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组胚:胚胎学总论
胚胎学总论超详细思维导图,欢迎大家踊跃下载查阅!
编辑于2020-08-31 21:06:24胚胎学
人胚发育分期
胚前期
前2周;受精到二胚层胚盘形成。
胚期
第3–8周;由3个胚层形成各个重要器官的原基。
致畸敏感期
不同器官有不同致畸敏感期,与其发生 和分化的时期一致。
不同致畸因子的致畸敏感期不同。
胎期
第9周-出生;各器官系统生长发育。
先天性畸形
定义
出生时肉眼可见的形态结构异常 (出生缺陷之一)。 研究先天性畸形的原因、形成及其预防的科学称畸形学。
原因
遗传因素 (25%)
染色体数目变化
常染色体 – 21三体 (先天愚型): 特殊面容, 智力低下,先天心脏病,通贯纹等。
性染色体 -- XO(Turner’s 综合征):无卵巢 蹼颈 身材矮小 智力低下
环境因素 (致畸因子) (10%)
生物性致畸因子
物理性致畸因子
化学性致畸因子
其他
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 (65%)
生殖细胞的发育成熟
精子发生与卵子发生的比较
相同点
3个阶段
2次减数分裂
1倍体细胞
不同点
干细胞
连续性
对称性
成熟性
精子的功能成熟与获能
功能成熟
在附睾获得运动能力。
获能
在子宫和输卵管获得使卵子受 精的能力。
受精(fertilization)
定义
精子与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精子+ 卵子 = 受精卵
时间
排卵后12~24 小时
部位
输卵管壶腹
过程
顶体反应
精-卵膜融合
透明带反应
精-卵膜融合
条件
精子和卵子正常发育和运输。
精子和卵子需要及时相遇。
意义
恢复染色体数目(二倍体)
决定遗传性别
激活卵细胞,启动卵裂
卵裂、胚泡形成、植入
卵裂
受精卵→有丝分裂→卵裂球→桑葚胚
胚泡形成
形成:桑葚胚→ 细胞数目↑→ 腔出现→胚泡
结构
内细胞群 :形成胚胎本身
滋养层: 吸收营养
胚泡腔: 含胚泡液
植入( implantation)
定义
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
时间
受精后5/6天→11/12天
部位
子宫底、体,多见于后壁
异位植入
子宫内
前置胎盘、宫颈妊娠、宫角妊娠
宫外孕
输卵管妊娠
肠系膜
子宫直肠陷窝
卵巢表面
过程
子宫内膜进一步增厚
腺体分泌旺盛
血供更加丰富
基质细胞富含糖原颗粒和脂滴
蜕膜反应
子主题子宫内膜 → 蜕膜(decidua)
基质细胞 → 蜕膜细胞
条件
母体激素的精细调节
子宫内膜 处于分泌期
胚泡与子宫内膜的同步发育
透明带准时消失
宫腔的正常内环境
幼胚正常发育和运输
二胚层胚盘形成(第2周)
2个胚层 2滋养层 2个囊腔
内细胞群 →二胚层胚盘
上胚层
靠近滋养层的一层柱状细胞
下胚层
面临胚泡腔的一层立方细胞
羊膜囊
上胚层细胞之间的腔隙,含羊水
卵黄囊
下胚层周缘细胞向腹侧生长围成
滋养层 → 二层
细胞滋养层
内层,单层立方细胞
合体滋养层
外层,细胞融合
胚外中胚层的形成
松散的细胞和细胞外基质
三胚层胚盘(第3周)
原条形成
上胚层细胞→
原条(原沟)→决定胚体头尾
原结(原凹)→中轴、左右
三胚层形成
上胚层细胞:外胚层 中胚层 内胚层(三胚层胚盘)
上胚层细胞 →
上、下胚层之间扩散
胚内中胚层
取代下胚层→内胚层
脊索的形成
原凹向头端增生迁移
在内外胚层之间形成一条单独的细胞索
早期胚胎支架、诱导神经管发生
口咽膜 (脊索头端)
泄殖腔膜(原条尾端)
无中胚层
体形成和胚层分化胚(第4~8周)
胚盘的卷折
头、尾快速生长 → 头褶和尾褶
CNS、体节快速生长 → 侧褶
圆柱状胚体
胚体凸入扩大的羊膜腔
胚体表面包以外胚层
口咽膜、泄殖腔膜转至胚体头尾腹侧,封闭原始消化管头尾端
内胚层卷入胚体内形成原始消化管
羊膜包卷体蒂、卵黄囊形成原始脐带
外胚层分化(3~4周)
神经外胚层
神经管
脑、脊髓
视网膜、松果体、神经垂体
前神经孔 无脑畸形
后神经孔 脊髓裂
未闭合
神经嵴
一些神经褶细胞→神经嵴→周围神经系统的原基 (神经节、神经),肾上腺髓质、黑素细胞等
表面外胚层
表皮及其衍生物
腺垂体、牙釉质、晶状体、角膜上皮、内 耳膜迷路、口腔上皮、鼻腔上皮、肛门上皮
中胚层的分化
轴旁中胚层
生皮节(外侧壁) 背部真皮 生肌节(皮节内侧) 背部骨骼肌 生骨节(腹、内侧壁) 中轴骨
间介中胚层
泌尿生殖系统原基
头端-生肾节(节段性排列) 前肾
尾端-生肾索
生殖腺
中肾、后肾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胸腹壁和四肢的皮肤真皮、骨骼肌、骨骼和血管
胚内体腔 →体腔(胸膜腔、腹膜腔)
脏壁中胚层→消化、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结缔组织和间皮
原始消化管形成及内胚层分化
内胚层→原始消化管(前肠、中肠、后肠)
原始消化管 → 消化、呼吸系统
内胚层→ 消化管、消化腺、呼吸道和肺的上皮
膀胱、尿道上皮,中耳、扁桃体
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上皮等。
胎膜和胎盘
胎膜
绒毛膜
形成: 合体滋养层+细胞滋养层+胚外中胚层
绒毛发育:初级绒毛干→次级绒毛干→三级绒毛干
(各级绒毛干均可发出游离绒毛)
分类
丛密绒毛膜
邻接基蜕膜
绒毛密集分支多,形成胎盘胎儿部
平滑绒毛膜
邻接包蜕膜
绒毛稀少、退化
异常发育
血管发育不良或未通
胚胎发育迟缓或死亡
滋养层细胞过度增生,结缔组织水肿变性
水泡状胎块
滋养层细胞恶性增生
绒毛膜上皮癌
羊膜
形成:半透明薄膜=羊膜细胞+胚外中胚层
功能
羊膜→羊膜腔→羊水
覆盖脐带及胎盘的胎儿面
羊水的功能
保护胎儿,缓冲外力
利于胎儿运动,防止粘连
维持胎儿体温
产时扩张宫颈,冲洗产道
异常情况
羊水过多:>2升
提示无脑畸形、脑积水或食管闭锁
羊水过少:<500ml
提示无肾、尿道闭锁,可引起粘连
卵黄囊
形成:内胚层 + 胚外中胚层
意义
内胚层细胞→原始生殖细胞
胚外中胚层→原始血细胞
尿囊
形成:卵黄囊尾侧→伸入体蒂的盲管
意义
尿囊血管→脐动、静脉
脐带
形成:羊膜包卷体蒂、卵黄囊、尿囊形成的索状
结构→连接胚胎和胎盘,出生时长40cm~60cm
结构
外覆羊膜
内为粘液性结缔组织
含脐A(2)
脐V(1)
异常
过长→缠绕肢体或颈部
过短→胎盘早剥与出血
胎盘
组成
胎儿部 ← 丛密绒毛膜
母体部 ← 基蜕膜
形态
胎儿面:光滑,覆有羊膜,附有脐带
母体面:粗糙,15 - 30 个胎盘小叶
三层结构
绒毛膜板→绒毛干→细胞滋养层壳
基板→胎盘隔→胎盘小叶
游离绒毛 + 绒毛间隙(母血)
血液循环
母体 绒毛间隙 毛细血管 胎儿
螺旋动脉 胎盘屏障 脐静脉
胎盘膜 (屏障)
绒毛毛细血管内皮及其基膜
绒毛结缔组织
细胞滋养层及其基膜
合体滋养层
功能
物质交换
保护
内分泌功能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HCG 2~8W)
人胎盘催乳素 (HPL2M~8M~分娩)
孕激素和雌激素(4M~分娩)
一泡二盘三胚层,四柱五弓肢芽成; 六周脐成七指显,八周颜面似人形; 三月已能分性别,四月可感胎儿动; 五月生毛始吞咽,六月眉甲肤皱红; 七月睑开睫毛生,八月睾降阴囊中; 九月嗅味体渐丰,十月脱毛足月生。