霜王朝
公元1—3世纪
是曾存在于中亚和南亚的古代盛国(约公元1世纪至3世纪),在其鼎盛时期(105年—250年)疆域从今日的塔吉克斯坦绵延至里海、阿富汗及恒河流域。
以片岩石雕为主,希腊化影响异常明显。
承袭了古希腊文化的传统,与佛教主题相结合并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初期开始出现单尊佛像的创作
马尔丹类型浮雕,《头戴光的佛陀形象 喝佛弟子》
迄今为止最早的有犍陀罗艺术家雕刻的佛陀形象
公元一世纪中期
后期艺术特征
这期间的佛陀造像,大多出现在佛传故事中,之后随着造像艺术的发展,佛像也逐渐由佛传故事浮雕发展出单尊佛像。
加尔各答印度博物馆
犍陀罗的佛像除了用灰色片岩雕刻之外,还有用灰泥、赤陶等材料制作的。这座用灰泥制作的佛陀头像发式作纵排波纹发,双目低垂,神情安详,艺术家成功把佛陀所特有的内心宁静都表现出来。
印度新德里国家博物馆
随着弥勒信仰的普及,犍陀罗艺术中也出现大量的弥勒菩萨造像。这尊菩萨坐像头戴珠冠、顶挂璎珞、身披帛带,袒胸露右肩,右手结无畏印,左手持表面刻有纹饰的水瓶,一副王公贵族的装扮。
阿富汗佛像艺术
一直繁荣到公元7世纪
犍陀罗艺术或“印度-阿富汗流派”,亦称巴米扬艺术
巴米扬大佛
公元6 世纪
位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西北130公里处
较小的38 m“东大佛”建于公元 570 年左右
较大的 55 m“西大佛”建于公元 618 年左右
毁于2001年3月3日
现存遗址
主要代表有巴米扬佛教遗迹、哈达佛寺遗址、丰杜基斯坦佛寺遗址等。
艺术特征
这个艺术流派除继承犍陀罗艺术固有风格外,还较多地吸收了印度本土的传统,佛像脸形趋圆,衣衫变薄,以灰泥表现衣褶,并将印度的石窟建筑和巨型造像结合起来创立石窟佛像综合体,形成常见的多层宝塔。
佛陀身边的希腊大力神
-巴克特里亚王国
中国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夏
佛像也向偶像崇拜做出了妥协,改变了早期不建造像的传统。将身材高大俊美的造像,被作为圣人和神灵的栖身之地,受到希腊写实艺术的影响。
以阿波罗神像为原型的早期佛像
著名的犍陀罗艺术家,第一次将佛陀的形象呈现在大众面前。其风格融合了之前的希腊太阳神阿波罗造型。在中亚铁尔梅兹、昆都士、迪力别尔津等地,都留下了很多造型精美而保存完好的艺术珍品。
古希腊特色的英雄--大力神赫拉克勒斯。在传统希腊神话中,无论是打死尼米亚雄狮还是他的其他功绩,反映的都是他力大无穷、且具有征服自然力的能力。所以被视为体育竞技的保护者,以及人类安全的守护者。
到了印度,他的橄榄木棒变成了更加规则的、中部收敛成棒状、下部有圆形棒头的金刚杵。当然,赫拉克勒斯本人也谦虚的退到了佛祖身后,成为一个默默陪伴佛祖的卫士。
阿特拉斯像石雕 灰色片岩 犍陀罗 公元2-3世纪
执金刚神(赫拉克勒斯)头像 粘土 犍陀罗 公元3-4世纪
在麦积山石窟里 已经高度中国化的赫拉克勒斯
北齐大臣徐显秀的戒指上,也有这样的赫拉克勒斯形象。
阿富汗出土的 印度化阿芙洛狄特
新疆的米兰佛寺,就变成了带着翅膀的小爱神厄洛斯,也就是后来震惊世界的米兰天使。他的嘴唇微合而鼻子修长、鼻头略有钩状,光头上留有发髻而非毛桃形。身着浅圆领套头衣衫的形貌,以及光与影和凹凸法造成的立体效果等等,都体现了鲜明的希腊式犍陀罗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