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2018
【指南速览】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https://mp.weixin.qq.com/s/wYfomd1tA9GQKrRPgSDEzw 带状疱疹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皮肤科杂志.2018,(6):403-408. 带状疱疹是由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节内的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经再激活引起的感染性皮肤病。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疫苗接种攻略
疫苗注意事项
关于疫苗的一些理解
带状疱疹导图笔记
带状疱疹
新冠疫苗疫苗接种
浑南八校幼儿园疫苗接种包保示意图
带状疱疹思维导图
儿童疫苗接种全攻略by卓正基础班三班米饭可乐麻
新生抗原疫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机制研究
带状疱疹专家共识解读
流行病学
亚太地区发病率3-10/1000
逐年递增
发病机制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感染
飞沫或接触传播的原发感染引起水痘
向心性分布
分批出现的红斑水疱
VZV潜伏于脊髓后根神经节,再激活引起带状疱疹
50岁及以上成人
沿神经根分布
生活周期模型
进入呼吸道,与鼻咽部淋巴系统反应
引起病毒血症,激活细胞免疫
皮肤上繁殖引起水痘
病毒潜伏
免疫下降时再激活
后根神经节顺向传输到神经支配皮肤的部位
出现沿神经节段出现的红斑和水泡
发生风险与年龄增加和细胞免疫下降相关
中国50岁以上每年发生带状疱疹156万
危险因素
女性
细胞免疫受损如血液系统肿瘤、HIV感染、细胞因子抑制药物
压力大、劳累、机械性创伤、遗传、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
临床表现
好发部位
肋间神经(占53%)
颈神经(20%)
三叉神经(15%)
腰骶部神经(11%)
分布
身体的一侧
一般不超过正中线
病程
一般2~3周
老年人为3~4周
皮损特点
先出现潮红斑
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
成簇状分布而不融合
继而迅速变为水疱,外周绕以红晕
水疱干涸、结痂、脱落
后遗症
色素沉着
神经痛
特殊类型
顿挫型带状疱疹
仅出现红斑、丘疹
不发生水疱
无疹性带状疱疹
仅有皮区疼痛
无皮疹
易漏诊,误诊及伴发后遗神经症状
眼带状疱疹
耳带状疱疹
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时
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
Ramsay-Hunt综合征
侵犯内脏神经纤维
急性胃肠炎
膀胱炎
表现为腹部绞痛、排尿困难、尿潴留等
播散性带状疱疹
恶性肿瘤或年老体弱患者
病毒经血液播散导致广泛性水痘样疹
侵犯肺和脑等器官,可致死亡
大疱性、出血性、坏疽性等表现的带状疱疹
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电击、刀割、针刺
机制
外周敏化
炎症反应
去传入
老年、体弱患者疼痛较为剧烈
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出现
诊断
典型临床症状
病原学诊断
收集疱液
无疹性带状疱疹(一般只做临床诊断)
鉴别诊断
胸部
心绞痛
肋间神经痛
腹部
胆结石
胆囊炎
阑尾炎
妇科疾病
不典型皮疹
单纯疱疹
同一部位反复发作
疼痛不明显
其他
接触性皮炎
丹毒(弥漫性、皮温升高)
虫咬皮炎
脓疱疮
大疱性类天疱疮
治疗目标
缓解急性期疼痛
缩短皮损持续时间
防止皮损扩散
预防或减轻神经痛后遗症
治疗
抗病毒
尽早24-72h内使用
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疗程7-14天
溴夫定,磷甲酸钠
重症时用,药价较高
镇痛
改善生活质量
缓解疼痛
其他辅助治疗
局部治疗
热疗(物理治疗):老年人或皮疹较重时
外用
干燥、消炎
抗病毒、收敛: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
抗感染:破溃时
硼酸溶液或呋喃西林溶液湿敷
或外用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
糖皮质激素(短期):严重有并发症风险时
减低炎症、缓解疼痛
改善预后
血压血糖注意
神经营养
并发症治疗和管理
后遗神经痛
发生率随年龄和治疗时间增加
可持续1年甚至更长
定义:带状疱疹皮疹出现后至少持续3个月的疼痛(5-30%)
预防
早期使用抗病毒药物(24-72h内)
及时使用:发生率10%左右
72h后才使用:发生率40%左右
细胞免疫
年龄
管理
早期治疗可缩短疼痛持续时间
一线药物
钙离子通道调节剂(普瑞巴林和加巴喷丁
三环类抗抑郁药(阿米替林)
5%利多卡因贴剂
其他并发症
溃疡性角膜炎或角膜穿孔,视力下降甚至失明,继发性青光眼
听力障碍;面瘫、耳痛和外耳道疱疹
排便、排尿困难
重度免疫功能缺陷(包括HIV感染)患者,常伴高热,引起肺炎和脑炎
约10%皮肤播散性带状疱疹合并内脏受累,病死率高达55%
一级
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欣安立适
50岁及以上人群
抗原糖蛋白E+佐剂
二级早诊早治
三级对症治疗
共识全文版本
https://mp.weixin.qq.com/s/wYfomd1tA9GQKrRPgSDEz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